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系列内容系廖雪峰老师Python教程学习笔记
本文主要内容:
1.面向对象编程简介
面向对象编程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简称OOP,是一种区别于面向过程编程的新的编程思想。OOP把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一个对象包含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Python中的所有数据类型都可以视为对象,也可以自定义对象。自定义的对象数据类型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类
class
概念。示例: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设计一个存储学生信息(姓名和成绩)的表。
为了显示区别,我们首先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来构造:
stu1={'name':'Alex','score':98} stu2={'name':'Bob','score':89} ...
然后使用函数来处理学生信息
def print_score(stu): print('%s:%s' %(stu['name'],stu['score']))
上面的代码简单演示了面向过程设计的存储数据到使用数据过程。接着我们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来实现。
首先,我们来考虑如何存储数据:我们把学生视为一个对象,那么姓名和成绩就是这个对象的两个属性,使用数据就属于对象的一个方法,我们把上面的内容转为代码就是: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name=name self.score=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s:%s' %(self.name,self.score))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构造了一个
Student
类(对象),还构造了一个对象的方法(Method)print_score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实例化(Instance)对象bart=Student('Bart',67) lisa=Student('Lisa',88)
调用对象的方法
bart.print_score() lisa.print_score()
我们来运行测试:
>>> from stu import Student >>> bart=Student('Bart',67) >>> lisa=Student('Lisa',88) >>> bart.print_score() Bart:67 >>> lisa.print_score() Lisa:88 >>>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第一个程序。由上可见,这种程序设计思想抽象程度要高于函数,因为它既包括了数据,又包括了操作数据的方法。
2.类和实例
面向对象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类是抽象的模板,而实例则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对象。
类定义的一般格式,以前面创建的Student类为例
class Student(object): pass
上面
Student
代表类名,object
代表继承的类,这里可以是继承不同的类,如果没有继承类,则使用所有类的公有继承类object
,pass
里写类的内容,这就是创建类的一般格式。实例化类的一般格式,以student类为例
bart=Student('Bart',67)
给类传入数据以后,类就被实例化为一个个对象,比如上面的bart就属于一个对象,该对象包括了
name
和score
两个属性,还有一个print_score()
方法。可以给一个实例自由的绑定属性,比如,为bart实例添加一个gender属性
>>> bart.gender='male' >>> bart.gender 'male'
而有一些属性我们认为是必备的,这就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
__init__
方法强制填入,比如前面的def 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name=name self.score=score
注意这里的
__init__
是前后各两个下划线。另外,
__init__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永远是self
,表示创建的实例本身。在实例化对象时,注意要传入与__init__
方法相对应的参数,但是self
不用传入。数据封装
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据封装。我们还是通过前面定义的Student类来看。对于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当我们完成了数据的存储后,要实现对数据的操作,我们通常会定义一个方法,比如
def print_score(stu): print('%s:%s' %(stu.name,stu.score))
这样,方法和数据就是独立的,但是使用类的概念后,我们直接把这个方法封装进入类里,这样,调用这个类的方法只需这样:
stu.print_score()
可见,我们只关心操作对象的方法,而不关心其内部是如何实现的,这就是封装的优势所在。
注意,在类内部写方法时,也需要把第一个参数置为
self
,至于其他的参数等都和普通函数完全一样,在调用时也同样不用传入self参数。
3.访问限制
Python通过在变量前添加两个下划线来把变量申明为私有
private
,比如,前面的Student,你现在在外部仍可以修改内部代码>>> bart=Student('Bart',99) >>> bart.score=78 >>> bart.score 78 >>>
现在我们给类的
name
和score
属性添加__
,让外部不可访问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name,score): self.__name=name self.__score=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s:%s' %(self.__name,self.__score))
现在我们再来尝试从外部访问
>>> bart=Student('Bart',99) >>> bart.__nam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ame'
发现,程序报错了,可见,通过添加
__
,程序把变量相应申明为私有了,这时,我们通过在程序内部提供公有的函数(public
)来让外部使用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 setName(self,name): self.__name=name
这样,我们就把内部的变量完全封装了。
>>> bart=Student('Bart',99) >>> bart.setName('BART') >>> bart.getName() 'BART' >>>
4.继承和多态
在OOP程序设计中,当我们定义一个class时,可以从某个现有的class继承,新的class称为子类(subclass),而被继承的那个clas称为基类(Base class)
假设现在我们有一个名为
Animal
的classclass Animal: def run(self): print('Animal is running...')
