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DK1.7 HashMap 源码分析

    概述

    HashMap是Java里基本的存储Key、Value的一个数据类型,了解它的内部实现,可以帮我们编写出更高效的Java代码。

    本文主要分析JDK1.7中HashMap实现,JDK1.8中的HashMap已经和这个不一样了,后面会再总结。

    正文

    HashMap概述

    HashMap根据键的hashCode值获取存储位置,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定位到它的值,因而具有很快的访问速度,但遍历顺序却是不确定的。 HashMap最多只允许一条记录的键为null,允许多条记录的值为null。HashMap非线程安全,即任一时刻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写HashMap,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如果需要满足线程安全,可以用 Collections的synchronizedMap方法使HashMap具有线程安全的能力,或者使用ConcurrentHashMap。

    HashMap的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_thumb6

    HashMap根据键的hashCode值和HashMap里数组的大小取余,余数即为该Key存储的数组位置。

    如:一个Key的hashCode为15,HashMap的Size为6,15 % 6 = 3,所以该Key存储在数组的第三个位置。

    考虑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Key的hashCode为21,那21 % 6 = 3,所以该Key也存储在数组的第三个位置,这样岂不是重复了?

    所以对于在同一个位置的Key,HashMap把他们存储在一个单向链表里,新的Key永远在最前面。

    如果这个数组里存储的太满,HashMap还有扩容机制。

    下面我们分析HashMap的源代码,来看看数据是怎么存储的。

    PUT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判断如果table为空,则初始化table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计算key的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
            //根据key的hash值和table.length计算KEY的位置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判断是否有重复的值,若有,则用新值替换旧值,并返回旧值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修改的次数加一,用于迭代HashMap时,判断HashMap元素有没有修改
            modCount++;
            //添加key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inflateTable — 初始化HashMap内部数组

    private void inflateTable(int toSize) {
        //根据toSize计算容量,即大于toSize的最小的2的n次方
        int capacity = roundUpToPowerOf2(toSize);
        ………
    }
    
    private static int roundUpToPowerOf2(int number) {
        // assert number >= 0 : "number must be non-negative";
        return number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umber > 1) ? Integer.highestOneBit((number - 1) << 1) : 1;
    }
    
    public static int highestOneBit(int i) {
        // HD, Figure 3-1
        i |= (i >>  1);
        i |= (i >>  2);
        i |= (i >>  4);
        i |= (i >>  8);
        i |= (i >> 16);
        return i - (i >>> 1);
    }
    

    关键方法Integer.highestOneBit((number - 1) << 1),这个方法的结果就是求出大于给定数值的,最小的2的N次方。

    解释之前先说明几个概念:

    << : 按二进制形式把所有的数字向左移动对应的位数,高位移出(舍弃),低位的空位补零。在数字没有溢出的前提下,对于正数和负数,左移一位都相当于乘以2的1次方,左移n位就相当于乘以2的n次方;

    >>: 按二进制形式把所有的数字向右移动对应位移位数,低位移出(舍弃),高位的空位补符号位,即正数补零,负数补1。右移一位相当于除2,右移n位相当于除以2的n次方。

    >>>: 无符号右移,忽略符号位,空位都以0补齐

    我们拿数字10做示例,经过(number - 1) << 1 = 18,二进制表示为:10010

    i |= (i >>  1) 即:10010 | 01001 = 11011

    i |= (i >>  2) 即:11011 | 00110 = 11111

    i |= (i >>  4) 即:11111 | 00001 = 11111

    ……

    其实这几步就是把i的最高位1之后的所有位都变成1

    然后 i – (i >>> 1) 即:11111-01111=10000(16)

    这步是把最高位,之后的都变成0,这样就求出了最接近10的2的N次方(16)

    至于为什么要把数组的Size设置为2的N次方,我们后面说。

    hash — 计算Key的hash值

    final int hash(Object k) {
        int h = hashSeed;
        if (0 != h && k instanceof String) {
            return sun.misc.Hashing.stringHash32((String) k);
        }
    
        h ^= k.hashCode();
    
