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
本人参考于 代理模式及Java实现动态代理 不作为商业用途,只是借鉴于其思路。侵权即删。
原理:给某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且由代理对象控制原对象的访问,即不直接操控原对象,而是通过代理对象间接地操控原对象。
代理的模式图
在上图中
- RealSubject 是原对象(本文把原对象称为"委托对象"),Proxy 是代理对象。
- Subject 是委托对象和代理对象都共同实现的接口。
Request()
是委托对象和代理对象共同拥有的方法。
要理解代理模式很简单,其实生活当中就存在代理模式:
我们购买火车票可以去火车站买,但是也可以去火车票代售处买,此处的火车票代售处就是火车站购票的代理,即我们在代售点发出买票请求,代售点会把请求发给火车站,
火车站把购买成功响应发给代售点,代售点再告诉你。但是代售点只能买票,不能退票,而火车站能买票也能退票,因此代理对象支持的操作可能和委托对象的操作有所不同。
再举一个写程序会碰到的一个例子:
如果现在有一个已有项目(你没有源代码,只能调用它)能够调用 int compute(String exp1) 实现对于后缀表达式的计算,你想使用这个项目实现对于中缀表达式的计算,
那么你可以写一个代理类,并且其中也定义一个compute(String exp2),这个exp2参数是中缀表达式,因此你需要在调用已有项目的 compute()
之前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Preprocess),再调用已有项目的compute(),当然你还可以接收到返回值之后再做些其他操作比如存入文件(Postprocess),
这个过程就是使用了代理模式。
Java 实现上面的UML图的代码(即实现静态代理)为:
public class Prox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ealSubject 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Proxy p = new Proxy(subject); p.request(); } } interface Subject{ void request(); }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public void request(){ System.out.println("request"); } }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private Subject subject; public Proxy(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 public void request(){ System.out.println("PreProcess"); subject.request(); System.out.println("PostProcess"); } }
代理的实现分为:
- 静态代理:代理类是在编译时就实现好的。也就是说 Java 编译完成后代理类是一个实际的 class 文件。
- 动态代理:代理类是在运行时生成的。也就是说 Java 编译完之后并没有实际的 class 文件,而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的类字节码,并加载到JVM中。
java的动态代理
首先先说明几个词:
- 委托类和委托对象:委托类是一个类,委托对象是委托类的实例。
- 代理类和代理对象:代理类是一个类,代理对象是代理类的实例。
Java实现动态代理的大致步骤如下:
- 定义一个委托类和公共接口。
- 自己定义一个类(调用处理器类,即实现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这个类的目的是指定运行时将生成的代理类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包括Preprocess和Postprocess),即代理类调用任何方法都会经过这个调用处理器类(在本文最后一节对此进行解释)。 - 生成代理对象(当然也会生成代理类),需要为他指定(1)委托对象(2)实现的一系列接口(3)调用处理器类的实例。因此可以看出一个代理对象对应一个委托对象,对应一个调用处理器实例。
java.lang.reflect.Proxy
: 这是生成代理类的主类,通过 Proxy 类生成的代理类都继承了 Proxy 类,即DynamicProxyClass extends Proxy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 这里称他为"调用处理器",他是一个接口,我们动态生成的代理类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需要自己定义一个类,而这个类必须实现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
//创建代理对象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Class<?>[] interfaces,InvocationHandler h)
- 第一个参数是类加载器对象(即哪个类加载器来加载这个代理类到 JVM 的方法区)
- 第二个参数是接口(表明你这个代理类需要实现哪些接口)
- 第三个参数是调用处理器类实例(指定代理类中具体要干什么)
- 这个函数是 JDK 为了程序员方便创建代理对象而封装的一个函数,因此你调用
newProxyInstance()
时直接创建了代理对象(略去了创建代理类的代码)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Class<?>[] interfaces,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1. 根据类加载器和接口创建代理类 Class clazz = Proxy.getProxyClass(loader, interfaces); //2. 获得代理类的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new Class[] { InvocationHandler.class }); //3. 创建代理对象,并制定调用处理器实例为参数传入 Interface Proxy = (Interface)constructor.newInstance(new Object[] {handler}); }
Proxy 类还有一些静态方法,比如:
InvocationHandler getInvocationHandler(Object proxy)
