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ySQL教程

    MySQL 教程

    教程链接:http://www.runoob.com/mysql/mysql-tutorial.html

    mysql

    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WEB应用方面 MySQL 是最好的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之一。

    在本教程中,会让大家快速掌握 MySQL 的基本知识,并轻松使用 MySQL 数据库。


    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API用于创建,访问,管理,搜索和复制所保存的数据。

    我们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文件中,但是在文件中读写数据速度相对较慢。

    所以,现在我们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存储和管理的大数据量。所谓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RDBMS即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的特点:

    • 1.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出现
    • 2.每行为各种记录名称
    • 3.每列为记录名称所对应的数据域
    • 4.许多的行和列组成一张表单
    • 5.若干的表单组成database

    RDBMS 术语

    在我们开始学习MySQL 数据库前,让我们先了解下RDBMS的一些术语:

    • 数据库: 数据库是一些关联表的集合。
    • 数据表: 表是数据的矩阵。在一个数据库中的表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电子表格。
    • 列: 一列(数据元素) 包含了相同的数据, 例如邮政编码的数据。
    • 行:一行(=元组,或记录)是一组相关的数据,例如一条用户订阅的数据。
    • 冗余:存储两倍数据,冗余降低了性能,但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 主键:主键是唯一的。一个数据表中只能包含一个主键。你可以使用主键来查询数据。
    • 外键:外键用于关联两个表。
    • 复合键:复合键(组合键)将多个列作为一个索引键,一般用于复合索引。
    • 索引: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类似于书籍的目录。
    • 参照完整性: 参照的完整性要求关系中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与实体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目的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MySQL 为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这种所谓的"关系型"可以理解为"表格"的概念, 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由一个或数个表格组成, 如图所示的一个表格:

    • 表头(header): 每一列的名称;
    • 列(col): 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集合;
    • 行(row): 每一行用来描述某条记录的具体信息;
    • 值(value): 行的具体信息, 每个值必须与该列的数据类型相同;
    • 键(key): 键的值在当前列中具有唯一性。

    MySQL数据库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 MySQL 是开源的,所以你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 MySQL 支持大型的数据库。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
    • MySQL 使用标准的SQL数据语言形式。
    • MySQL 可以运行于多个系统上,并且支持多种语言。这些编程语言包括C、C++、Python、Java、Perl、PHP、Eiffel、Ruby和Tcl等。
    • MySQL 对PHP有很好的支持,PHP是目前最流行的Web开发语言。
    • MySQL 支持大型数据库,支持5000万条记录的数据仓库,32位系统表文件最大可支持4GB,64位系统支持最大的表文件为8TB。
    • MySQL 是可以定制的,采用了GPL协议,你可以修改源码来开发自己的 MySQL 系统。
    • =====================

    在Python 2中,连接MySQL的库大多是使用MySQLdb,但是此库的官方并不支持Python 3,所以这里推荐使用的库是PyMySQL。

    本节中,我们就来讲解使用PyMySQL操作MySQL数据库的方法。

    1. 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已经安装好了MySQL数据库并保证它能正常运行,而且需要安装好PyMySQL库。如果没有安装,可以参考第1章。

    2. 连接数据库

    这里,首先尝试连接一下数据库。假设当前的MySQL运行在本地,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123456,运行端口为3306。这里利用PyMySQL先连接MySQL,然后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名字叫作spiders,代码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这里通过PyMySQL的connect()方法声明一个MySQL连接对象db,此时需要传入MySQL运行的host(即IP)。由于MySQL在本地运行,所以传入的是localhost。如果MySQL在远程运行,则传入其公网IP地址。后续的参数user即用户名,password即密码,port即端口(默认为3306)。

