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kdump内核

    什么是kdump?

      kdump 是一种先进的基于 kexec 的内核崩溃转储机制。当系统崩溃时,kdump 使用 kexec 启动到第二个内核。第二个内核通常叫做捕获内核,以很小内存启动以捕获转储镜像。第一个内核保留了内存的一部分给第二内核启动用。由于 kdump 利用 kexec 启动捕获内核,绕过了 BIOS,所以第一个内核的内存得以保留。这是内核崩溃转储的本质。由于能够分析核心转储显著有助于确定系统故障的确切原因,强烈建议启用此功能。

      kdump 需要两个不同目的的内核,这两个内核被称为kdump kernel,生产内核和捕获内核。生产内核是捕获内核服务的对像。捕获内核会在生产内核崩溃时启动起来,与相应的 ramdisk 一起组建一个微环境,用以对生产内核下的内存进行收集和转存。

    如何配置kdump?

    1、安装kexec-tool

    使用kdump服务,就必须安装kexec-tools工具包。安装命令如下:

    yum update
    yum install kexec-tools

    2、配置grub

    需要配置为kdump kernel的内存区域。kdump要求操作系统正常使用的时候,不能使用kdump kernel所占用的内存,配置这个需要修改/etc/dedfault/grub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GRUB_TIMEOUT=5
    GRUB_DISTRIBUTOR="$(sed 's, release .*$,,g' /etc/system-release)"
    GRUB_DEFAULT=saved
    GRUB_DISABLE_SUBMENU=true
    GRUB_TERMINAL_OUTPUT="console"
    GRUB_CMDLINE_LINUX="crashkernel=128M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vconsole.keymap=us biosdevname=0 rhgb quiet"
    
    GRUB_DISABLE_RECOVERY="true"

    修改文件中GRUB_CMDLINE_LINUX这行,可以设置kdump kernel的大小,一般都是128M或者256M。修改完成以后运行下面的命令更新grub的配置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然后重启系统,使上面对系统的配置有效。

    3、配置kdump类型

    上面我们已经按照kdump的要求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配置,下面就是配置kdump,配置文件是/etc/kdump.conf。默认的vmcore文件存储在/var/crash目录下。可以修改这个路径:

    path /usr/local/cores            //这里必须要保证这个路径是存在的,否则启动kdump服务会失败

    或者你直接把core dump文件写入一个设备中,把配置文件中的#raw /dev/vg/lv_kdump这一行的#符号去掉然后把后面的改成自己的设备路径,如下

    raw  /dev/sdb1

    如果要把dump文件存储在一个使用NFS协议的远程机器上,把配置文件中的#nfs my.server.com:/export/tmp这行前面的#符号删除,然后后面参数部分替换成自己的主机名和路径名。如下

    nfs penguin.example.com:/export/cores

    4、配置core收集器

    为了减少为vmcore转储文件的大小,内核转储允许你指定一个外部应用程序(一个core收集器)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可选的删除所有不相关的信息。目前,唯一完全支持的core收集器是makedumpfile。

    为了启用core收集器,在root权限下修改/etc/kdump.conf配置文件,删除#core_collector maledumpfile -l --message-level 1 -d 31 这行前面的#符号,然后修改为如下(启动dump文件的压缩,加上-c参数):

    core_collector makedumpfile -c

    为了删除dump文件中的某些页(写0的或者空闲的页),加上-d参数,-d参数后面的数字表示你想要省略的页面总数。如下:

    core_collector makedumpfile -d 17 -c

    5、配置kdump的默认操作

    当kdump在指定的位置创建core文件失败,root文件系统会被挂在,kdump会试图把dump文件保存在本地。可以通过修改/etc/kdump.conf配置文件修改这个默认操作。修改#default shell这行,然后把shell替换为自己想要的默认动作。例如:

    default halt

    如何启用kdump?

    在系统boot时候启动kdump服务

    systemctl enable kdump.service

    现在应该为多用户启用了kdump服务,相对的systemctl stop kdump可以禁用这个服务。在root权限下,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使kdump服务在当前会话可用:

    systemctl start kdump.service

    这里要注意的是当kdump服务启动时候,前面定义为内核转储目标目录必须存在, 否则服务将失败。此时kdump服务已经开启成功了,可以使用下面命令来查看是否开启成功。

    systemctl status kdump.service

    如果开启失败的话,会有如下输出: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会有很多的红字输出,第一个红字是表示开启失败了。在最后一行红字的上两行提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开启失败,上图开启失败是因为存储dump 文件的路径不存在。修改以后就成功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 相关阅读:
    liunx 解压与压缩
    缓存设计与优化
    易混乱javascript知识点简要记录
    初识RedisCluster集群
    Redis Sentinel(哨兵模式)
    JavaScript作用域简单记录
    JavaScript引用类型简单记录
    redis主从复制初识
    javascript基础知识点
    持久化的一些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gyunfashi/p/93963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