: 获得代理对象对应的调用处理器对象。Class getProxyClass(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 根据类加载器和实现的接口获得代理类。
下面是用于模拟Spring中Aop中所写得一个简单的例子:
目的:
主要目的在于模拟日志,在方法的前后加上自己的信息,为了方便和灵活而加上动态代理。package com.hone.dao; import com.hone.model.User; /** * 定义抽象接口 * @author Xia * */ public interface UserDAO { public void save(User user); }
package com.hone.dao.imple; import com.hone.dao.UserDAO; import com.hone.model.User; /** * 原类 * @author Xia * */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UserDAO{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User user) { System.out.println("a user saved!"); } }
package com.hone.aop;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com.hone.dao.UserDAO; /** * 用于代理类的调用处理器 * @author Xia */ public class LogIntercepto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public void beforeMethod(Method m){ System.out.println(m.getName() + " start........"); } public LogInterceptor(UserDAO userDAO){ this.userDAO = userDAO;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 Object[] args)throws Throwable { beforeMethod(m); Object result = m.invoke(userDAO, args); System.out.println(m.getName() +" end ......."); return result; } }
package com.hone.service;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com.hone.aop.LogInterceptor; import com.hone.dao.UserDAO; import com.hone.dao.imple.UserDAOImpl; import com.hone.model.User; import com.hone.spring.BeanFactory; import com.hone.spring.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 * 定义用于测试的类 * @author Xia *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Proxy(){ UserDAOImpl userimpl = new UserDAOImpl(); //创建原需要代理的对象 LogInterceptor handler = new LogInterceptor(userimpl); //创建调用处理器对象 UserDAO userDaoproxy = (UserDAO) Proxy.newProxyInstance(UserDAOImpl.class.getClassLoader(), UserDAOImpl.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userDaoproxy.save(new User()); //通过代理对象调用方法 } }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中有方法: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这个函数是在代理对象调用任何一个方法时都会调用的,方法不同会导致第二个参数method不同,
第一个参数是代理对象(表示哪个代理对象调用了method方法)
第二个参数是 Method 对象(表示哪个方法被调用了)
第三个参数是指定调用方法的参数。
动态生成的代理类具有几个特点:
- 继承 Proxy 类,并实现了在
Proxy.newProxyInstance()
中提供的接口数组。 - public final。
- 命名方式为
$ProxyN
,其中N会慢慢增加,一开始是$Proxy1
,接下来是$Proxy2
... - 有一个参数为 InvocationHandler 的构造函数。这个从
Proxy.newProxyInstance()
函数内部的clazz.getConstructor(new Class[] { InvocationHandler.class })
可以看出。
Java 实现动态代理的缺点:
因为 Java 的单继承特性(每个代理类都继承了 Proxy 类),只能针对接口创建代理类,不能针对类创建代理类。
Java 实现动态代理的优点:
不难发现,代理类的实现是有很多共性的(重复代码),动态代理的好处在于避免了这些重复代码,只需要关注操作。
Java 动态代理的内部实现
现在我们就会有一个问题: Java 是怎么保证代理对象调用的任何方法都会调用 InvocationHandler 的 invoke()
方法的?
这就涉及到动态代理的内部实现。假设有一个接口 Subject,且里面有 int request(int i)
方法,则生成的代理类大致如下:
public final class $Proxy1 extend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private InvocationHandler h; private $Proxy1(){} public $Proxy1(InvocationHandler h){ this.h = h; } public int request(int i){ Method method = Subject.class.getMethod("request", new Class[]{int.class}); //创建method对象 return (Integer)h.invoke(this, method, new Object[]{new Integer(i)}); //调用了invoke方法 } }
通过上面的方法就成功调用了 invoke()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