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令人惊叹!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令人惊叹!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

    (1)喜。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

    (1)居视其所亲。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4、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为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

    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

    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

    6、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

    八观:

    (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

    (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

    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

    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

    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

    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 相关阅读:
    java_oop_方法2
    POJ 3276 Face The Right Way(反转)
    POJ 3276 Face The Right Way(反转)
    POJ 2566 Bound Found(尺取法,前缀和)
    POJ 2566 Bound Found(尺取法,前缀和)
    POJ 3320 Jessica's Reading Problem(尺取法)
    POJ 3320 Jessica's Reading Problem(尺取法)
    POJ 3061 Subsequence(尺取法)
    POJ 3061 Subsequence(尺取法)
    HDU 1222 Wolf and Rabbit(欧几里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hawk18/p/347539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