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浅谈HTML5 WebSocket的机制

    回想上一章

          在上一章《为什么我们须要HTML5 WebSocket》中,我简单的介绍了下WebSocket的前世今生。相信大家已对WebSocket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WebSocket的机制。

    WebSocket机制

    我们知道WebSocket是HTML5一种新的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server全双工通信(不知道的能够看下全双工通信RS-422标准),能更好的节省server资源和带宽并达到实时通讯,它建立在TCP之上。同HTTP一样通过TCP来数据传输,可是它和HTTP最大不同是:

    WebSocket是一种双向通信协议,在建立连接后,WebSocketserver和Browser/Client Agent都能主动的向对方发送或接收数据,就像Socket一样;

    WebSocket须要相似TCP的client和server端通过握手连接,连接成功后才干相互通信。

    非WebSocket模式传统 HTTP client与server的交互例如以下:

    传统 HTTP 请求响应clientserver交互图

    使用 WebSocket 模式client与server的交互例如以下:
    WebSocket 请求响应clientserver交互图

    依据上面两张图对照能够看出。相对于传统的HTTP每次请求-应答都须要client与服务端建立连接的模式。WebSocket是相似Socket的TCP长连接的通讯模式,一旦WebSocket连接建立后,兴许数据都以帧序列的形式传输。

    在client断开WebSocket连接或Server端断掉连接前。不须要client和服务端又一次发起连接请求。

    在海量并发及client与server交互负载流量大的情况下。极大的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有明显的性能优势,且client发送和接受消息是在同一个持久连接上发起。实时性优势明显。

    WebSocket和HTTP的报文

    我们再来看看WebSocket通讯与传统HTTP的不同交互的报文:

    在client(浏览器端js),创建WebSocket 实例化一个新的 WebSocket client对象,连接相似 ws://yourdomain:port/path 的服务端 WebSocket URL。WebSocket client对象会自己主动解析并识别为 WebSocket 请求,从而连接服务端端口,运行两方握手过程,client发送数据格式相似:

    WebSocket client连接报文

    能够看到,client发起的 WebSocket 连接报文相似传统 HTTP 报文,”Upgrade:websocket”參数值表明这是WebSocket类型请求。“Sec-WebSocket-Key”是WebSocketclient发送的一个base64编码的密文。要求服务端必须返回一个相应加密的“Sec-WebSocket-Accept”应答,否则client会抛出“Error during WebSocket handshake”错误,并关闭连接。

    服务端收到报文后返回的数据格式相似:

    WebSocket 服务端响应报文

    “Sec-WebSocket-Accept”的值是服务端採用与client一致的密钥计算出来后返回client的,“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表示服务端接受WebSocket协议的client连接,经过这种请求-响应处理后。client服务端的WebSocket连接握手成功, 兴许就能够进行TCP通讯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博客。关注我的微博,如有疑问。请加qq群:454796847、135430763 共同进步!

  • 相关阅读:
    bootstrap-treeview中文API 以及后台JSON数据处理
    @RequestMapping与@ModelAttribute 套路
    shiro文档
    自定义页面方法:${fns:sayHelloToName('zxw')}
    如何正确设置博客园的个人博客访问量-百度统计
    如何给博客园的博客添加时钟
    如何给自己的博客园的博客增加打赏设置
    python-turtle-画雪花-2种方法及效果的详解
    CUP监测1分钟(60s)的python的matplotlib动态作图
    tkinter+pickle+python的一个登录界面设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ykaifa/p/73753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