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来由于接口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一般用于希望复用一些现存的类,但是接口又与复用环境要求不一致的情况。
适配器模式分为类适配器模式和对象适配器模式。
应该是双方都不太容易修改的时候再使用适配器模式,这是”亡羊补牢“, 首先应该是设计要完善,再次是重构,最后才是适配器。
-------------------------------- 比较 -------------------------------
一、定义
代理模式(Proxy):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适配器模式(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外观模式(Facade):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二、理解
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应该说很相像,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代理模式和被代理者的接口是同一个,只是使用中客户访问不到被代理者,所以利用代理间接的访问,而适配器模式,是因为接口不同,为了让用户使用到统一的接口,把原先的对象通过适配器让用户统一的使用,大多数运用在代码维护的后期,或者借用第三方库的情况下,而外观模式,是大家经常无意中使用的,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子系统关系封装起来,然后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给客户使用,就类似于一个转接口,可以想象成一个漏斗,中间细的那一段,越细耦合度越低,外观模式就是为了降低耦合度。
----------------------------------------------------------------------------------
实例:
target.h target.cpp 目标接口
#ifndef TARGET_H #define TARGET_H class Target { public: Target(); void virtual request(); }; #endif // TARGET_H
#include "target.h" #include <stdio.h> Target::Target() { } void Target::request() { printf("normal request "); }
adaptee.h adaptee.cpp 特殊接口
#ifndef ADAPTEE_H #define ADAPTEE_H class Adaptee { public: Adaptee(); void specificRequest(); }; #endif // ADAPTEE_H
#include "adaptee.h" #include <stdio.h> Adaptee::Adaptee() { } void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printf("Specific request "); }
adapter.h adapter.cpp适配器
#ifndef ADAPTER_H #define ADAPTER_H #include "target.h" #include "adaptee.h" class Adapter : public Target { public: Adapter(); ~Adapter(); void request();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 #endif // ADAPTER_H
#include "adapter.h" Adapter::Adapter() { adaptee = new Adaptee(); } Adapter::~Adapter() { delete adaptee; } void Adapter::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main.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arget.h" #include "adapter.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Adapter test!" << endl;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 target->request();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