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冒泡排序

    原理: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将值大的元素交换至右端。

    思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重复第一趟步骤,直至全部排序完成。第一趟比较完成后,最后一个数一定是数组中最大的一个数,所以第二趟比较的时候最后一个数不参与比较;第二趟比较完成后,倒数第二个数也一定是数组中第二大的数,所以第三趟比较的时候最后两个数不参与比较;

    依次类推,每一趟比较次数-1

    外层循环的作用是:

    提取出目前未排序数组中最大的数,放置于已排数据的左边。也就是说我们第一次外层循环,是把最大数的位置交换到数组的最右边,第二次外层循环是把次大数交换到数组的次右边,依次类推。

    内层循环的作用是:

    实现我们想要的大数下沉的过程。每次比较的是相邻两个数据,所以一个数组的长度为n,我们只需要做 n-1 次相邻的比较,就可以实现大数下沉,而 之前循环已经沉淀的大数并不需要再进行 排序了。

    很清楚的看到N个数字要排序完成,总共进行N-1趟排序

    为什么外层循环判断条件是i<n-1呢?

    n 个数字总共需要 n-1 趟排序,外层循环 i 从0到 n-1 正好是 n-1 次。

    为什么内层循环判断条件是j<n-i-1呢?

    这要从冒泡排序原理说起:冒泡排序每循环排序一次,就把最大的一个数排在了最右边(默认升序排),每一次排序都是在上一次排序的基础上再排序,(比如)第2次排序之后,i已经成2了,第三次排序是要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在进行排序,而第二次排序后就已经把两个最大的数已经放到最后了,所以第三次排序就不需要在去比他俩,就得把这个“2“减掉,只需要循环n-i次(此时的i是2);为什么-i之后还要-1呢? 这是因为在内层循环的判断中是把当前值和后面一个值做比较的。如果不减1,则当循环到最后一个值的时候,再取下一个值就取不到,就需要额外的操作,或者抛出数组下标越界的异常。

    代码示例:

    li = [23,56,1,89,56,41,800,22,1,44,99,0]
    print(len(li))
    for i in range(len(li)):
    for j in range(len(li)-i-1):
    print(i,j)
    if li[j]>li[j+1]:
    li[j], li[j+1] = li[j+1], li[j]
    print(li[j],li[j+1],li)
  • 相关阅读:
    WPF 登录窗口关闭时打开主窗口
    WPF Expander获得ToggleButton
    .NET Framework 4 与 .NET Framework 4 Client Profile
    WPF 根据枚举值名称 获得枚举值
    WPF KeyDown不响应方向键、Home/End/PgUp/PgDn等功能键
    C# MemoryStream和BinaryFormatter
    VB INET控件的全部用法
    C#写文件方法总结
    C#实现ADSL拨号(源代码例程)
    使用C#实现ADSL自动拨号(原理及封闭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feng91/p/1349077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