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翻译】R 中的设计模式

    R 中的设计模式

    本文翻译自 Design Patterns in R(By Sebastian Warnholz)。

    本文的灵感来源于:

    设计模式似乎是一个很大的词,特别是因为它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使用。但最终我认为它只不过是软件设计中的可重复策略。

    不动点算法

    下面,我使用 R 并且以计算正数平方根的不动点算法为例。算法定义如下:

    [x_{n+1} = f(x_n) ]

    用于寻找平方根的不动点函数如下:

    [f(x mid p) = frac{p}{x} ]

    要计算的正是 p 的平方根。用 R 代码描述算法:

    fp <- function(f,
                   x,
                   converged,
                   ...)
    {
        value <- f(x, ...)
        if (converged(x, value)) value
        else Recall(f, value, converged, ...) 
    }
    

    x 是初始值或最后一次迭代得到的值。converged 是有 arguments... 两个参数的函数,... 用于 R 的“函数柯里化”[1]。不动点函数如下:

    fpsqrt <- function(x, p) p / x
    

    并且

    converged <- function(x, y) all(abs(x - y) < 0.001)
    

    开始计算:

    fp(fpsqrt, 2, converged, p = 2)
    
    ## Error: evaluation nested too deeply: infinite recursion / options(expressions=)?
    

    第一次运行完全不起作用。在目前的代码实现中很难找出哪里出了问题,但我们会找到的。下面,我将应用不同的模式来修改上述框架以获得解决方案。

    包装器模式

    这个模式是我从 Stuart Sierra 的演讲中得到的。通过包装器模式我可以向一个函数增加新功能,却不改变原先的函数。我所要做的事就是给函数添加日志,或者记录函数的保留属性,R 中的许多函数并不会这样做。有时候要尝试调用一个函数并每两分钟重试一次,因为连接数据库失败或文件系统没有响应。

    一个函数要有单一、明确的用途,日志和写入数据库是两件事。计算下一次迭代以及记录迭代次数也是两件事。这一个功能,以及用于记录是/否的额外参数,不会长期独立存在。

    在我的上个例子中,遇到的问题是不动点函数在两个值之间振荡,而不是收敛于平方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技巧是使用平均阻尼。这就是说我们用 (frac{x_{n-1}+x_n}{2}),而不是 (x_n) 来计算 (x_{n+1})。这实际上不是不动点函数逻辑的一部分,所以逻辑不应该被它污染:

    averageDamp <- function(fun)
    {
        function(x, ...) (x + fun(x, ...)) / 2
    }
    
    fp(averageDamp(fpsqrt), 2, converged, p = 2)
    
    ## [1] 1.414214
    
    # and to compare:
    sqrt(2)	
    	
    ## [1] 1.414214
    

    OK,看起来能跑通了!我需要一个额外的包装器来打印每一次迭代的值:

    printValue <- function(fun)
    {
        function(x,
                 ...)
        {
            cat(x, "
    ")
            fun(x, ...)
        }
    }
    
    fp(printValue(averageDamp(fpsqrt)), 2, converged, p = 2)
    
    ## 2 
    ## 1.5 
    ## 1.416667 
    ## 1.414216
    
    ## [1] 1.414214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添加太多的包装器,计算就会变得复杂。事实上试图找出哪个包装器首先被调用,也许这对你来说并不明显。

    包装器模式可以在原函数之前之后(或前后同时)增加新功能。printValue 在原函数之前添加打印功能,averageDamp 在原函数之后作修正。如果看到 averageDamp 的另一种实现,模式将会显得更加清晰:

    averageDamp <- function(fun)
    {
        function(x, ...)
        {
            value <- fun(x, ...)
            (x + value) / 2
        }
    }
    

    接口模式

    柯里化(Currying)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的价值在于你可以更轻松地构建接口(在语言能够充分支持的情况下)。例如,平方根的不动点函数需要两个参数。然而,该算法实际上只知道一个参数。在这种情况下柯里化只是意味着将双参数函数 fpsqrt 变成单参数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设置 p = 2 来实现这一点,这是我借助 ... 实现的。

    在 R 中,有两个原生选项来模拟柯里化。通常看到的是使用点参数(...)来允许将额外的参数传递给该函数。然而,这给我的框架中的每个实现都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因为我需要让我定义的每个包装器函数使用点参数。另一种选择是使用匿名函数将原始版本封装在单参数函数中,如下所示:

    fp(averageDamp(function(x) fpsqrt(x, p = 2)), 2, converged)
    	
