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责任链模式

    一、定义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数据链表来实现职责链模式的数据结构。

    职责链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1.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抽象处理方法和一个后继连接。
    2.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角色:实现抽象处理者的处理方法,判断能否处理本次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它的后继者。
    3. 客户类(Client)角色: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责任链模式的本质是解耦请求与处理,让请求在处理链中能进行传递与被处理;理解责任链模式应当理解其模式,而不是其具体实现。责任链模式的独到之处是将其节点处理者组合成了链式结构,并允许节点自身决定是否进行请求处理或转发,相当于让请求流动起来。

     

     二、责任链模式应用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件需要经过多个对象处理是很常见的场景。例如,采购审批流程、请假流程等。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需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无疑增加了难度。

    //抽象处理者角色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Handler getNext() {
            return next;
        }
        //处理请求的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具体处理者角色1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one"))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1负责处理该请求!");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到了处理者1这边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
    }
    //具体处理者角色2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two"))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2负责处理该请求!");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到了处理者2这边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
    }
    public class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组装责任链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提交请求
            handler1.handleRequest("two");
        }
    }

     三、总结

    优点:
    1)你可以控制请求处理的顺序。
    2)单一职责原则。 你可对发起操作和执行操作的类进行解耦。
    3)开闭原则。 你可以在不更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在程序中新增处理者。
    缺点:
    1)在组装链时,需要注意当前链节点的情况,是否要向下一节点执行,否则会导致请求未被后续责任链处理。

    补充:责任链模式一般会跟建造者模式结合应用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 相关阅读:
    浮点数如何存储与表示(精度问题)
    快速幂详解(幂运算与矩阵)
    斐波那契数列的四种解法(头递归、尾递归、迭代与矩阵快速幂)
    机器码与位运算
    pytorch中参数dim的含义(正负,零,不传)
    查看显卡名称 pytorch
    使用国内源快速下载Python包(以matplotlib为例)
    基于Attention的机器翻译模型(Visualizing A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Model)
    GNU Parallel-安装+使用
    统计文件个数、删除空文件等Linux命令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g1/p/1461610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