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基于TCP和UDP的套接字(socket)和粘包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两天学习了基于TCP和UDP的套接字(socket)和粘包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TCP套接字服务端代码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8081)#电话卡
    BUFSIZE=1024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买手机
    s.bind(ip_port) #手机插卡
    s.listen(5)     #手机待机
    
    
    while True:                         #新增接收链接循环,可以不停的接电话
        conn,addr=s.accept()            #手机接电话
        # print(conn)
        # print(addr)
        print('接到来自%s的电话' %addr[0])
        while True:                         #新增通信循环,可以不断的通信,收发消息
            msg=conn.recv(BUFSIZE)             #听消息,听话
    
            # if len(msg) == 0:break        #如果不加,那么正在链接的客户端突然断开,recv便不再阻塞,死循环发生
    
            print(msg,type(msg))
    
            conn.send(msg.upper())          #发消息,说话
    
        conn.close()                    #挂电话
    
    s.close()                       #手机关机
    
    服务端改进版

      TCP客户端代码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8081)
    BUFSIZE=1024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connect_ex(ip_port)           #拨电话
    
    while True:                             #新增通信循环,客户端可以不断发收消息
        msg=input('>>: ').strip()
        if len(msg) == 0:continue
        s.send(msg.encode('utf-8'))         #发消息,说话(只能发送字节类型)
    
        feedback=s.recv(BUFSIZE)                           #收消息,听话
        print(feedback.decode('utf-8'))
    
    s.close()          

      二、UDP套接字服务端代码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9000)
    BUFSIZE=1024
    udp_server_client=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udp_server_client.bind(ip_port)
    
    while True:
        msg,addr=udp_server_client.recvfrom(BUFSIZE)
        print(msg,addr)
    
        udp_server_client.sendto(msg.upper(),addr)

      UDP套接字客户端代码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9000)
    BUFSIZE=1024
    udp_server_client=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while True:
        msg=input('>>: ').strip()
        if not msg:continue
    
        udp_server_client.sendto(msg.encode('utf-8'),ip_port)
    
        back_msg,addr=udp_server_client.recvfrom(BUFSIZE)
        print(back_msg.decode('utf-8'),addr)
    
    udp客户端

      三、粘包现象及解决方法

      须知: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原因: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1.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2.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3. 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那也不是空消息,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实验略

    udp的recvfrom是阻塞的,一个recvfrom(x)必须对唯一一个sendinto(y),收完了x个字节的数据就算完成,若是y>x数据就丢失,这意味着udp根本不会粘包,但是会丢数据,不可靠

    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四、解决粘包的方法(struct模块)

      客户端

    import socket,struct
    
    c = socket.socket()
    
    # 连接服务器
    c.connect(("127.0.0.1",65535))
    
    while True:
        # 发送数据
        msg = input(">>>:")
        if not msg:continue
        c.send(msg.encode("utf-8"))
    
        # 1.先获取长度
        bytes_len = c.recv(4) #对方是i格式 固定4字节
        # 2.转回整型
        total_len = struct.unpack("i",bytes_len)[0]
        # 已经接收的长度
        recv_len = 0
        # 一个表示最终数据的bytes
        finally_data = b''
        # 3.收到的长度小于总长度就继续
        while recv_len < total_len:
            # 循环收数据
            data = c.recv(1024)
            recv_len += len(data)
            finally_data += data
        # 整体解码
        print(finally_data.decode("gbk"))
    
    # 关闭资源
    c.close()

      服务端

    #  1.服务器先启动 -> 客户端发送指令 -> 服务器接收后使用subprocess执行命令->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import socket,subprocess,struct
    # 使用TCP 可以直接默认
    server = socket.socket()
    
    # 指定端口 和 ip     端口 0 - 1023是系统保留的
    server.bind(("127.0.0.1",65535))
    
    # 监听请求  参数为最大半连接数(三次握手未完成的请求  可能是服务器来不及 客户端恶意攻击)
    server.listen(5)
    # 为了可以不断的接受客户端连接请求
    while True:
        # 接受连接请求
        c,addr = server.accept()
        # 为了可以重复收发数据
        while True:
            try:
                # 1024  程序的最大缓冲区容量   返回值类型为bytes类型
                cmd = c.recv(1024).decode("utf-8")
                # 如果客户端断开连接(客户端调用了close) recv 返回值为kong 此时应该结束循环
                if not cmd:# 在linux中 客户端异常关闭 服务器也会收空
                    print("client closed!")
                    c.close()
                    break
                #解码
                print(cmd)
                # 执行命令
                p =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 将错误信息和正确信息拼接到一起
                res = p.stderr.read() + p.stdout.read()
                print("执行结果长",len(res))
    
    
                # 1.先发送数据的长度
                data_len = len(res)
                # 长度是一个整型 需要转为字节  1000 b'x001'  2000 b'x001x002'
                # 另外 需要保证 长度信息转换后的结果长度是固定的 否则客户端也会粘包(不知道取多少字节)
                # struct 模块负责将python中的数据类型 转为c语言中结构体
                # 整型转字节
                bytes_len = struct.pack("i",data_len)
                c.send(bytes_len)
                # 2.发送真实数据
                c.send(res)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print("客户端异常关闭!!")
                c.close()
                break
    # 关闭资源
    server.close()
  • 相关阅读:
    如何 Scale Up/Down Deployment?- 每天5分钟玩转 Docker 容器技术(126)
    读懂 Deployment YAML
    k8s 创建资源的两种方式
    在qemu模拟的aarch32上使用kgtp
    交叉编译gdb和gdbserver
    基于设备树的controller学习(2)
    基于设备树的controller学习(1)
    基于设备树的TQ2440 DMA学习(4)—— client驱动
    基于设备树的TQ2440 DMA学习(3)—— DMA控制器驱动
    基于设备树的TQ2440 DMA学习(2)—— 简单的DMA传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caiyang/p/992541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