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 对象的串行化(Serialization)

    1.什么是串行化

          对象的寿命通常随着生成该对象的程序的终止而终止。有时候,可能需要将对象的状态保存下来,在需要时再将对象恢复。我们把对象的这种能记录自己的状态以便将来再生的能力。叫作对象的持续性(persistence)。对象通过写出描述自己状态的数值来记录自己,这个过程叫对象的串行化(Serialization)。串行化的主要任务是写出对象实例变量的数值。如果变量是另一对象的引用,则引用的对象也要串行化。这个过程是递归的,串行化可能要涉及一个复杂树结构的单行化,包括原有对象、对象的对象、对象的对象的对象等等。对象所有权的层次结构称为图表(graph)。

    2.什么情况下需要序列化

          a)当你想把的内存中的对象状态(也就是实例变量,不是方法)保存到一个文件中或者数据库中时候;   

          b)当你想用套接字在网络上传送对象的时候;

          c)当你想通过RMI传输对象的时候;

    3、相关注意事项

          a)序列化时,只对对象的状态进行保存,而不管对象的方法;

          b)当一个父类实现序列化,子类自动实现序列化,不需要显式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c)当一个对象的实例变量引用其他对象,序列化该对象时也把引用对象进行序列化;

          d)并非所有的对象都可以序列化,,至于为什么不可以,有很多原因了,比如:

          1.安全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个对象拥有private,public等field,对于一个要传输的对象,比如写到文件,或者进行rmi传输 等等,在序列化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这个对象的private等域是不受保护的。

          2. 资源分配方面的原因,比如socket,thread类,如果可以序列化,进行传输或者保存,也无法对他们进行重新的资源分 配,而且,也是没有必要这样实现。

    4、详细描述:

          序列化的过程就是对象写入字节流和从字节流中读取对象。将对象状态转换成字节流之后,可以用java.io包中的各种字节流类将其保存到文件中,管道到另一 线程中或通过网络连接将对象数据发送到另一主机。对象序列化功能非常简单、强大,在RMI、Socket、JMS、EJB都有应用。对象序列化问题在网络 编程中并不是最激动人心的课题,但却相当重要,具有许多实用意义。

          一:对象序列化可以实现分布式对象。主要应用例如:RMI要利用对象序列化运行远程主机上的服务,就像在本地机上运行对象时一样。

          二:java 对象序列化不仅保留一个对象的数据,而且递归保存对象引用的每个对象的数据。可以将整个对象层次写入字节流中,可以保存在文件中或在网络连接上传递。利用 对象序列化可以进行对象的“深复制”,即复制对象本身及引用的对象本身。序列化一个对象可能得到整个对象序列。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了对象序列化是java编程中的必备武器,那么让我们从基础开始,好好学习一下它的机制和用法。

          java序列化比较简单,通常不需要编写保存和恢复对象状态的定制代码。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的类对象可以转换成字节流或从 字节流恢复,不需要在类中增加任何代码。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需要定制代码保存或恢复对象状态。这里要注意:不是每个类都可序列化,有些类是不能序列化的, 例如涉及线程的类与特定JVM有非常复杂的关系。

    5、序列化机制:

          序列化分为两大部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序列化是这 个过程的第一部分,将数据分解成字节流,以便存储在文件中或在网络上传输。反序列化就是打开字节流并重构对象。对象序列化不仅要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换成字节 表示,有时还要恢复数据。恢复数据要求有恢复数据的对象实例。ObjectOutputStream中的序列化过程与字节流连接,包括对象类型和版本信 息。反序列化时,JVM用头信息生成对象实例,然后将对象字节流中的数据复制到对象数据成员中。下面我们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处理对象流:

         (序列化过程和反序列化过程)

          java.io包有两个序列化对象的类。ObjectOutputStream负责将对象写入字节流,ObjectInputStream从字节流重构对象。

          我们先了解ObjectOutputStream类吧。ObjectOutputStream类扩展DataOutput接口。

          writeObject()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用于对象序列化。如果对象包含其他对象的引用,则writeObject()方法递归序列化这些对象。每个ObjectOutputStream维护序列化的对象引用表,防止发送同一对象的多个拷贝。(这点很重要)由于writeObject()可以序列化整组交叉引用的对象,因此同一ObjectOutputStream实例可能不小心被请求序列化同一对象。这时,进行反引用序列化,而不是再次写入对象字节流。

         下面,让我们从例子中来了解ObjectOutputStream这个类吧。

    复制代码
    // 序列化 today’s date 到一个文件中.
    
    FileOutputStream f = new FileOutputStream(“tmp”); //创建一个包含恢复对象(即对象进行反序列化信息)的”tmp”数据文件
    
    ObjectOutputStream 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f);
    
    s.writeObject(“Today”); //写入字符串对象;
    
    s.writeObject(new Date()); //写入瞬态对象;
    
    s.flush();
    复制代码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ObjectInputStream这个类。它与ObjectOutputStream相似。它扩展DataInput接口。 ObjectInputStream中的方法镜像DataInputStream中读取Java基本数据类型的公开方法。readObject()方法从 字节流中反序列化对象。每次调用readObject()方法都返回流中下一个Object。对象字节流并不传输类的字节码,而是包括类名及其签名。 readObject()收到对象时,JVM装入头中指定的类。如果找不到这个类,则readObject()抛出 ClassNotFoundException,如果需要传输对象数据和字节码,则可以用RMI框架。ObjectInputStream的其余方法用于 定制反序列化过程。

          例子如下:

    复制代码
    //从文件中反序列化 string 对象和 date 对象
    
    FileInputStream in = new FileInputStream(“tmp”);
    
    ObjectInputStream s = new ObjectInputStream(in);
    
    String today = (String)s.readObject(); //恢复对象;
    
    Date date = (Date)s.readObject();
    复制代码
     
     

    transient在java中的作用

    java 的transient关键字的作用是需要实现Serilizable接口,将不需要序列化的属性前添加关键字transient,序列化对象的时候,这个属性就不会序列化到指定的目的地中。
    transient使用小结
    1)一旦变量被transient修饰,变量将不再是对象持久化的一部分,该变量内容在序列化后无法获得访问。
    2)transient关键字只能修饰变量,而不能修饰方法和类。注意,本地变量是不能被transient关键字修饰的。变量如果是用户自定义类变量,则该类需要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3)被transient关键字修饰的变量不再能被序列化,一个静态变量不管是否被transient修饰,均不能被序列化。
     
    转:http://www.cnblogs.com/llkmst/p/4686357.html
  • 相关阅读:
    20201009 SpringBoot WebFlux 笔记
    20200930 尚硅谷 Netty【归档】
    20200930 11. 用Netty 自己 实现 dubbo RPC
    如何要注销按钮更加优雅,点击过程 会有友情提示
    浏览器执行代码 是jsp 服务端执行的是<%%>
    细谈getRequestDispatcher()与sendRedirect()的区别
    session.invalidate()
    python中的列表的嵌套与转换
    基于ajax 验证表单是否被占用----------------附:10.25日总结
    如何避免提交页面,信息未填写完善 就出现注册成功提示 基于j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h0102/p/57598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