现在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类
Dog
类,这样我们就可以从Animal
类继承class Dog(Animal):
继承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就是子类会自动拥有父类的全部功能
>>> Animal().run() Animal is running... >>> Dog().run() Animal is running... >>>
从上面的代码可见,我们并没有为
Dog
类写run
函数,但是他却有该函数功能,原因就是他继承了Animal
类的run
函数。观察上面的Dog函数,我们希望,他打印的信息不是
Animal is running...
,而应该是Dog is running...
,这样,我们来对上面的Dog类做一些修改class Dog(Animal): def run(self): print('Dog is running...')
调用
>>> Dog().run() Dog is running...
此时,
Dog
类的run
函数并没有调用父类的,而是使用了在其内部定义的run
方法,现在,我们获得了OOP程序设计的另一个好处:多态!。Python是一种动态语言。
相比较于静态语言(如Java)来说,如果需要传入某个特定的数据类型,那么传入的参数必须是相应的数据类型或者是其子类,否则调用就会出错,但对于Python来说则大可不必如此严格,比如,对于参数需要传入
Animal
类型,那么实际传入的参数未必一定要是该类型,只要是拥有run
方法的对象都可以,这叫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他并不要求严格的继承体系,一个对象只要“看起来像鸭子,走起路来像鸭子”,那么他就可以被看作是鸭子。
5.获取对象信息
在Python中要获取对象的信息可以使用这几个函数:
type()
,isinstance()
,dir()
type
用法示例:
>>> type(123) <class 'int'> >>> type('www') <class 'str'> >>> type([123]) <class 'list'> >>> type((122,123)) <class 'tuple'> >>> type({'name':'bob'}) <class 'dict'>
判断是否属于函数
>>> import types >>> type(abs) <class 'builtin_function_or_method'> >>> type(abs)==types.BuiltinFunctionType True
isinstance
用法示例
>>> isinstance(abs,types.BuiltinFunctionType) True >>> isinstance(123,int) True >>> isinstance('12',str) True >>> isinstance([12],list) True >>> isinstance([12],(list,tuple)) True >>> isinstance({'bbb':122},(list,tuple)) False
dir
用法示例:其返回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 dir(int) ['__abs__', '__add__', '__and__', '__bool__', '__ceil__', '__class__', '__delattr__', '__dir__', '__divmod__', '__doc__', '__eq__', '__float__', '__floor__', '__floordiv__', '__format__', '__ge__', '__getattribute__', '__getnewargs__', '__gt__', '__hash__', '__index__', '__init__', '__init_subclass__', '__int__', '__invert__', '__le__', '__lshift__', '__lt__', '__mod__', '__mul__', '__ne__', '__neg__', '__new__', '__or__', '__pos__', '__pow__', '__radd__', '__rand__', '__rdivmod__', '__reduce__', '__reduce_ex__', '__repr__', '__rfloordiv__', '__rlshift__', '__rmod__', '__rmul__', '__ror__', '__round__', '__rpow__', '__rrshift__', '__rshift__', '__rsub__', '__rtruediv__', '__rxor__', '__setattr__', '__sizeof__', '__str__', '__sub__', '__subclasshook__', '__truediv__', '__trunc__', '__xor__', 'bit_length', 'conjugate', 'denominator', 'from_bytes', 'imag', 'numerator', 'real', 'to_bytes'] >>>
类似
__xxx__
的属性和方法在Python中都是有特殊用途的,比如__len__
方法返回长度。在Python中,如果你调用len()
函数试图获取一个对象的长度,实际上,在len()
函数内部,它自动去调用该对象的__len__()
方法,所以,下面的代码是等价的:>>> len('123') 3 >>> '123'.__len__() 3 >>>
这样当想为自己写的类添加
len(xxx)
用法时只需在定义时添加__len__()
函数。在列出对象的属性后,配合
getattr()
,setattr()
和hasattr()
方法可以直接操作一个对象的状态。>>> class MyObjec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 self.x=9 ... >>> obj=MyObject() >>> hasattr(obj,'x') True >>> obj.x 9 >>> setattr(obj,'y',11) >>> hasattr(obj,'y') True >>> getattr(obj,'y') 11
6.高级特性
