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 JsonResponse(data, encoder=DjangoJSONEncoder, safe=True, json_dumps_params=None, **kwargs)
是HttpResponse的一个子类(有很多的子类),用于帮助创建JSON编码的响应。他从父类继承大部分行为,并具有以下的不同点:
它的默认Content-Type头部设置为application/json。
(1)它的第一个参数 data,应该为一个 dict 实例。如果 safe 参数设置为 False,它可以是任何可 JSON 序列化的对象。
(2)encoder,默认为 django.core.serializers.json.DjangoJSONEncoder,用于序列化data。
(3)布尔参数 safe 默认为 True。如果设置为 False,可以传递任何对象进行序列化(否则,只允许 dict 实例)。如果 safe 为 True,而第一个参数传递的不是 dict 对象,将抛出一个TypeError。
(4)json_dumps_params 是一个字典,它是在生成响应时,传给 json.dumps() 的参数。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response = JsonResponse({'foo': 'bar'}) response.content '{"foo": "bar"}' //<span style=" font-family: Helvetica, Tahoma, Arial, sans-serif;">序列化非字典对象</span>
若要序列化非 dict 对象,你必须设置 safe 参数为 False:
response = JsonResponse([1, 2, 3], safe=False) 如果不传递safe=False,将抛出一个TypeError。
如果你需要使用不同的 JSON 编码器类,你可以传递 encoder 参数给构造函数:
response = JsonResponse(data, encoder=MyJSONEncoder)
JsonResponse(book_list,safe=False,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False})
可以解决编码问题,得到想输出的中文了
def upload(request): """ 保存上传文件前,数据需要存放在某个位置。默认当上传文件小于2.5M时,django会将上传文件的全部内容读进内存。从内存读取一次,写磁盘一次。 但当上传文件很大时,django会把上传文件写到临时文件中,然后存放到系统临时文件夹中。 :param request: :return: """ if request.method == "POST": # 从请求的FILES中获取上传文件的文件名,file为页面上type=files类型input的name属性值 filename = request.FILES["file"].name # 在项目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 with open(filename, "wb") as f: # 从上传的文件对象中一点一点读 for chunk in request.FILES["file"].chunks(): # 写入本地文件 f.write(chunk) return HttpResponse("上传OK")
form表单上传文件需要注意的事项 1.enctype需要由默认的urlencoded变成formdata 2.method需要由默认的get变成post (目前还需要考虑的是 提交post请求需要将配置文件中的csrf中间件注释)
如果form表单上传文件 后端需要在request.FILES获取文件数据 而不再是POST里面 request.method request.GET request.POST request.FILES request.path # 只回去url后缀 不获取?后面的参数 request.get_full_path() # 后缀和参数全部获取
视图函数并不只是指函数,也可以是类
FBV(基于函数的视图) 面向函数式编程
CBV(基于类的视图) 面向对象式编程
1.从url入手 url(r'^login/',views.MyLogin.as_view()) 由于函数名加括号执行优先级最高,所以这一句话一写完会立刻执行as_view()方法 @classonlymethod def as_view(cls, **initkwargs): # cls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的类 MyLogin def view(request, *args, **kwargs): self = cls(**initkwargs) # 实例化产生MyLogin的对象 self = MyLogin(**ininkwargs) if hasattr(self, 'get') and not hasattr(self, 'head'): self.head = self.get self.request = request self.args = args self.kwargs = kwargs # 上面的几句话都仅仅是在给对象新增属性 return self.dispatch(request, *args, **kwargs) # dispatch返回什么 浏览器就会收到什么 # 对象在查找属性或者方法的时候 你一定要默念 先从对象自己这里找 然后从产生对象的类里面找 最后类的父类依次往后 return view 通过源码发现url匹配关系可以变形成 url(r'^login/',views.view) # FBV和CBV在路由匹配上是一致的 都是url后面跟函数的内存地址
由于函数名加括号执行优先级最高,所以这一句话一写完会立刻执行as_view()方法
对象在查找属性的时候,先从对象自己这里找,然后从产生对象的类中找,最后类的父类一次往后
2.当浏览器中输入login 会立刻触发view函数的运行 def dispatch(self, request, *args, **kwargs): # Try to dispatch to the right method; if a method doesn't exist, # defer to the error handler. Also defer to the error handler if the # request method isn't on the approved list. # 我们先以GET为例 if request.method.lower() in self.http_method_names: # 判断当前请求方法是否在默认的八个方法内 # 反射获取我们自己写的类产生的对象的属性或者方法 # 以GET为例 handler = getattr(self,'get','取不到报错的信息') # handler = get(request) handler = getattr(self, request.method.lower(), self.http_method_not_allowed) else: handler = self.http_method_not_allowed return handler(request, *args, **kwargs) # 直接调用我们自己的写类里面的get方法 # 源码中先通过判断请求方式是否符合默认的八个请求方法 然后通过反射获取到自定义类中的对应的方法执行
前提: 1.django除了暴露给用户一个settings.py配置文件之外 自己内部还有一个全局的配置文件 2.我们在使用配置文件的时候 可以直接直接导入暴露给用户的settings.py也可以使用django全局的配置文件 并且后者居多 from django.conf import settings 3.django的启动入口是manage.py
django的启动入口是manage.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