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IP协议和网络传输中的封装与分用。

    关于七层模型和四层模型可以参考这个:http://www.cnblogs.com/xcywt/p/5027277.html

    因为四层模型用的比较多,这里只拿四层模型来分析。

     

    1、四层模型中的最下层是链路层,传输的是以太网数据帧。主要有三种格式的以太网数据帧。这里暂时不做详细分析

    2、IP数据报格式

    1)版本:IP协议版本号,IPv4版本这个值为4。IPv6这个值为6

    2)头长度:表示头部的长度,单位是4字节。比如这个数为5,表示IP头部长度为20个字节。所以我们也可以知道IP长度最大为4x15 = 60个字节。

    3)服务类型(TOS):包含3位优先权(现已忽略)、4位的服务类型子字段、1位保留位(必须位0)。

    4)总长度:16位。以字节位单位,包含头部和数据部分总长度。最大可为65535个字节

    5)封包标识:用来标识一个IP包,每发送一个此值会加1。

    6)标志与片偏移:

    标志:3位的标志第一位不使用。第二位DF(Do not Fragment)为1表示不分片。若超过最大传输单元则会被丢弃,并发送一个ICMP差错报文。第三为MF(More Fragment)为1表示后面还有包。最后一片的MF为0.

    片偏移:IP分片后每一个分组都有自己的首部。但是片偏移不同.,通过片偏移接收端可以重新组装IP包。

    7)存活时间(TTL):Time to live。 表示数据报最多可经过的路由器的数量。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会减一,直到为0就会被丢弃,并发送ICMP报文通知源主机。这样可以防止数据包一直在网络中传输下去。

    8)协议:表示IP层承载的是哪个高级协议。在封装与分用过程中,协议栈知道该交由哪个层的协议处理。下面是对应值:

    1-ICMP,2-IIGMP,6-TCP,7-UDP

     9)校验和:保证数据头部的完整性,但是不校验数据部分。校验方法是网际校验和

    因为上层的协议都有自己的校验和,这里不需要重复校验
    还有就是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头部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数据部分不变。
    只校验头部比较省时间。

    10)源IP地址:发送数据的主机IP地址
    11)目的IP地址:接受数据的IP地址
    12)选项与填充(选项为4字节整数倍,不足则用0填充):
    内容有:
    a:安全和处理限制
    b:路径记录:记录所经历路由器的IP地址和时间
    c:宽松源站路由:指数据报文必须经历的IP地址,可以经过没有指定的IP地址
    d:严格的源站路由:指定数据报文必须经过的IP地址,不能经过没有指定的IP地址

     3、封装与分用

    假设主机A发送数据给主机B,一般流程是这样:A应用层数据-》A的传输层-》A的网络层-》A的链路层 -》 网络上找到B,并发送给B的链路层 -》 B的网络层 -》 B的传输层 -》 B的应用层。就是下面这幅图:

    封装(Encapsulation):从上到下。将数据打上一定的头部。

     应用程序用TCP传输数据的时候,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最后到物理层数据转换成比特流,送入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层都会对要发送的数据加一些首部信息。

    分用(解封(Demultiplexing)):从下到上,将数据头部进行拆开

    从下网上时再逐一将对应层的头部去掉,一层一层剥离。直到应用层。

     

     分用就是刚好反过来。

     还有一些更好的图可以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starof/p/6367020.html

    https://www.cnblogs.com/qishui/p/5437301.html

  • 相关阅读:
    HDU 1269 迷宫城堡 tarjan算法求强连通分量
    hrbust 1721 A + B = 0 map的应用
    关于vis标记
    poj 1703
    poj1961 kmp
    acm poj1260 dp
    矩阵链乘 hrbust 1600
    单源最短路径 hdu 2066
    最小生成树
    多维背包 hrbudt 1335 算法与追MM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cywt/p/806752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