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读书会(前)

    主要是团队建设的问题:

        老师给推荐的书《构建之法》有讲到团队和非团队的区别:

    1.团队有一致的集体目标,团队要一起完成这个目标。一个团队的成员不一定要同时工作,例如接力赛跑。

    2.团队成员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回想我们第一次比赛的场景,前期确实有点像书中所说的“搬砖人”,目标确实是一致的,但是分工很差,合作也很差,如果要说是团队的话也勉强只能算“蜂窝模式” 加工车体的时候就一起跑到加工件折腾,学习控制就一起学控制;大家热情还是有,但是效率很是低下。到了团队中后期分工渐渐的明确起来了,加工的加工,学控制的学控制,不过还是有串门的;团队渐渐进入了“业余剧团模式”。拿我个人来说,前期跟着大家一起研究赛题,设计结构,附带着自学单片机,然后跟着大家一起加工车子,老师建议我们用Linux来玩控制,于是又开始学习Linux和老师给的一块arm板,到了中期控制方面有点拖后腿,急需有人加快进度,于是我就抽出了更多的时间来学Linux,不过还是会跟着大家一起跑加工间。等到程序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又跑去帮忙机械结构加工和线路的布置。

        我觉得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有几个:

        a.没有一个有力的领导和给力的管理软件(如老师推荐我们现在用的github

        b.大家主要是靠兴趣聚在一起,什么都想接触,什么都想学(比如我,觉得加工零件蛮有意思,学Linux也蛮有意思,所以加工车子的时候就跟着一起去,学Linux的时候也很积极)

         不过我觉得分的太死也没有意思,如果说要我完全去学编程写算法啊什么的,或者完全让我去建模啊加工零件啊什么的,我都不乐意;只能说不同时间的侧重不同。

         那么问题就来了,不同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分工,团队队员到底是培养“全能型”的好,还是“专一型”的好,这是我们建设团队和接到任务时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关于团队建设方面我还不是很懂,还请老师给建议说说怎么样才能使团队更加有效率同时大家玩的也很开心)

     

     然后说说自己对周筠老师发起的几个讨论问题的看法:

    1. “如何首先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是多人团队能够建立起来的起码基础。”

              志同道合的伙伴已经找到了,而且还经过了一次比赛的磨合;伙伴们都是靠着兴趣聚在一起的,所以工作热情也蛮高的。

         2.“怎样分析团队里每个成员的长处和不足?”

             先说说整个团队所有成员的成长和不足吧:

           (因为上一篇总结没有提到这些所以我多说点)a.技术方面的成长:陈冰老师带我们搞的Linux下的arm板的编程,can口的使用;还有老师给我们上的几次课,第一次带我们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和确定下我们的研究方向,第二次教我们电机的运作原理,电机的选型,电机的控制,第三次教我们can口的使用。这些培训使我们从一个51单片机也不知道是啥的“菜鸟”变成了可以用Linux编程跑高端arm板控制can口的“小鸟”。  b.比赛经验方面的成长: 主要是三个教训。想法和能力脱节,大家都有很多很多想法,想到一个就加一个,没有考虑到加了很多细节之后会使制作调试变得很麻烦;大家主要在意的是如何完美的遵守比赛的规则而不是如何完美的完成比赛。 工作分配有点乱,这也是周老师发起的三个问题,还想多听听老师们的建议。比赛前期懒惰,后期死命赶,这个我就不赘述了,陈冰老师建议我们用github来管理进度,同时也可以管理上面提到的工作分配,我感觉是个很好的方法。

             怎样分析团队里每个成员的长处和不足:

             我觉得这点是蛮重要的,只有分析好了成员的成长和不足,成员的能力才能提高,团队的实力自然地就提高了。当自己懈怠了一周后发现队里的其他成员都有了新提升,就会有一种很有效的推动力。我的建议就是每天或者每周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进展,可以写博客,也可以在群内讨论。

         3.“怎样分解任务,并结合第2点的分析,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够上手在项目中发挥力量”

            我觉得这点是我们比较欠缺也是团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很关键的一点,希望得到老师们更多的指点。我粗略的想法是: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每个人都要训练自己独特的长处,我们也要共同学习一些知识基础。 

            因为大家现在的能力差不多,一个任务下来之后,好像每个人都能做任务里面的每个环节,所以就出现了飞豹杯里面出现的,做一个事就一窝蜂的上,效率特别的低;所以当任务下来了之后,如果你什么都想做,那就先选一个任务(比如说机械方面),如果你又想做其他任务(比如说控制方面)怎么办呢? 那就等任务完成了再去找做那个任务的人学习(就像这次,到了最后大家都去忙机械方面了,我一个人在忙控制,所以大家的Linuxcan都不是很懂,但如果你想学的话,比赛完了就可以来找我,因为我已经弄明白了,所以跟你解释肯定比你自学要快的多。不过比赛完了之后好像并没有人来找过我,说明大家的热情只是短暂的嘛,所以以后当一个任务下达的时候,不要想着去做所有的项目,把自己的任务完成漂亮就好了)。 这只是我给的一个大体的想法,我想听听老师同学们的想法和建议,最后讨论出一个好的办法。

         4. 怎样帮助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能持续对项目有正向贡献?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成员把该成员所应该完成的任务做完,而其他的成员的任务还在进行中的时候,该成员应该怎样做。

             当然不能闲着,当任务完成后,可以优化:因为你的任务并不是独立的,跟其他成员的任务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你可以根据别人的任务优化你的任务,也可以通过对项目的理解来优化你的任务。 也可以创新:同样是根据别人的任务和你对项目的理解来创新。

      

              期待18号的读书会~

  • 相关阅读:
    jmeter(46) redis
    jmeter(45) tcp/ip协议
    Codeforces Round #538 (Div. 2)D(区间DP,思维)
    Codeforces Global Round 1D(DP,思维)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57D(DP,思维)
    UPC11073(DP,思维)
    Yahoo Progamming Contest 2019D(DP,思维)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118D(DP,完全背包,贪心)
    Xuzhou Winter Camp 1C(模拟)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57 (Rated for Div. 2)D(动态规划)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eyuanaichiyu/p/513519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