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前沿显微成像技术专题——超分辨显微成像(1)

    从16世纪末开始,,科学家们就一直使用光学显微镜探索复杂的微观生物世界。然而,传统的光学显微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横向分辨率止步于 200 nm左右,轴向分辨率止步于500 nm,无法对更小的生物分子和结构进行观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一直是科学家们梦想和追求的目标。

    虽然随着扫描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的出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已经成为可能,但是以上这些技术存在对样品破坏性较大,只能观测表面等缺点,并不适合生物样品,特别是活体样品的观测。近十几年来,一系列适合生物样品成像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包括结构光照明(SIM),受激发射损耗荧光显微技术(STED),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PALM),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STORM)等等。在接下来几期前沿显微成像技术专题中,我们将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光学分辨率极限

    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当一个点光源通过透镜在成像面聚焦为一个小光点时,不管物镜有多好,成像光点都会比实际的发光点大。这是因为光波在物镜光阑的边缘会发生衍射,将波前向外扩散(图1)。

     

    图1 发射荧光在物镜孔径边缘发生衍射

    衍射光斑有一个明亮的中心点,以及环绕它的一系列亮度渐弱的衍射环,称为艾里斑。当两个点过于靠近,所成的像斑重叠在一起,就分辨不出是两个点的像了。因此,光学分辨率存在一个极限。根据瑞利判据,当一个艾里斑的中心与另一个艾里斑的第一级暗环重合时,刚好能分辨出是两个点所成的像(图2)。用公式表示如下:

    d = 1.22λ / 2NA

    d表示分辨率,λ是发射光的波长,NA是物镜数值孔径。

     图2 光学分辨率极限示意

    以GFP为例,λ=510nm,采用NA=1.4的物镜,光学分辨率的极限就是222nm。但是在生物系统中,膜蛋白,转运蛋白和核糖体等亚细胞结构往往小于50 nm,而且通常不会间隔足够远。这样一来,就不可能直接对其进行清晰的成像。

    怎么办呢?科学研究的脚步当然不可能止步于此。为了克服衍射极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超分辨成像方法。在本期中,我们将首先为大家介绍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这种超分辨显微技术都是通过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单个荧光基团,确保成像区每次仅有少量、随机、离散的单个荧光分子发光,再通过高斯拟合,定位单个荧光分子(点扩散函数)的中心位置(图3),以实现高精度的空间定位,最后将系列图片叠加合成一幅超分辨图像。

     

     图3 通过高斯拟合进行定位

    不同的技术所使用的“开关”荧光的方法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各自的原理和特点吧~

    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PALM)

    PALM (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由Eric Betzig和Harald Hess于2006年首次发表于《Science》。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开关”与目标分子结合的光激活荧光蛋白,对其进行分批定位,确定中心光斑的位置。

    光激活荧光蛋白PA-GFP是绿色荧光蛋白的变种,可以被适当波长(405nm)的激发光激活。实验时首先随机激活一部分荧光蛋白,再用488nm激发荧光,就可以只采集一部分目标分子的荧光信号。荧光蛋白被激活的概率与激发光的强度成正比,只要激活的蛋白足够少,相距足够远,就可以对其进行定位。完成数据采集后,对这些荧光蛋白进行光漂白直至完全失活,然后再激活另一些荧光蛋白进行定位。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将样品中的所有目标分子定位,将这些原始数据合并,就能得到目标分子的超分辨图像。

    Betzig等人在文章中将PALM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进行了比较(图4)。可以看到PALM对于荧光分子的定位精度远高于TIRF。

     

     图4 TIRF(A)和PALM(B)对溶酶体膜的成像效果比较(Betzig et al., 2006)

    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STORM)

    STORM (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 由华人科学家庄小威等人同样于2006年发表于《Science》杂志。它的基本原理与PALM类似,不同的是STORM使用合成的光转换荧光染料,而不是光激活荧光蛋白与目标分子结合。那么它是如何控制荧光的开关的呢?

    荧光染料被激发进入发射态,之后会进入暗态(Dark state),在暗态中它们将与自由氧结合,进入漂白状态。在漂白状态下,染料不会再次发出荧光。如果不让染料与自由氧结合,它将无法进入漂白状态,一直维持在暗态。高功率的激发光可以使染料从暗态再次进入发射态。这种从亮到暗再到亮的状态切换看起来就像是染料在“闪烁”一样。

    和PALM一样,STORM也是通过随机的分批“点亮”目标分子来进行超分辨定位(图5)。由于消除了光漂白步骤,STORM可以更快地采集数据。不过,STORM高度依赖于荧光染料的特性:既需要产生足够强的信号,同时又要有良好的闪烁密度。如果染料闪烁得太快,相邻的分子之间可能会有很多干扰,无法定位单个分子;但是如果它们闪烁得太慢,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图像来定位每个分子。STORM最初使用的染料是cy3和cy5,不过目前最流行的是Alexafluor 647。

     

     图5 哺乳动物细胞微管和CCP的双色STORM成像(Bates et al., 2007)

    DNA-PAINT

    DNA-PAINT (DNA-Based Point Accumulation for Imaging in Nanoscale Topography) 是一种比PALM和STORM更新的技术,由Ralf Jungmann等人于2014年发表。它的原理是利用DNA链的互补性产生类似于荧光分子闪烁的效果。

    在DNA-PAINT中,双螺旋DNA链的其中一条与目标分子相连,作为“对接”链,另一条被荧光标记,作为“成像”链。由于DNA链彼此之间是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因此成像链和对接链在溶液中会自发结合,在焦平面上产生单分子荧光。通过调整成像链的结合强度和浓度,可以反复产生瞬时结合,获得类似STORM中荧光染料的最佳闪烁速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重建,就可以得到最终的超分辨率图像(图6)。

    除了可调控的结合速率外,DNA-PAINT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任何荧光染料都可以用于成像 链,便于进行多色成像。

     图6 DNA-PAINT获得的Hela细胞微管 (绿色) 和线粒体 (洋红色) 的双色超分辨率图像(e)和相同区域的衍射极限图像(f)效果对比(Jungmann et.al., 2014)

    PALM,STORM等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自诞生以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种研究领域,极大地增强了定位亚细胞结构与探索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譬如对局部粘着复合物及其分布进行纳米尺度的成像,细胞骨架中细微结构的成像等。

     

  • 相关阅读:
    HDU 1421 DP
    HDU1011 树形DP
    CodeForces 219D 树形DP
    HDU2196 树形DP
    HDU5831
    HDU3177 贪心
    数位DP HDU3652
    数位DP bzoj1026
    数位DP HDU3555
    数位DP HDU2089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bqjymy/p/1473792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