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再聊几个作者对年轻人说的话吧:
读与技术无关的书,我很支持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它们都能够帮助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使你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之前看过一句话:“我读过许多书,但是后来都记不住了,那么这样的阅读有什么作用?”回答说: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吃过许多的食物,现在记不起来吃的什么了,但那些食物对我们不起作用了吗?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我们的血肉,变成了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亦是如此。读书对于我们的人格,思想都有提升。作者也是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是说我们搞程序的就不需要读书了,读书很重要。
作者说:要会写文档
他的理由是:当代码实现了它的功能之后,就很少有人会再去看它。但文档被阅读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优秀的文档能够让人们对你产生信任和好感,相反,质量差的文档则会使你的声誉受损。
这点其实我是很有共鸣的,因为我的老师就总会反复强调,文档是软件工程师的命根子...可能有点夸张了,可是我也觉得是这样,软件这门学科其实门槛是挺高的,我们和其他的从业工作者是有代沟的,文档从这方面来看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道桥,毕竟,我们的软件不是给自己写的,一般而言,我们不会使用自己写的软件。不是吗?所以让别人看懂,很重要。
还有着一点:尝试多讲
我的理解是程序员的表达能力其实很重要,因为代码是固相的,你让一个人看着几万行代码,问他这个代码写的怎么样,他肯定说不出来,亦或者,你让别人自己使用软件,问他们好在哪里,问他们这款软件的优势,我想他们应该说不出来,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程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存在了。我们要把软件的优势讲出来,展示出来。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软件而言不存在,因为他们看不清楚,用不明白。毛遂自荐应该是程序员相当重要的品格之一。
还有作者提到的给年轻程序员的建议:10000小时定律
即在一个方向上花费10000个小时,你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其实关于这点我有点别的想说的,10000个小时,10000/24=416,也就是不免不休的一年。所以这是一个过程量,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要明白细水长流,日积月累,要懂得耐心,坚持,这10000个小时,不是个小数目,他是需要我们用时间,一点一点的堆起来。所以,成为专家,没那么简单,成为一位优秀的程序员也是一样的。
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加快节奏,把时间从自己这里省出来,一方面找到能方便自己工作的工具,简化自己的工作。(我觉得重点是加快自己的节奏,我的成绩不好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优柔寡断的性格和拖延的毛病)
另外作者也有提到其他几个需要注意的内容,比如碎片化学习,比如记得及时的归纳和总结
我觉得都对我的程序员生涯起到了很大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谈一谈作者提出来的对编程意义的探讨:
编程是一项技能,和开车,游泳一样。
编程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个在之前的架构指南中就论述过。而且我记得之前有一个狂人说过,如果科技足够,那么,编程可以模拟世界上的所有事情。
还有这一点:编程,是为了留下痕迹
这几个观点真的又简洁又有力度。尤其是作者对最后一点的阐释,简直惊为天人:在退休时,可能你以前写的优秀代码现在还运行在世界上的某个系统,支撑着一些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这些优秀代码是你留下的痕迹。能写出这样的理解,一定是一位非常厉害,有内涵和深度的程序员吧,一定是的。
说真的,听完这句话,我突然觉得,我手中的键盘高大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