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keleton.entry.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Skeleton from './skeleton.vue' export default new Vue({ // 根实例简单的渲染应用程序组件 render: h => h(Skeleton) }) <!-- skeleton.vue --> <template> <div class="skeleton page"> <span>骨架屏</span> </div> </template> <style scoped> </style>
写在前面
现在的前端开发领域,都是前后端分离,前端框架主流的都是 SPA
,MPA
;这就意味着,页面渲染以及等待的白屏时间,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点;而且大项目,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webpack 可以实现按需加载,减小我们首屏需要加载的代码体积;再配合上 CDN 以及一些静态代码(框架,组件库等等…)缓存技术,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个加载渲染的时间过长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首屏的加载依然还是存在这个加载以及渲染的等待时间问题;
骨架屏是什么
目前主流,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骨架屏技术,包括很多原生的APP,在页面渲染时,也会使用骨架屏。(下图中,红圈中的部分,即为骨架屏在内容还没有出现之前的页面骨架填充,以免留白)
如何实现(原理分析)
在 Vue 中,我们是通过 $mount
实例方法去挂载 vm 的;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Vue 代码里面关于 $mount
方法的实现:
const mount = Vue.prototype.$mount Vue.prototype.$mount = function ( el?: string | Element, hydrating?: boolean ): Component { el = el && query(el) /* istanbul ignore if */ if (el === document.body || el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Do not mount Vue to <html> or <body> - mount to normal elements instead.` ) return this } const options = this.$options // resolve template/el and convert to render function if (!options.render) { ... } return mount.call(this, el, hydrating) }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代码首先缓存了原型上的 $mount 方法,再重新定义该方法,我们先来分析这段代码。首先,它对 el 做了限制,Vue 不能挂载在 body、html 这样的根节点上。为什么??
因为render生成的vNode,通过 $mount 方法,挂载在我们的定义的 DOM 元素上;这里的挂载是【替换】的意思。
默认情况下我们的模版 index.html
里面有一个 id 为 app 的 div 元素。我们最终的应用程序代码会替换掉这个元素,也就是 <div id="app"></div>
;对,我们 Vue 渲染出来的内容是替换掉它,而不是插入在这个节点中。
这也就是 Vue 不能挂载在 body、html 这样的根节点的原因。你总不能把 body、html 这样的元素节点替换掉把。
知识点补充:
如果没有定义 render 方法,则会把 el 或者 template 字符串转换成 render 方法。这里我们要牢记,在 Vue 2.0 版本中,所有 Vue 的组件的渲染最终都需要 render 方法,无论我们是用单文件 .vue 方式开发组件,还是写了 el 或者 template 属性,最终都会转换成 render 方法,那么这个过程是 Vue 的一个“在线编译”的过程,它是调用 compileToFunctions 方法实现的。最后,调用原先原型上的 $mount 方法挂载。
参考: Vue 实例挂载的实现
一个生动的例子
我们模版(index.html)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body> <div id="app"> <span style="color: red;font-size: 34px;">你好</span> </div> <!-- built files will be auto injected --> </body>
模版里面的挂载点是 div#app
,App.vue
里面的根节点是 div#app-two
,渲染完成以后,页面上的 div#app
就变成了 div#app-two
。
那么,这里分析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Vue 的 $mount 方法挂载元素,采用的是【替换】模版中的挂载点 这样的方法,知道了这个知识点以后,我们要实现骨架屏,就有了很好的实现思路了。
实现方式(具体实现)
方案一、在模版中来实现骨架屏
思路:在 index.html 中的 div#app 中来实现骨架屏,程序渲染后就会替换掉 index.html 里面的 div#app 骨架屏内容;
ok,做完了;你觉得我这个骨架屏做的怎么样。
方案二、使用一个Base64的图片来作为骨架屏
使用图片作为骨架屏; 简单暴力,让UI同学花点功夫吧;小米商城的移动端页面采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它是使用了一个Base64的图片来作为骨架屏。
按照方案一的方案,将这个 Base64 的图片写在我们的 index.html
模块中的 div#app
里面。
方案三、使用 .vue 文件来完成骨架屏
我们可能不希望在默认的模版(index.html)上来进行代码的coding;想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将骨架屏的代码抽离出来,使用一个 .vue 文件来 coding,易于维护。
