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
第一次正赛翻大车,算是个深刻而惨痛的教训。
说不上紧张,但是我一旦到了正赛考场,总是有一种思维迟缓,脑子一片空白的情况发生。这可能也是我正赛永远不能超常发挥的原因。像之前几年那样都能打出正常的,中规中矩的成绩可能已经算幸运了吧。反正今年是没那么幸运了。
拿到题目还是先看一遍,但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连题面都要看好多遍才能理解题意。1个小时左右好歹写完了T1,但是大样例就挂了。调了半个小时调不出来,决定先去写T2。T2看错一次题,不过问题不大还是很快写完了,但是没有考虑到特判。回去调T1,十几分钟发现了错误,改过来以后大样例过了,但写错了一个小细节,事后发现连第一个小样例都过不了。但是当时正好就忘了重测小样例(平时的模拟赛都是要测的)。
时间已经不多了,T3是之前看题就大概知道怎么做的,不过写起来稍微有点麻烦(后来知道有稍微方便的写法),花了1h不到弄完了,调了调过了大样例。好在这次注意到了有乘上0的情况(不然可能T3也要爆零),也发现了样例里不存在这种情况,自己弄了个样例测测过了就直接去看T4了。
T4看题的时候没什么想法,仔细想想发现似乎很简单(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但是也不是很难)。就先写了个nlog,小样例都过了,但是两个大样例都有几个询问差了1。不过20分的情况应该是一定能对的。
于是我现在可以选择回去检查T1T2T3求稳,或者调T4。比赛还剩1小时不到,我选择了后者。可能还是赌狗心理吧,反正是CSP不是NOIP,即使求稳了,320的成绩也算不上好看,不如尝试做出T4或者写一个高分暴力。当然,前面的题挂了的风险是存在的(实际上也发生了),但是当时没想那么多,而且我以为我只是T4写挂了,但其实我的做法根本就是错的(但其实与正解相去不远)。于是就浪费了最后的机会。结果T4也没做出来。
纵观整个比赛,除了最后的决策问题外,我的考场策略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一开始T1挂了的时候没有决定继续调而是去做T2,甚至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是这不能改变这次CSP翻车的结果。
从事后看,我的赌狗决策是大错特错。但这是一个选手在大样例全过的情况下容易做出的决定。说到底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取决于你认为确保打满已有的分和追求更高的成绩哪个重要。对于CSP这样一场比赛,我给后者分配了更高的权重。在NOIP上我会更谨慎地决策这一点,尤其是在T1代码比较复杂,而且剩余时间不足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我对自己的期望的问题。我3年的NOIP/CSP成绩都算不上出彩,所以我渴望一个非常高或者至少能排到前列的成绩。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做出的决定也就更不理智了。
这次的CSP也算给NOIP提个醒,NOIP事关省选,更容不得错误决定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