__slots__
方法:常规情况下,对一个类可以任意绑定属性,但当我们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则可以限定能绑定的属性,使用的方式只需在创建类的时候把允许绑定的属性赋值给__slots__
,比如我们希望仅能绑定name
和score
属性class Student(object): __slots__ = ('name', 'age') # 用tuple定义允许绑定的属性名称
使用
__slots__
要注意,__slots__
定义的属性仅对当前类实例起作用,对继承的子类是不起作用的:除非在子类中也定义
__slots__
,这样,子类实例允许定义的属性就是自身的__slots__
加上父类的__slots__
。使用@property
在绑定属性时,如果我们直接把属性暴露出去,虽然写起来很简单,但是,没办法检查参数,导致可以把成绩随便改:
s = Student() s.score = 9999
这显然不合逻辑。为了限制score的范围,可以通过一个
set_score()
方法来设置成绩,再通过一个get_score()
来获取成绩,这样,在set_score()
方法里,就可以检查参数:class Student(object): def 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def set_score(self,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self._score = value
现在,对任意的Student实例进行操作,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设置score了:
>>> s = Student() >>> s.set_score(60) >>> s.get_score() 60 >>> s.set_score(9999)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ValueError: 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但是,上面的调用方法又略显复杂,没有直接用属性这么直接简单。
有没有既能检查参数,又可以用类似属性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访问类的变量呢?对于追求完美的Python程序员来说,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还记得装饰器(decorator)可以给函数动态加上功能吗?对于类的方法,装饰器一样起作用。Python内置的
@property
装饰器就是负责把一个方法变成属性调用的: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score.setter def score(self,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self._score = value
@property
的实现比较复杂,我们先考察如何使用。把一个getter方法变成属性,只需要加上@property
就可以了,此时,@property
本身又创建了另一个装饰器@score.setter
,负责把一个setter方法变成属性赋值,于是,我们就拥有一个可控的属性操作:>>> s = Student() >>> s.score = 60 # OK,实际转化为s.set_score(60) >>> s.score # OK,实际转化为s.get_score() 60 >>> s.score = 9999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ValueError: 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注意到这个神奇的
@property
,我们在对实例属性操作的时候,就知道该属性很可能不是直接暴露的,而是通过getter和setter方法来实现的。还可以定义只读属性,只定义getter方法,不定义setter方法就是一个只读属性:
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birth(self): return self._birth @birth.setter def birth(self, value): self._birth = valu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2015 - self._birth
上面的
birth
是可读写属性,而age
就是一个只读属性,因为age
可以根据birth
和当前时间计算出来。多重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因为通过继承,子类就可以拓展父类的功能。
回顾之前的
Animal
类,假设我们要实现这几种动物:- Dog
- Bat
- Parrot
- Ostrich
如果按照哺乳动物和鸟类归类,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类的层次:
但是如果按照“能跑”和“能飞”来归类,我们就应该设计出这样的类的层次:
如果要把上面的两种分类都包含进来,我们就得设计更多的层次:
- 哺乳类:能跑的哺乳类,能飞的哺乳类;
- 鸟类:能跑的鸟类,能飞的鸟类。
这么一来,类的层次就复杂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可以使用多重继承。首先,主要的类仍就是按照哺乳类和鸟类进行设计:
class Animal: pass #大分类 class Mammal(Animal): pass class Bird(Animal): pass ##底层类 class Dog(Mammal): pass class Bat(Mammal): pass class Parrot(Bird): pass class Ostrich(Bird): pass
现在,我们再为动物添加
Runnable
和Flyable
功能,只需先定义好这两个类:#额外属性类 class Runnable(object): def run(self): print('Running...') class Flyable(object): def fly(self): print('Flying...')