    ## [1] 1.414214
    

    如果我依靠这个接口(单参数函数),我可以不是用点参数。然而,这种技术的语法支持在 R 中受到限制,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像 purrrrlist 这样的软件包来试图改善这种情况;包 functionalpryr 提供专门的功能用于实现柯里化。

    闭包(Closures)

    R 中的每个函数都是一个闭包(除了原生函数)。闭包是一个具有与之相关环境的函数。例如,R 包中的函数可以访问包的名称空间,或在面向对象时类中的方法可以访问整个类。但是通常这个术语是在从其他函数中返回函数时使用的(每当你试图对闭包进行子集化时,除了 R 的错误消息外)。如果你对此还不了解,你可以阅读这篇文章《Advanced R》的相关章节。

    我的例子中,我使用闭包来为给定的 p 值重新定义平方根的不动点函数。我认为只有通过以下实施才能强调给定 p

    fpsqrt <- function(p)
    {
        function(x) p / x
    }
    

    这实际上使算法的调用更加简洁:

    fp(averageDamp(fpsqrt(2)), 2, converged)
    
    ## [1] 1.414214
    

    缓存模式

    在各种情况下,我都想缓存一些结果而不是重新计算它们。这是因为性能方面的考虑,因为无论使用哪个库,计算矩阵逆的时间关于样本大小都不是线性的。如果你有 10000 个观察值,并且要计算在蒙特卡罗模拟中得到的协方差矩阵((10000 imes 10000))的逆,你有得好等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设想计算一个线性估计量。尽管估计量可以通过解析方法来得到,但我使用了不动点算法。这种情况下,不动点函数中我使用 Newton-Raphson 算法,定义如下:

    [eta_{n+1} = eta_n - (f'' (eta_n))^{-1} f'(eta_n) ]

    其中,

    [f'(eta) = X^ op (y - Xeta) \ f''(eta) = -X^ op X ]

    是正态分布情况下似然函数在 (eta) 点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如果你对此没有什么概念,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个模式上。在 R 中,我已经使用闭包应用了接口模式,请考虑以下实现:

    nr <- function(X,
                   y)
    {
        function(beta) beta - solve(-crossprod(X)) %*% crossprod(X, y - X %*% beta)
    }
    
    # Some data to test the function:
    set.seed(1)
    X <- cbind(1, 1:10)
    y <- X %*% c(1, 2) + rnorm(10)
    
    # Average damping in this case will make the convergence a bit slower:
    fp(printValue(averageDamp(nr(X, y))), c(1, 2), converged)
    
    ## 1 2 
    ## 0.9155882 2.027366 
    ## 0.8733823 2.041049 
    ## 0.8522794 2.047891 
    ## 0.8417279 2.051311 
    ## 0.8364522 2.053022 
    ## 0.8338143 2.053877 
    ## 0.8324954 2.054304
    
    ##           [,1]
    ## [1,] 0.8318359
    ## [2,] 2.0545183
    
    # And to have a comparison:
    stats::lm.fit(X, y)$coefficients
    
    ##        x1        x2 
    ## 0.8311764 2.0547321	
    

    结果看起来很好。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不同的容忍度,以便更接近 R 的实现,目前看来这个容忍度选择得非常宽松,但这不是现在的重点。我现在想要做的是使 nr 的返回函数依赖于预先计算的值,以避免它们在每次迭代中重新计算。在这个例子中,我将它与局部函数的定义结合起来:

    nr <- function(X, y)
    {  
        # f1 relies on values in its scope:
        f1 <- function(beta) Xy - XX %*% beta
    
        Xy <- crossprod(X, y)
        XX <- crossprod(X)
        f2inv <- solve(-XX)
    
        function(beta) beta - f2inv %*% f1(beta)  
    }
    
    fp(averageDamp(nr(X, y)), c(1, 2), converged)
    
    ##           [,1]
    ## [1,] 0.8318359
    ## [2,] 2.0545183
    

    一些评论:

    • 在上面的例子中,像 f1 这样的局部函数定义是唯一依赖自由变量的地方。即 f1 依赖于封闭环境中定义的值 XyXX;这是我在上层函数中不惜一切代价要避免的。
    • 我喜欢这种表示方法,因为我将不动点函数的逻辑保留在 nr;在给定数据的情况下,该函数知道如何计算下一次迭代的所有事。一种不同的方法是定义 nr,使其将 XXXyf2inv 作为参数,这意味着我的代码的其他部分必须知道 nr 中的实现,并且我必须查看不同的地方以了解下一次迭代是如何进行的计算。

