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缓存 http中具有缓存功能的是浏览器缓存,以及缓存代理服务器。 http缓存的是指:当Web请求抵达缓存时, 如果本地有“已缓存的”副本,就可以从本地存储设备而不是从原始服务器中提取这个文档。 web服务器通过一下两种方式来判断浏览器缓存是否最新: (1):浏览器把缓存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通过header“if-modified-since”告诉服务器 (2):浏览器把缓存文件的ETag通过header“if-none-match”告诉服务器 通过最后修改时间来判断缓存的新鲜度: 1. 浏览器客户端想请求一个文档,首先检查本地缓存,发现存在这个文档的缓存,获取缓存中文档的最后修改时间,通过: If-Modified-Since, 发送Request给Web服务器。 2. Web服务器收到Request,将服务器的文档修改时间(Last-Modified): 跟request header 中的,If-Modified-Since相比较, 如果时间是一样的,说明缓存还是最新的,Web服务器将发送304 Not Modified给浏览器客户端,告诉客户端直接使用缓存里的版本。 3. 假如该文档已经被更新了。Web服务器将发送该文档的最新版本给浏览器客户端 与缓存有关的header我们来看看每个header的具体含义。 Request Cache-Control: max-age=0 以秒为单位 If-Modified-Since: Mon, 19 Nov 2012 08:38:01 GMT 缓存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If-None-Match: "0693f67a67cc1:0" 缓存文件的Etag值 Cache-Control: no-cache 不使用缓存 Pragma: no-cache 不使用缓存 -------------------------------------------------- Response Cache-Control: public 响应被缓存,并且在多用户间共享, (公有缓存和私有缓存的区别,请看另一节) Cache-Control: private 响应只能作为私有缓存,不能在用户之间共享 Cache-Control:no-cache 提醒浏览器要从服务器提取文档进行验证 Cache-Control:no-store 绝对禁止缓存(用于机密,敏感文件) Cache-Control: max-age=60 60秒之后缓存过期(相对时间) Date: Mon, 19 Nov 2012 08:39:00 GMT 当前response发送的时间 Expires: Mon, 19 Nov 2012 08:40:01 GMT 缓存过期的时间(绝对时间) Last-Modified: Mon, 19 Nov 2012 08:38:01 GMT 服务器端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ETag: "20b1add7ec1cd1:0" 服务器端文件的Etag值 如果同时存在cache-control和Expires怎么办呢?浏览器总是优先使用cache-control,如果没有cache-control才考虑Expires --------------------------------------------------------------------------------------- ETag ETag是实体标签(Entity Tag)的缩写, 根据实体内容生成的一段hash字符串(类似于MD5或者SHA1之后的结果),可以标识资源的状态。 当资源发送改变时,ETag也随之发生变化。 ETag是Web服务端产生的,然后发给浏览器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是不用关心Etag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使用ETag呢? 主要是为了解决Last-Modified 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1. 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这样就无法通过最后修改时间来判断文件是否更新了。 2. 某些文件的修改非常频繁,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 Last-Modified只能精确到秒。 3. 一些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改变了,但是内容并未改变。 我们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修改了。 ---------------------------------------------------------------------------------------------------- 浏览器不使用缓存: CTRL+F5强制刷新浏览器,或者设置IE。 可以让浏览器不使用缓存。 1. 浏览器发送Http request, 给Web 服务器, header中带有Cache-Control: no-cache. 明确告诉Web服务器,客户端不使用缓存。 2. Web服务器将把最新的文档发送给浏览器客户端. -----------------------------------------------------------------------------------------------------------
=======================================================================================================
http压缩过程 (1)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给web服务器,请求的header中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能告诉服务器浏览器支持什么压缩; (2)web服务器接收到http请求后,生成原始的http响应,其中有原始的content-type和content-length (3)web服务器通过gzip来对http响应进行编码,编码后header中有content-type和content-length(压缩后的大小), 并且增加了content-encoding:gzip,然后把http响应发送给浏览器。 (4)浏览器接收到http响应后,根据content-encoding:gzip对http响应进行解码,获取原始http响应后显示出网页 content-encoding里面用标准化的代号来说说明编码时使用的算法,内容编码类型有: gzip:表明实体采用GNU zip编码; compress:表明实体采用UNIX的文件压缩程序; deflate:表明是用zlib的格式压缩的; identify:表明没有对实体进行编码; 当没有content-encoding header时,就默认这种情况; gzip、compress、deflate编码都是无损压缩算法,用于减少报文传输的大小,不会导致信息损失。其中gzip效率最高,使用最广泛。
gzip的不足之处:jpeg这类文件用gzip压缩效果不够好,gzip占用了一些服务器和客户端cpu。
gzip是如何压缩的:在一个文件中找类似的字符串,并临时替换他们,从而使整个文件变小,这种形式对web来说非常合适。因为html和css文件通常包含大量重复的字符串。
注意:http请求也是可以编码的:一些程序在发送http请求时会自动对其进行编码。
http协议中,可以对内容(也就是body部分)进行编码,如gzip等方式;
注意:http压缩是http内容编码的一种。
============================================================================================
url encode(url编码):就是把所有非英文字母、数字字符都替换成百分号 % 后加两位十六进制数,比如空格的编码为 %20 ;
比如:百度搜索 中国 两个汉字:
GET /s?ie=utf-8&mod=1&isbd=1&isid=8B7CDFC655B19319&ie=utf-8&f=8&rsv_bp=1&rsv_idx=1&tn=sitehao123&wd=%E4%B8%AD%E5%9B%BD&rsv_pq=ffaa12a1001de0da&rsv_t=42f0%2FeGbon2R9oyxCo9nG%2FP7gkAQlXdxmoiJS5ObTJhFJHuth033DDEklxUXelwK9Q&rqlang=cn&rsv_enter=0&rsv_dl=tb&rsv_sug3=10&rsv_sug1=6&rsv_sug7=100&inputT=7359&rsv_sug4=8161&rsv_sid=1469_21080_30211_30496_30412_30284_26350_30499&_ss=1&clist=&hsug=&f4s=1&csor=2&_cr1=31570 HTT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