此时,我们给需要额外属性的子类添加相应的父类
class Dog(Mammal,Runnable): pass class Bat(Mammal,Flyable): pass
这样,通过多继承,子类就拥有了多个父类的功能。这种混合式继承的设计方式称之为
MixIn
。为了能明显看出是多继承关系,我们一般会把上面类似Runnable
和Flyable
的额外添加的类命名为RunnableMixIn
和FlyableMixIn
。Python自带的很多类也是用了这样的设计。定制类
形如
__xxx__
这样的变量或者方法在Python中有着特殊的用途。可以用来为我们自己写的类定制特定的功能,下面我们来介绍常用的几个1.__slots__
:这个我们在之前已经介绍过,可以用来限定类的属性。2.__len()__
:这个方法我们也介绍过,是为了能让自己写的类使用len()
函数。3.__str__
:我们先定义一个
Student
类,打印一个实例:>>>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self.name = name ... >>> print(Student('Michael')) <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190>
打印出一堆
<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190>
,不好看。怎么才能打印得好看呢?只需要定义好
__str__()
方法,返回一个好看的字符串就可以了:>>>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self.name = name ... def __str__(self): ...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 %s)' % self.name ... >>> print(Student('Michael')) Student object (name: Michael)
这样打印出来的实例,不但好看,而且容易看出实例内部重要的数据。
但是你会发现直接敲变量,打印出来的实例还是不好看:
>>> s = Student('Michael') >>> s <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310>
这是因为直接显示变量调用的不是
__str__()
,而是__repr__()
,两者的区别是__str__()
返回用户看到的字符串,而__repr__()
返回程序开发者看到的字符串,也就是说,__repr__()
是为调试服务的。解决办法是再定义一个
__repr__()
。但是通常__str__()
和__repr__()
代码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个偷懒的写法: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s)' % self.name __repr__ = __str__
4.__iter__
如果一个类想被用于
for ... in
循环,类似list或tuple那样,就必须实现一个__iter__()
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对象,然后,Python的for循环就会不断调用该迭代对象的__next__()
方法拿到循环的下一个值,直到遇到StopIteration
错误时退出循环。class Fib(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a,self.b=0,1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实例本身就是迭代对象 def __next__(self): self.a,self.b=self.b,self.a+self.b if self.a>10000: raise StopIteration() return self.a
现在来调用
>>> L=[] >>> for n in Fib(): ... L.append(n) ... >>> L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5.__getitem__
如果要让上面的Fib类实现用下标来获得元素,那么需要为其实现
__getitem___
方法class Fib(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n): a,b=1,1 for x in range(n): a,b=b,a+b return a
现在就可以是用下标来进行调用操作
>>> f=Fib() >>> f[1] 1 >>> f[5] 8 >>> f[12] 233 >>> f[111] 114059301025943970552219
类似的,还可以实现类于list的其他功能,可以使用诸如
__setitem__()
,__delitem__()
等方法。6.__getattr__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调用类的方法或属性时,如果不存在,就会报错。比如定义
Student
类: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chael'
调用
name
属性,没问题,但是,调用不存在的score
属性,就有问题了:>>> s = Student() >>> print(s.name) Michael >>> print(s.scor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core'
错误信息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找到
score
这个attribute。要避免这个错误,除了可以加上一个
score
属性外,Python还有另一个机制,那就是写一个__getattr__()
方法,动态返回一个属性。修改如下: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chael'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score': return 99
当调用不存在的属性时,比如
score
,Python解释器会试图调用__getattr__(self, 'score')
来尝试获得属性,这样,我们就有机会返回score
的值:>>> s = Student() >>> s.name 'Michael' >>> s.score 99
使用枚举类
当我们需要定义常量时,比如月份,可以采用枚举类来完成,Python提供了
Enum
类来完成这个功能。示例:使用枚举类定义月份
from enum import Enum Month=Enum('Month',('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
Month
类型的枚举类,可以直接使用Month.xxx
的形式来引用一个常量,或者枚举其所有成员>>> for name,member in Month.__members__.items(): ... print(name,'=>',member,',',member.value) ... Jan => Month.Jan , 1 Feb => Month.Feb , 2 Mar => Month.Mar , 3 Apr => Month.Apr , 4 May => Month.May , 5 Jun => Month.Jun , 6 Jul => Month.Jul , 7 Aug => Month.Aug , 8 Sep => Month.Sep , 9 Oct => Month.Oct , 10 Nov => Month.Nov , 11 Dec => Month.Dec , 12 >>>
value
属性是自动赋值给成员的int
型变量,默认从1开始。使用元类
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函数和类的定义,不是编译时定义的,而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
比方说我们要定义一个
Hello
的class,就写一个hello.py
模块:class Hello(object): def hello(self, name='world'): print('Hello, %s.' % name)
当Python解释器载入
hello
模块时,就会依次执行该模块的所有语句,执行结果就是动态创建出一个Hello
的class对象,测试如下:>>> from hello import Hello >>> h = Hello() >>> h.hello()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hello.Hello'>
type()
函数可以查看一个类型或变量的类型,Hello
是一个class,它的类型就是type
,而h
是一个实例,它的类型就是classHello
。我们说class的定义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而创建class的方法就是使用
type()
函数。type()
函数既可以返回一个对象的类型,又可以创建出新的类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type()
函数创建出Hello
类,而无需通过class Hello(object)...