    计数器模式

    到目前为止,不动点框架不允许限制迭代次数。这当然是你总想要控制的东西。这次我使用闭包来模拟可变状态。考虑计数器的两种实现:

    # Option 1:
    counterConst <- function()
    {
        # like a constructor function
        count <- 0
        function()
        {
            count <<- count + 1
            count
        }
    }
    counter <- counterConst()
    counter()
    
    ## [1] 1
    
    counter()
    
    ## [1] 2
    
    # Option 2:
    counter <- local({
        count <- 0
        function()
        {
            count <<- count + 1
            count
        }
    })
    counter()
    
    ## [1] 1
    
    counter()
    
    ## [1] 2
    

    我还记得闭包很难理解,因为在上面的例子中,当 R 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不可变的时候,它们可以用来模拟可变状态。为从 Hadley (R 领域的知名专家)的一个例子中明白这一点,我可能用头撞了几个小时墙。

    为了在不动点框架中实现最大迭代次数,我结合了包装器模式计数器模式来修改收敛准则,以便算法在给定次数的迭代后终止:

    addMaxIter <- function(converged,
                           maxIter)
    {
        count <- 0
        function(...)
        {
            count <<- count + 1
            if (count >= maxIter) TRUE
            else converged(...)
        }
    }
    

    这使我们能够探索最初示例中发生的错误:

    fp(printValue(fpsqrt(2)), 2, addMaxIter(converged, 4))
    
    ## 2 
    ## 1 
    ## 2 
    ## 1
    
    ## [1] 2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算法的初始版本在 1 到 2 之间振荡。您可能会说,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可以将迭代的次数看作算法的逻辑(作为 fp 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争辩说,代码不再反映之前介绍的算法公式。但是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不同的实现:

    fpImp <- function(f,
                      x,
                      convCrit,
                      maxIter = 100)
    {
        converged <- function()
        {
            convCrit(x, value) | count >= maxIter
        }
      
        count <- 0
        value <- NULL
    
        repeat {
    
            count <- count + 1 
            value <- f(x)
    
            if (converged()) break
            else
            {
                x <- value
                next
            }
    
        }
    
        list(result = value, iter = count)  
    }
    
    fpImp(averageDamp(fpsqrt(2)), 2, converged)	
    
    ## $result
    ## [1] 1.414214
    ## 
    ## $iter
    ## [1] 4
    

    现在让我们为 fp 的返回值添加迭代次数:

    addIter <- function(fun)
    {
        count <- 0
        function(x)
        {
            count <<- count + 1
            value <- fun(x)
            attr(value, "count") <- count
            value
        }
    }
    
    fp(addIter(averageDamp(fpsqrt(2))), 2, converged)
    
    ## [1] 1.414214
    ## attr(,"count")
    ## [1] 4
    

    也许这个实现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但是你仍然可以看到包装器计数器模式,它和 averageDamp 函数类似。与 fpImp 相比,围绕最大迭代次数的逻辑已经从算法的具体实现中分离出来。特别是如果我考虑添加更多功能,命令式的实现不可避免地必须应付越来越多的事情。相反,我可以在我的不动点框架中插入新功能。所以我认为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这不仅仅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喜欢面向对象的话。

    计数器模式当然更一般化。它仅仅反映了模拟可变状态的一种策略。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我才真的需要这样做,计数是一个重复出现的主题。


    1. 函数柯里化(Currying)指的是把多个参数放进一个接受许多参数的函数,形成一个新的函数接受余下的参数,并返回结果 ↩︎

  • 相关阅读:
    ACM-ICPC 2018 徐州赛区网络预赛 D 杜教筛 前缀和
    51 Nod 1244 莫比乌斯函数前n项和
    20170914-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阅读笔记
    结对-五子棋游戏-开发环境搭建过程
    结对-五子棋游戏-设计文档
    Git使用方法2.0
    团队-象棋游戏-团队信息
    Web开发技术——JQuery4(隐藏和显示、淡入和淡出、滑动)
    Web开发技术——JQuery3(事件)
    Web开发技术——JQuery2(语法和选择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ruilong100/p/908525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