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如果一个特定的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可以构造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当有一个语言需要解释,并且你可以将该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可使用解释器模式。
好处:容易地改变和扩展文法,因为该模式使用类来表示文法规则,你可以使用继承来改变或扩展该文法,也比较容易实现文法。因为定义抽象语法树中的各个节点的类的实现都大体相似,这些类易于直接编写。
不足:解释器模式为每个规则至少定义了一个类,因此包含许多规则的文法可能难以管理和维护。
Context:包含解释器外的一些全局信息。
Expression:抽象表达式,声明一个抽象的解释操作。这个接口为抽象语法树中所有节点共享。
ContextExpression:具体的解释器,根据Context的内容分别作出不同的解释。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ring input; private String output; public String getInput() { return input; } public void setInput(String input) { this.input = input; } public String getOutput() { return output; } public void setOutput(String output) { this.output = output;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Expression { public abstract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class ConcreteExpression1 extends Express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try { Double.parseDouble(context.getInput()); System.out.println("it's a number.");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it's a string."); } } } class ConcreteExpression2 extends Express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double score = Double.parseDouble(context.getInput()); if (score < 60) { System.out.println("不合格!");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合格!");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pression e1 = new ConcreteExpression1(); Expression e2 = new ConcreteExpression2();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 context.setInput("98"); e1.interpret(context); e2.interpret(context); }
打印结果:
it's a number.
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