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与“朋友”
谢真平
引子:在我们大力向国际化进军之际,质量是我们克敌至胜的一大法宝。当前公司的大政方针已明确,那我们作为一名名普通的员工,应该怎样在领导下向更高质量目标奋进呢?本文仅从一名开发人员的角度,谈谈一些看法。
我们追求质量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我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分百。百分百是什么?就是“零缺陷”;就是让客户百分百的满意;等等,但有些 “敌人”与“朋友”阻碍或帮助我们去达到这一目标。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敌人”:
1、水桶原理
水桶能装多少水,由最矮的一块木料决定。我们的产品由各个模块组成。也要经过不同人员合作完成。决定产品质量的不是其中的亮点,而是最次的模块。所以,我们负责的每个模块都要达到最优,不能自以为然地忽视某个“次要”模块,甚至是一句不起眼的代码。我们产品中没有“次要”二字。必须全心全意重视它们。
2、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可能出错的事情,终究会出错。我们在讨论模块的设计时,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样做可以的,不会出问题,某局用了一年都OK。但按这种方式做的产品一用上没多久就出问题了,而我们开发人员往往还说:“不可能吧!”但问题明摆着出现了,一定是某模块有纰漏。所以,我们对每次设计都要非常的重视,以前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在我们心中一定要时时告戒自己:我们做的是电信级产品。电信级产品是什么?借用一个数字吧:目前中国移动用户是多少?——300000000,这发生的资费是8亿/天,这允许我们的产品有一丁点瑕疵吗?不。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可以这样做一做数学题:将它可承受的负荷×300000000来看待;将概率小的问题代码×300000000来看待……这样,墨菲定律对我们就失效了。
上面两个“敌人”,一个比一个隐蔽,一个比一个险恶,我们随时都得堤防着。
其次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几位“朋友”:
1、自动与自发
我们在入职培训时就学习了这个词语。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自动自发对我们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常听到一句熟语:革命靠自觉。我们的开发工作同样需要:一个产品由千万行代码组成,代码中的陷阱不少,团队成员忽视的地方也有,这将会影响产品质量。但这些不可能靠老大指出,也不能靠测试部告知。我们必须负有责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记得一次,在开发“移动ADC”项目时,一个模块要读取配置文件,我偶然发现一个系统对象的某方法获取带有 “,” 的字符串时,会将其截断。“这可能是JAVA的一个陷阱吧?”我进而又想:项目中会不会有其它地方也此用法?于是,开始搜索。果不其然,在另一个模块找到了其“兄弟”。而这个模块是团队中一位资深JAVA的同事写的。作为初学者,我又测了一遍,结果依旧。然后,我把这个情况告知了那位同事。一个陷阱就这样被填平了。
2、加法与乘法
质量是整个过程的尽善尽美。一个人做得完美还不够,须要横向与纵向整个过程人员的集体劳动。我们的软件产品从需求采集到交付使用。经过了多个不同人员的环节。要达到质量的最优,必须做到每个环节的最优。举例说明,我们的软件产品要经过这样的流程:由开发部的多人设计、编码,再流到测试部、还要流到用服部等等,我们用数字来说明一下:假如开发部质量为3,测试部质量为3,用服部质量也为3,一般情况下,产品质量为它们的和3+3+3=9(暂且忽略其它环节的质量基数)。如果我们三部门员工有所疏漏,且沟通还有障碍,那就有可能变为:2+2+2=6,甚至变为2+1+(-1)=2。反过来,我们各自都在自己的流程中发挥到了最优,甚至都像下文所述日本员工一样,质量超出了工作本身,沟通也非常顺畅,还优化了各种流程,那质量可能就是3×3×3=27,甚至更高。比如,公司今年组织机构的大调整及最近成立 “三结合”部等等,我想这些都是优化流程,提高质量的有力举措。
3、产品与人品
我们开发产品的目的是:给运营商使用,并为运营商创造财富,而运营商也是靠她的用户获得利润。这一整条价值链不仅仅是静态的产品在发挥作用。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力因素---人。我们员工成了产品的一部份。而“人”在这期间所起的作用可能超乎寻常。
这是日本的一个案例:日本东京一家外贸公司,与一家英国公司有着贸易往来。英国公司的A经理经常要购买从东京到神户的火车票。很快,这位经理发现:每次去神户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时又在左窗口。这位经理询问日本公司的购票小姐其中的缘故,她笑着答道:“车去神户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在您的左边。外国朋友大都喜欢富士山的美景,所以我特意为您安排了不同的座位。”这位经理十分感动,他立即把这家公司的贸易额从50万提高到200万英镑。他说:“作为这家公司的一个普通职员,对于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够想得这么细致周到,那么,跟这样的公司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我对他所说的这句话很在意。不管这位员工有没有“拍马屁”之嫌,但是,她做好了“买票”这样一件小事,让公司多收益了150万英镑,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在英国客户心中,她提供的质量是一流的,已超出了自己的期望。这不正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吗?那我们要学习她什么呢?两个字――用“心”。而“心”体现了人品。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展示着产品乃至公司的综合质量。不管是售前、用服,还是开发、测试人员,我们的每个劳动环节都会体现着我们的“人品”,并会传递到中间或是最终用户面前。所以,我们要做到“产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
细细看来,这三位“朋友”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动与自发”从个人角度出发,要求我们主动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加法与乘法”从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出发,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的必要性;“产品与人品”阐述了人与产品有机结合的重要性。这个递增关系,分别从个人劳动到团队合作,从静止的产品到动态的人品,一个比一个重要,一个比一个高贵。做到这些,我们的质量就可以达到百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