的定义:>>> def fn(self, name='world'): # 先定义函数 ... print('Hello, %s.' % name) ... >>> Hello = type('Hello', (object,), dict(hello=fn)) # 创建Hello class >>> h = Hello() >>> h.hello()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__main__.Hello'>
要创建一个class对象,
type()
函数依次传入3个参数:- class的名称;
- 继承的父类集合,注意Python支持多重继承,如果只有一个父类,别忘了tuple的单元素写法;
- class的方法名称与函数绑定,这里我们把函数
fn
绑定到方法名hello
上。
通过
type()
函数创建的类和直接写class是完全一样的,因为Python解释器遇到class定义时,仅仅是扫描一下class定义的语法,然后调用type()
函数创建出class。正常情况下,我们都用
class Xxx...
来定义类,但是,type()
函数也允许我们动态创建出类来,也就是说,动态语言本身支持运行期动态创建类,这和静态语言有非常大的不同,要在静态语言运行期创建类,必须构造源代码字符串再调用编译器,或者借助一些工具生成字节码实现,本质上都是动态编译,会非常复杂。metaclass
除了使用
type()
动态创建类以外,要控制类的创建行为,还可以使用metaclass。metaclass,直译为元类,简单的解释就是:
当我们定义了类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类创建出实例,所以:先定义类,然后创建实例。
但是如果我们想创建出类呢?那就必须根据metaclass创建出类,所以:先定义metaclass,然后创建类。
连接起来就是:先定义metaclass,就可以创建类,最后创建实例。
所以,metaclass允许你创建类或者修改类。换句话说,你可以把类看成是metaclass创建出来的“实例”。
metaclass是Python面向对象里最难理解,也是最难使用的魔术代码。正常情况下,你不会碰到需要使用metaclass的情况,所以,以下内容看不懂也没关系,因为基本上你不会用到。
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metaclass可以给我们自定义的MyList增加一个
add
方法:定义
ListMetaclass
,按照默认习惯,metaclass的类名总是以Metaclass结尾,以便清楚地表示这是一个metaclass:# metaclass是类的模板,所以必须从`type`类型派生: class List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有了ListMetaclass,我们在定义类的时候还要指示使用ListMetaclass来定制类,传入关键字参数
metaclass
:class MyList(list, metaclass=ListMetaclass): pass
当我们传入关键字参数
metaclass
时,魔术就生效了,它指示Python解释器在创建MyList
时,要通过ListMetaclass.__new__()
来创建,在此,我们可以修改类的定义,比如,加上新的方法,然后,返回修改后的定义。__new__()
方法接收到的参数依次是:- 当前准备创建的类的对象;
- 类的名字;
- 类继承的父类集合;
- 类的方法集合。
测试一下
MyList
是否可以调用add()
方法:>>> L = MyList() >>> L.add(1) >> L [1]
而普通的
list
没有add()
方法:>>> L2 = list() >>> L2.add(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lis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dd'
动态修改有什么意义?直接在
MyList
定义中写上add()
方法不是更简单吗?正常情况下,确实应该直接写,通过metaclass修改纯属变态。但是,总会遇到需要通过metaclass修改类定义的。OR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ORM全称“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即对象-关系映射,就是把关系数据库的一行映射为一个对象,也就是一个类对应一个表,这样,写代码更简单,不用直接操作SQL语句。
要编写一个ORM框架,所有的类都只能动态定义,因为只有使用者才能根据表的结构定义出对应的类来。
让我们来尝试编写一个ORM框架。
编写底层模块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调用接口写出来。比如,使用者如果使用这个ORM框架,想定义一个
User
类来操作对应的数据库表User
,我们期待他写出这样的代码:class User(Model): # 定义类的属性到列的映射: id = IntegerField('id') name = StringField('username') email = StringField('email') password = StringField('password') # 创建一个实例: u = User(id=12345, name='Michael', email='test@orm.org', password='my-pwd') # 保存到数据库: u.save()
其中,父类
Model
和属性类型StringField
、IntegerField
是由ORM框架提供的,剩下的魔术方法比如save()
全部由metaclass自动完成。虽然metaclass的编写会比较复杂,但ORM的使用者用起来却异常简单。现在,我们就按上面的接口来实现该ORM。
首先来定义
Field
类,它负责保存数据库表的字段名和字段类型:class Field(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column_type): self.name = name self.column_type = column_typ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s>' % (self.__class__.__name__, self.name)
