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可以修饰类,方法,成员变量。
1.修饰类时,说明该类不能被继承;
2.修饰方法时,说明该方法不能被重写;
3.修饰成员变量时,有两种情况:
1>基本类型,代表数值永远不能变(不能被赋值)
2>引用类型,该变量所的引用不能变,但引用所代表的对象内容是可变的!
注意:并不是被final修饰的成员变量就一定是编译期常量了。
比如:private final int java3y = new Random().nextInt(20);
在编写匿名内部类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匿名内部类可能会使用到的变量:
-
外部类实例变量
-
方法或作用域内的局部变量
-
方法的参数
1 class Outer { 2 3 4 // string:外部类的实例变量 5 String string = ""; 6 7 8 //ch:方法的参数 9 void outerTest(final char ch) { 10 11 // integer:方法内局部变量 12 final Integer integer = 1; 13 new Inner() { 14 void innerTest() { 15 System.out.println(string); 16 System.out.println(ch); 17 System.out.println(integer); 18 } 19 }; 20 21 } 2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3 new Outer().outerTest(' '); 24 } 25 class Inner { 26 } 27 }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方法或作用域内的局部变量和方法参数都要显示使用final关键字来修饰(在jdk1.7下)!
如果切换到jdk1.8编译环境下,可以通过编译的~
下面我们首先来说一下显示声明为final的原因:为了保持内部外部数据一致性
-
Java只是实现了capture-by-value形式的闭包,也就是匿名函数内部会重新拷贝一份自由变量,然后函数外部和函数内部就有两份数据。
-
要想实现内部外部数据一致性目的,只能要求两处变量不变。JDK8之前要求使用final修饰,JDK8聪明些了,可以使用effectively final的方式
为什么仅仅针对方法中的参数限制final,而访问外部类的属性就可以随意?
内部类中是保存着一个指向外部类实例的引用,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都是通过这个引用。
-
在内部类修改了这个引用的数据,外部类再获取时拿到的数据是一致的!
那当你在匿名内部类里面尝试改变外部基本类型的变量的值的时候,或者改变外部引用变量的指向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都成功了,但实际上并不会影响到外部的变量。所以,Java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奇怪,才加了这个final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