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结对编程第一阶段

    1)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敏捷开发和结对编程的理解;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开发五大优点:1. 精确要求,精准成果。2. 质量有保障。3.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4. 投资回报率高。5. 较高的速度是敏捷开发最显著。

      结对编程是一种敏捷软件开发的方法,两个程序员在一个计算机上共同工作。一个人输入代码,而另一个人审查他输入的每一行代码。输入代码的人称作驾驶员,审查代码的人称作观察员(或导航员)。两个程序员经常互换角色。在结对编程中,观察员同时考虑工作的战略性方向,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处理。这样使得驾驶者可以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完成当前任务的“战术”方面。观察员当作安全网和指南。结对编程对开发程序有很多好处。比如增加纪律性,写出更好的代码等。

      但是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可能会出现工作精力不能集中的情况。程序员可能会交谈-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反而分散注意力,导致效率比单人更为低下。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码风格,在细节上总是有一些细小的差异,比如“{“的位置,变量的命名等,这些细小的差异使得我们在看对方编程的时候感觉很别扭,因为习惯了自己的编程格式。所以在理解对方的代码时总是要花额外的时间,有些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发现。再加上我们两人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存在分歧,有的我认为重要的他认为无所谓,他认为不合理的我认为可以,这些分歧也会导致我们结对编程的效率降低。

    2)组队情况,各队博客地址,github仓库地址,所选择的课题;

    所选课题   四则运算
    博客地址       

      杨琛 (https://www.cnblogs.com/yc123/)

      张建生(https://www.cnblogs.com/zjs123/)

    仓库地址   https://github.com/yangchen-6/test

     

     

     

     

     

     

     

     

     

     

    3)针对课题查阅的资料,对课题的理解;

    问题描述:

      开发一个自动生成小学四则运算题目的命令行 “软件”。实现 输入你要出题的个数,随机产生四则运算,然后用户回答,并且进行打分。

      规则:用随机数实现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其中和与积不能超过100,差不为负(即须大减小),商不为小数或分数(即必须整除)。要求总计输出10个运算式,每输出一个运   算式,等待输入结果,然后进行对错判断并输出。最后输出统计答对的题数与分。

      通过对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计算是重要的数学应用技能。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系统的计算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脱。计算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无论数学习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结果都应该正确。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认真、 负责任的态度。

    4)二个人商量后,采用开发平台和技术工具

      本次课题语言选用c语言,利用Dev-C++进行编写。在github上进行代码的交互。
    5)其他,如二人讨论的记录

      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实现了建立仓库,代码的编写也初步完成,但存在着一点小问题,因此接下来的工作是对代码的完善。

      

  • 相关阅读:
    hdu 5446 Unknown Treasure lucas和CRT
    Hdu 5444 Elven Postman dfs
    hdu 5443 The Water Problem 线段树
    hdu 5442 Favorite Donut 后缀数组
    hdu 5441 Travel 离线带权并查集
    hdu 5438 Ponds 拓扑排序
    hdu 5437 Alisha’s Party 优先队列
    HDU 5433 Xiao Ming climbing dp
    hdu 5432 Pyramid Split 二分
    Codeforces Round #319 (Div. 1) B. Invariance of Tree 构造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c123/p/1253093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