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ES6中的Promise对象的理解

    Promise的含义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法。
    所谓promise,简单说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提供了统一的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Promise对象的特点
    (1)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承若”;
    (2)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从pending变为rejected。这时就称为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有了Promise对象,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此外,Promise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

    Promise也有一些缺点。首先,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其次,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第三,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Promise的用法

    是一个构造函数,这个构造函数里有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成功之后的回调函数)、reject(失败之后的回调函数)。

    因为promise表示的是一个异步操作,每当我们new一个promise实例,就表示一个具体的异步操作,那么这个异步操作的结果就只能有两种状态:成功/失败,两者都需要回调函数resolve/reject返回。所以内部拿到操作的结果后,无法使用return把操作结果返回给调用者,这时候只能用回调函数的形式来把成功或失败的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可以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resolved状态和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then方法可以接受连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不一定要提供,这两个函数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

    *通过。then指定回调函数的时候,成功的回调函数必须传,失败的回调函数可以胜利。

    如果前面的promise执行失败,不详影响后续操作终止,捕获异常的两种方式:

    ①可以为每个promise指定失败回调;

    function(err){

    console.log(……)

    })

    ②最后加catch(function(err){

    console.log(……)

    })//表示如前面有任意一个有报错,立即报错,并终止后面的;如果前面无报错,前面正常执行。

    promise对象实现ajax操作的例子

    getJSON是对XMLHTTPRequest对象的封装,用于发出一个针对JSON数据的HTTP请求,并且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在getJSON内部,resolve函数和reject函数调用时,都带有参数;
    如果调用resolve函数和reject函数时带有参数,那么他们的参数会被传递给回调函数,reject函数的参数通常是Error对象的实例,表示抛出的错误,resolve函数的参数除了正常的值以外,还可以是另一个promise实例;

  • 相关阅读:
    Linux centos 6.4安装
    vm虚拟机安装,配置与使用
    Linux简介
    360兼容视图
    补丁patch 漏洞 bug或glitch
    迫不得已! ! 仅仅针对IE浏览器的样式,尤其是IE8及以下
    JS延时器 定时器 暂停器 中断器
    CSS动态定位
    一个标准的AJAX请求
    ajax的两个重要参数contentType 和dataTyp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f2196717/p/116928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