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变量名命名规范 运算符 流程控制

    1.变量名命名规范
         -- 1.只能由数字、字母 及 _ 组成
         -- 2.不能以数字开头
         -- 3.不能与系统关键字重名
         -- 4._开头有特殊含义
         -- 5.__开头__结尾的变量,魔法变量
         -- 6.支持大小驼峰,但建议 _ 连接语法
         -- 7.尽量见名知意
         
    2.常量:用全大写标示常量,只能自我保障不去修改全大写的变量3.数据类型
         -- int: 存放所有的整型数据 => py2中分 int | long
         -- float: 存放所有的浮点型数据 => %015.3f
         -- bool: True | False
         -- str: '' | "" | '''''' | """"""
         -- list: 按索引存放多个数据
         -- dict:按描述信息的key来标示存放多个数据
         -- 重点:所有数据都是单独存放,数据的地址是被存放在普通变量 | 集合(list|dict)容器中
         
    3.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 | * | / | // | % | **
         -- 赋值运算符:
          -- 1.算术运算符=  a += 1 => a = a + 1
          -- 2.链式赋值:a = b = c = 10
          -- 3.交叉赋值:a, b = b, a
          -- 4.解压赋值:a, _, _, b = [1, 2, 3, 4]
         -- 比较运算符:> | < | == | != | >= | <=
          -- 30 > num > 20
         -- 逻辑运算符
          -- 30 > num and num > 20:两边都成立,才成立,前面不成立,则无需判断后面
          -- 30 < num or num < 20: 两边都不成功,才不成立,前面成立,则无需判断后面
          -- not 0 | not True:真假取反
          -- 了解:and 优先级高于 or
    4.流程控制
        1. 分支结构
         -- if
         -- if...else...
         -- if...elif...else...
            1.所有分支都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有else结构,else结构就是条件(所有条件)不满足才去执行的分支
            2.elif可以根据需求出现多次(代码层次方面要考虑条Python程序执行,一定按照某种规律在执行
        2. 循环结构
         -- while
         -- while...else... 了解
         -- break | continue 重点
         
            1.当条件满足时,会执行循环体,然后再去判断条件成功与否
            2.如果还满足,重复1,2的过程
            3.如果不满足,结束循环体
            
            注:
                1.如果需要结束循环,一定需要让条件在某种情况下不满足
                2.break:结束所属循环(本层)
                3.continue:结束所属循环的本次循环,进入下一次循环
                4.如果有循环写在了循环内部,就形成了循环嵌套
    
            了解:
              1.死循环:不能主动结束的循环,想要结束只能通过break
              2.0,"",[],{},None可以被while 及 if这种需要条件的关键词转换为False,其他都是True
              3.while...else...:else分支会在while循环正常结束(没有被break结束)时执行
        
             
        3. for循环(迭代器)
            for循环:  for i in 容器
                 1.第一次循环,循环得到的结果 就是 被循环的容器 中第一个值
                 2.再次循环,循环得到的结果 会被重新赋值为 被循环的容器 中第二个值,以此类推
                    注:每一次循环 循环得到的结果 不使用,下一次循环就会被覆盖,无法找回
                 3.当 被循环的容器 中的值被 循环得到的结果 全部赋值一遍后,循环自动结束
            range()函数
                1. range(结束不被包含)
                2. range(开始被包含, 结束不被包含)
                3. range(开始被包含, 结束不被包含, 步长)
                4. range(10, 5, -1)  # [10, 9, 8, 7, 6]
        
        
            Python程序执行,一定按照某种规律在执行
            1.宏观一定是自上而下(逻辑上方代码一定比逻辑下方代码先执行):顺序结构
            2.遇到需要条件判断选择不同执行路线的执行方式:分支结构
            3.有些事情需要重复不断的去执行(当满足某种条件或不满足某种条件结束重复动作):循环结构
  • 相关阅读:
    python3 与dict相关的魔法方法。使用于二叉搜索树的类中
    笔记:nestjs学习基础(1)
    ES6 --(10)class使用、class继承
    redux --(1)核心概念(stateaction educer)、三大原则、todolist with redux
    antV--G2 学习
    react源代码重点难点分析
    jQuery-ui源代码重点难点分析
    webuploader上传插件源代码重点难点分析
    破解jQuery Deferred()异步执行的神秘世界
    ueditor源代码重点难点分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yf20190411-/p/1072071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