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dword ptr 指令

    dword 双字 就是四个字节
    ptr pointer缩写 即指针
    []里的数据是一个地址值,这个地址指向一个双字型数据
    比如mov eax, dword ptr [12345678] 把内存地址12345678中的双字型(32位)数据赋给eax

    8086CPU的指令,可以处理两种尺寸的数据byte和word所以在机器指令中要指明,指令进行的是字操作还是字节操作。对于这个问题,汇编语言中用一下方法处理。

    (1)通过寄存器名指明要处理的数据的尺寸。

    例如:

    下面的指令中,寄存器指明了指令进行的是字操作:

    mov ax,1

    mov bx,ds:[0]

    mov ds,ax

    mov ds:[0],ax

    inc ax

    add ax,1000

    下面的指令中,寄存器指明了指令进行的是字节操作:

    mov al,1

    mov al,bl

    mov al,ds:[0]

    mov ds:[0],al

    inc al

    add al,100

    (2)在没有寄存器名存在的情况下,用操作符 X ptr 指明内存单元的长度,X在汇编指令中可以为word或byte

    例如:

    下面的指令中,用word ptr 指明了指令访问的内存单元是一个字单元:

    mov word ptr ds:[0],1

    inc word ptr [bx]

    inc word ptr ds:[0]

    add word ptr [bx],2

    下面的指令中,用byte ptr 指明了指令访问的内存单元是一个字单元:

    mov byte ptr ds:[0],1

    inc byte ptr [bx]

    inc byte ptr ds:[0]

    add byte ptr [bx],2

    在没有寄存器参与的内存单元访问指令中,用word prt 或byte ptr 显性地指明所要访问的内存单元的长度是很必要的。否则,CPU无法得知所要访问的单元,还是字节单元。

    假如我们用Debug查看内存的结果如下:

    2000:1000 FF FF FF FF FF FF ......

    那么指令:

    mov ax,2000H

    mov ds,ax

    mov byte ptr [1000H],1

    将使内存中的内容变为:

    2000: 1000 01 FF FF FF FF FF ......

    而指令:

    mov ax,2000H

    mov ds,ax

    mov word ptr [1000H],1

    将使内存中的内容变为:

    2000:1000 01 00 FF FF FF FF ......

      这是因为 mov byte ptr [1000H],1访问的是地址为 ds:1000H 的字节单元,修改的是ds:1000H 单元的内容;而mov word ptr [1000H],1 访问的是地址为 ds:1000H 的字单元,修改的是 ds:1000H 和 ds:1001H 两个单元的内容。

    PTR用来指出操作数的类型或尺寸,通常用在跳转/调子程序或寻址。寻址时用来指明是BYTE、WORD还是DWORD,跳转时则是FAR或NEAR。

    (3) 其他方法

    有些指令默认了访问的是字单元还是字节单元,比如:push [1000H] 就不用指明访问的是字单元还是字节单元,因为push指令只进行字操作。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domain/archive/2010/10/24/1859798.html

  • 相关阅读:
    spring cloud eureka 服务端开启密码认证后,客户端无法接入问题
    微信小程序 获取用户信息 encryptData解密 C#版本
    Chrome浏览器离线安装 Postman 5.X 报错
    framework7使用问题汇总
    centos 6 防火墙开启端口无效问题
    ASP.NET下使用xml反序列化、缓存实现个性化配置文件的实时生效
    Swagger+SpringBoot整理
    baseController
    微信小程序-扫码点餐系统设计
    redis+Spring初级应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ngtingshen/p/113371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