        // This function ensures that hashCodes that differ only by
        // constant multiples at each bit position have a bounded
        // number of collisions (approximately 8 at default load factor).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根据上面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出,HashMap中使用的hash值,不是Key直接的hashCode,而是经过一系列计算的。

    计算hash值的作用就是,让hash的高位也参与indexFor运算,避免hash碰撞,尽量减少单向链表的产生,因为链表中查找一个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具体怎么避免的,我们放到下面这个indexFor里说。

    indexFor — 计算Key所对应的数组位置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 assert Integer.bitCount(length) == 1 : "length must be a non-zero power of 2";
        return h & (length-1);
    }

    第一次看到这个方法很是不理解,不是应该用 h % length吗?其实这里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来取这个余数。

    在计算机中CPU做除法运算、取余运算耗费的CPU周期都比较长,一般几十个CPU周期,而位移运算、位运算只用一个CPU周期。

    这样对于性能要求高的地方,就可以用位运算代替普通的除法、取余等运算,JDK源码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为了能够使用位运算求出这个余数,length必须是2的N次方,这也是我们上面初始化数组大小时要求的,然后使用 h & (length-1),就可以求出余数。具体的算法推导,请自行搜索。

    我们用个例子来说明下,如一个Key经过运算的hash为21,length为16:

    直接取余运算:21 % 16 = 5

    位运算:10101(21) & 01111(16-1) = 00101(5)

    哇,这就是计算机运算的魅力,这就是算法的作用。

    另外就是上一步的hash算法,因为我们求Key所在数组位置的算法是h & (length-1)

    假设下面两个hash值,:

    00000000000000110001001001100010(201314)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10(34)

    如果length=32,则:length-1: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31)

    这两个hash值计算数组位置时,都为2,其实只有二进制的后六位参与了运算,高位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这样就加大了产生hash碰撞的概率。

    所以上一步的hash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hash值的高位进行一系列左移和异或,使高位也参与到与运算里,上面两个hash值就可以分配到不同的位置。

    addEntry — 添加数据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如果size大于等于threshold,且数组的这个位置不为null,则扩容数组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threshold:HashMap实际可以存储的Key的个数,如果size大于threshold,说明HashMap已经太饱和了,非常容易发生hash碰撞,导致单向链表的产生。

    在inflateTable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

    threshold = (int) Math.min(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所以这个值是由HashMap的capacity 和负载因子(loadFactor默认:0.75)计算出来的。

    loadFactor越小,相同的capacity就更频繁地扩容,这样的好处是HashMap会很大,产生hash碰撞的几率就更小,但需要的内存也更多,这就是所谓的空间换时间。

    在这里也注意,扩容时会直接将原来容量乘以2,满足了length为2的N次方的条件。

    createEntry就不多说了,就是将key、value保存到数组相应的位置。

    GET

    final Entry<K,V> getEntr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用和添加时相同的算法求出hash值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直接从数组的响应位置拿到数据,判断hash相同、key相同,则返回
        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

    获取时非常简单,也非常迅速,添加时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快速获取做的工作。

    总结

    HashMap是一个非常高效的Key、Value数据结构,GET的时间复杂度为:O(1) ~ O(n),我们在使用HashMap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声明HashMap时最好使用带initialCapacity的构造函数,传入数据的最大size,可以避免内部数组resize;

    2. 性能要求高的地方,可以将loadFactor设置的小于默认值0.75,使hash值更分散,用空间换取时间;

  • 相关阅读:
    读懂diff
    Sqlite数据库的加密
    SQLite 数据类型
    SQLite 混合模式程序集是针对“v2.0.50727”版的运行时生成的,在没有配置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在 4.0 运行时中加载该程序集。
    datatable写入sqlite
    使用NSSM将exe封装为服务
    Java OPC client开发踩坑记
    最终解决:win10小娜无法使用(win10 win+q 无法搜索应用程序)
    OPC DA 客户端实例[.net]
    KepServer作为OPC UA服务器以及建立OPC UA客户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ongpq/p/617570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