    连接成功后,需要再调用cursor()方法获得MySQL的操作游标,利用游标来执行SQL语句。这里我们执行了两句SQL,直接用execute()方法执行即可。第一句SQL用于获得MySQL的当前版本,然后调用fetchone()方法获得第一条数据,也就得到了版本号。第二句SQL执行创建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库名叫作spiders,默认编码为UTF-8。由于该语句不是查询语句,所以直接执行后就成功创建了数据库spiders。接着,再利用这个数据库进行后续的操作。

    3. 创建表

    一般来说,创建数据库的操作只需要执行一次就好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动创建数据库。以后,我们的操作都在spiders数据库上执行。

    创建数据库后,在连接时需要额外指定一个参数db

    接下来,新创建一个数据表students,此时执行创建表的SQL语句即可。这里指定3个字段,结构如表5-1所示。

    表5-1 数据表students

    字段名

    含义

    类型

    id

    学号

    varchar

    name

    姓名

    varchar

    age

    年龄

    int

    创建该表的示例代码如下:

    运行之后,我们便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s的数据表。

    当然,为了演示,这里只指定了最简单的几个字段。实际上,在爬虫过程中,我们会根据爬取结果设计特定的字段。

    4. 插入数据

    下一步就是向数据库中插入数据了。例如,这里爬取了一个学生信息,学号为20120001,名字为Bob,年龄为20,那么如何将该条数据插入数据库呢?示例代码如下:

    这里首先构造了一个SQL语句,其Value值没有用字符串拼接的方式来构造,如:

    这样的写法烦琐而且不直观,所以我们选择直接用格式化符%s来实现。有几个Value写几个%s,我们只需要在execute()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传入该SQL语句,Value值用统一的元组传过来就好了。这样的写法既可以避免字符串拼接的麻烦,又可以避免引号冲突的问题。

    之后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执行db对象的commit()方法才可实现数据插入,这个方法才是真正将语句提交到数据库执行的方法。对于数据插入、更新、删除操作,都需要调用该方法才能生效。

    接下来,我们加了一层异常处理。如果执行失败,则调用rollback()执行数据回滚,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里涉及事务的问题。事务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也就是这件事要么发生了,要么没有发生。比如插入一条数据,不会存在插入一半的情况,要么全部插入,要么都不插入,这就是事务的原子性。另外,事务还有3个属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这4个属性通常称为ACID特性,具体如表5-2所示。

    表5-2 事务的4个属性

    属性

    解释

    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consistency)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一致性与原子性是密切相关的

    隔离性(isolation)

    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久性(durability)

    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manence),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都是对数据库进行更改的操作,而更改操作都必须为一个事务,所以这些操作的标准写法就是:

    这样便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里的commit()rollback()方法就为事务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上面数据插入的操作是通过构造SQL语句实现的,但是很明显,这有一个极其不方便的地方,比如突然增加了性别字段gender,此时SQL语句就需要改成:

    相应的元组参数则需要改成:

    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插入方法无需改动,做成一个通用方法,只需要传入一个动态变化的字典就好了。比如,构造这样一个字典:

    然后SQL语句会根据字典动态构造,元组也动态构造,这样才能实现通用的插入方法。所以,这里我们需要改写一下插入方法:

    这里我们传入的数据是字典,并将其定义为data变量。表名也定义成变量table。接下来,就需要构造一个动态的SQL语句了。

    首先,需要构造插入的字段idnameage。这里只需要将data的键名拿过来,然后用逗号分隔即可。所以', '.join(data.keys())的结果就是id, name, age,然后需要构造多个%s当作占位符,有几个字段构造几个即可。比如,这里有三个字段,就需要构造%s, %s, %s。这里首先定义了长度为1的数组['%s'],然后用乘法将其扩充为['%s', '%s', '%s'],再调用join()方法,最终变成%s, %s, %s。最后,我们再利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将表名、字段名和占位符构造出来。最终的SQL语句就被动态构造成了:

    最后,为execute()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传入sql变量,第二个参数传入data的键值构造的元组,就可以成功插入数据了。