在
Field
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各种类型的Field
,比如StringField
,IntegerField
等等:class StringField(Field):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StringField, self).__init__(name, 'varchar(100)') class IntegerField(Field):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IntegerField, self).__init__(name, 'bigint')
下一步,就是编写最复杂的
ModelMetaclass
了:class Model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if name=='Model':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print('Found model: %s' % name) mappings = dict() for k, v in attrs.items(): if isinstance(v, Field): print('Found mapping: %s ==> %s' % (k, v)) mappings[k] = v for k in mappings.keys(): attrs.pop(k) attrs['__mappings__'] = mappings # 保存属性和列的映射关系 attrs['__table__'] = name # 假设表名和类名一致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以及基类
Model
:class Model(dict, metaclass=ModelMetaclass): def __init__(self, **kw): super(Model, self).__init__(**kw) def __getattr__(self, key): try: return self[key] except KeyError: raise AttributeError(r"'Model'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key)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def save(self): fields = [] params = [] args = [] for k, v in self.__mappings__.items(): fields.append(v.name) params.append('?') args.append(getattr(self, k, None)) sql = 'insert into %s (%s) values (%s)' % (self.__table__, ','.join(fields), ','.join(params)) print('SQL: %s' % sql) print('ARGS: %s' % str(args))
当用户定义一个
class User(Model)
时,Python解释器首先在当前类User
的定义中查找metaclass
,如果没有找到,就继续在父类Model
中查找metaclass
,找到了,就使用Model
中定义的metaclass
的ModelMetaclass
来创建User
类,也就是说,metaclass可以隐式地继承到子类,但子类自己却感觉不到。在
ModelMetaclass
中,一共做了几件事情:- 排除掉对
Model
类的修改; - 在当前类(比如
User
)中查找定义的类的所有属性,如果找到一个Field属性,就把它保存到一个__mappings__
的dict中,同时从类属性中删除该Field属性,否则,容易造成运行时错误(实例的属性会遮盖类的同名属性); - 把表名保存到
__table__
中,这里简化为表名默认为类名。
在
Model
类中,就可以定义各种操作数据库的方法,比如save()
,delete()
,find()
,update
等等。我们实现了
save()
方法,把一个实例保存到数据库中。因为有表名,属性到字段的映射和属性值的集合,就可以构造出INSERT
语句。编写代码试试:
u = User(id=12345, name='Michael', email='test@orm.org', password='my-pwd') u.save()
输出如下:
Found model: User Found mapping: email ==> <StringField:email> Found mapping: password ==> <StringField:password> Found mapping: id ==> <IntegerField:uid> Found mapping: name ==> <StringField:username> SQL: insert into User (password,email,username,id) values (?,?,?,?) ARGS: ['my-pwd', 'test@orm.org', 'Michael', 12345]
可以看到,
save()
方法已经打印出了可执行的SQL语句,以及参数列表,只需要真正连接到数据库,执行该SQL语句,就可以完成真正的功能。
7.小结
本文内容较多,都是围绕Python中的面向对象编程的。首先我们介绍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和其在Python的应用,然后我们使用一个实例Student
类来讲述Python中类的创建使用以及其一些常用的功能,然后介绍了Python面向对象编程的几个特点:包括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访问限制等,然后介绍了Python面向对象编程的几个高级功能,用来定制话自己创建的类。学习本文需要逐一自己理解并实际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切不可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