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图解TCP_IP

    1.OSI参考模型: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2.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3.单播 广播 多播 任播

    4.网桥 路由器 4~7层交换机 网关

    5.TCP/IP分层模型:硬件(物理层)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互联网层(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会话层以上的分层)

    6.TCP/IP协议群:HTTP(浏览器与服务端)  SMTP(E-Mali)  FTP(文件传输)  TELNET和SSH(远程登录)  SNMP(网络管理)

    7.半双工通信--共享型介质网络:争用方式,令牌传递方式。全双工通信:非共享介质网络:交换机构建VLAN

    8.网桥的环路检测:生成树方式 源路由法

    9.IP地址有32位,分为A(0)类,B(10)类,C(110)类,D(1110)类。

    10.MAC地址有48位,每个设备都是唯一的。再数据链路层传输。用于以太网,通过交换机实现全双工通信。

    11.Path MTU:从发送端主机到接受端主机之间不需要分片时最大MTU的大小。

    12.ARP:从IP地址定位MAC地址。RARP:从MAC地址定位IP地址。 ICMP:确认IP包是否成功送达目标地址,通知在发送过程中IP包被废弃的具体原因。

    13.DHCP:为客户端(尤其时移动设备)自动设置IP地址,统一管理IP地址分配。

    14.NAT:用于在本地网络中使用私有地址,在连接互联网时转而使用全局IP地址的技术。

    15.IP隧道:为了解决数据包在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的通信问题。

    16.IGMP(MLD):1.向路由器表面想要接收多播消息(并通知想要接收多播的地址)2.向交换集线器通知想要接收多播的地址。

    17.Socket:应用在使用TCP和UDP时,会用到操作系统提供的类库API。使用TCP和UDP通信时,又会广泛使用到套接字(Socket)的API。

    18.TCP:SYN包建立连接,FIN包断开连接

    19.MSS:最大消息长度,在三次握手的时候被两端主机计算得出,以MSS的大小将数据进行分割发送。

    20.窗口控制:接收端每次都向发送端通知自己可以接收数据的大小,于是发送端会发送不超过这个限度的数据,该大小限度就被称作窗口大小。

    21.拥塞控制:有了窗口控制能够连续发送大量数据包,但网络拥堵时容易造成网络瘫痪,于是定义了慢启动和拥塞窗口,每次超时拥塞窗口减半。

  • 相关阅读:
    2020寒假 学习进度笔记4:spark使用1
    2020寒假 学习进度笔记3:Spark安装
    2020寒假 学习进度笔记2:Scala学习
    2020寒假 学习进度笔记1:Scala安装(Windows + Lunux)
    测试试卷—数据清洗
    实验6:Mapreduce实例——WordCount
    个人课程总结
    如何打jar包
    初探性能优化——2个月到4小时的性能提升(copy)推荐阅读
    《阿里巴巴Java工作手册》学习笔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wenw/p/1248905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