    如此以来,我们便实现了传入一个字典来插入数据的方法,不需要再去修改SQL语句和插入操作了。

    5. 更新数据

    数据更新操作实际上也是执行SQL语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构造一个SQL语句,然后执行:

    这里同样用占位符的方式构造SQL,然后执行execute()方法,传入元组形式的参数,同样执行commit()方法执行操作。如果要做简单的数据更新的话,完全可以使用此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数据抓取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插入数据,但是我们关心的是会不会出现重复数据,如果出现了,我们希望更新数据而不是重复保存一次。另外,就像前面所说的动态构造SQL的问题,所以这里可以再实现一种去重的方法,如果数据存在,则更新数据;如果数据不存在,则插入数据。另外,这种做法支持灵活的字典传值。示例如下:

    这里构造的SQL语句其实是插入语句,但是我们在后面加了ON DUPLICATE KEY UPDATE。这行代码的意思是如果主键已经存在,就执行更新操作。比如,我们传入的数据id仍然为20120001,但是年龄有所变化,由20变成了21,此时这条数据不会被插入,而是直接更新id20120001的数据。完整的SQL构造出来是这样的:

    这里就变成了6个%s。所以在后面的execute()方法的第二个参数元组就需要乘以2变成原来的2倍。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实现主键不存在便插入数据,存在则更新数据的功能了。

    6. 删除数据

    删除操作相对简单,直接使用DELETE语句即可,只是需要指定要删除的目标表名和删除条件,而且仍然需要使用dbcommit()方法才能生效。示例如下:

    因为删除条件有多种多样,运算符有大于、小于、等于、LIKE等,条件连接符有ANDOR等,所以不再继续构造复杂的判断条件。这里直接将条件当作字符串来传递,以实现删除操作。

    7. 查询数据

    说完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还剩下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那就是查询。查询会用到SELECT语句,示例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这里我们构造了一条SQL语句,将年龄20岁及以上的学生查询出来,然后将其传给execute()方法。注意,这里不再需要dbcommit()方法。接着,调用cursorrowcount属性获取查询结果的条数,当前示例中是4条。

    然后我们调用了fetchone()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获取结果的第一条数据,返回结果是元组形式,元组的元素顺序跟字段一一对应,即第一个元素就是第一个字段id,第二个元素就是第二个字段name,以此类推。随后,我们又调用了fetchall()方法,它可以得到结果的所有数据。然后将其结果和类型打印出来,它是二重元组,每个元素都是一条记录,我们将其遍历输出出来。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这里显示的是3条数据而不是4条,fetchall()方法不是获取所有数据吗?这是因为它的内部实现有一个偏移指针用来指向查询结果,最开始偏移指针指向第一条数据,取一次之后,指针偏移到下一条数据,这样再取的话,就会取到下一条数据了。我们最初调用了一次fetchone()方法,这样结果的偏移指针就指向下一条数据,fetchall()方法返回的是偏移指针指向的数据一直到结束的所有数据,所以该方法获取的结果就只剩3个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while循环加fetchone()方法来获取所有数据,而不是用fetchall()全部一起获取出来。fetchall()会将结果以元组形式全部返回,如果数据量很大,那么占用的开销会非常高。因此,推荐使用如下方法来逐条取数据:

    这样每循环一次,指针就会偏移一条数据,随用随取,简单高效。

    本节中,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PyMySQL操作MySQL数据库以及一些SQL语句的构造方法,后面会在实战案例中应用这些操作来存储数据。

  • 相关阅读:
    线性代数(不完全)与矩阵合集
    最短路合集
    [SP2878]KNIGHTS
    Noip 提高组系列题解目录
    【code】最小费用最大流(Dinic / zkw) 模板
    题解 DTOJ #1002.调整(tweak)
    题解 DTOJ #1008.生成输入数据 (input)
    题解 DTOJ #3861.基里巴斯(path)
    模板 · ISAP网络流+GAP优化+弧优化
    代码 · DTOJ.飞行员配对方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xaut-558/p/1007469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