1、我们在 src
下建一个 skeleton
目录,在里面创建两个文件(skeleton.vue
、skeleton.entry.js
);skeleton.vue
就是我们的骨架屏页面的代码,skeleton.entry.js
是编译 skeleton.vue
的入口文件,类似于我们 Vue 项目中的 main.js
文件;
2、我们还需要在新建一个 webpack.skeleton.conf.js
文件,以专门用来进行骨架屏的构建(这个文件放在哪里无所谓,可以放在根目录下,也可以放在 build
目录中)。这是一个 webpack 的配置文件,配合使用 vue-server-renderer
将我们的 skeleton.vue
文件内容构建为单个的 json 格式的文件(这是 Vue SSR 渲染的策略)
// webpack.skeleton.conf.js 'use strict'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nodeExternals = require('webpack-node-externals') const VueSSRServerPlugin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server-plugin') module.exports = { target: 'node', devtool: '#source-map', entry: './src/skeleton/skeleton.entry.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publicPath: '/dist/', filename: '[name].js', libraryTarget: 'commonjs2' }, module: { noParse: /es6-promise.js$/, // avoid webpack shimming process rules: [ { test: /.vue$/, loader: 'vue-loader', options: { compilerOptions: { preserveWhitespace: false } } }, { test: /.css$/, use: ['vue-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performance: { hints: false }, externals: nodeExternals({ // do not externalize CSS files in case we need to import it from a dep whitelist: /.css$/ }), plugins: [ // 这是将服务器的整个输出构建为单个 JSON 文件的插件。 // 默认文件名为 `vue-ssr-server-bundle.json` new VueSSRServerPlugin({ filename: 'skeleton.json' }) ] }
3、写完 skeleton.vue
的内容以后,使用 webpack-cli
运行这个 webpack.skeleton.conf.js
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 "skeleton": "webpack --progress --config build/webpack.skeleton.conf.js" 然后运行: npm i webpack-cli@3.3.10 -D npm run skeleton
就会在 dist
文件夹中生成一个skeleton.json
文件。
4、将 skeleton.json
内容插入到模版文件 index.html
中。(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 skeleton.js
文件)
// skeleton.js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 resolve } = require('path') const { createBundleRenderer }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 function createRenderer(bundle, options) { return createBundleRenderer(bundle, Object.assign(options, { // recommended for performance // runInNewContext: false })) } const handleError = err => { console.error(`error during render : ${req.url}`) console.error(err.stack) } const bundle = require('./dist/skeleton.json') const templatePath = resolve('./index.html') const template = fs.readFileSync(templatePath, 'utf-8')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bundle, { template }) // console.log(renderer) /** * 说明: * 默认的index.html中包含<%= BASE_URL %>的插值语法 * 我们不在生成骨架屏这一步改变模板中的这个插值 * 因为这个插值会在项目构建时完成 * 但是如果模板中有这个插值语法,而我们在vue-server-renderder中使用这个模板,而不传值的话,是会报错的 * 所以,我们去掉模板中的插值,而使用这个传参的方式,再将这两个插值原模原样返回到模板中 * * 文档: https://cli.vuejs.org/zh/guide/html-and-static-assets.html#%E6%8F%92%E5%80%BC */ const context = { title: '', // default title meta: `<meta name="theme-color" content="#4285f4"> <link rel="icon" href="<%= BASE_URL %>favicon.ico">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BASE_URL %>css/reset.css">` } renderer.renderToString(context, (err, html) => { if(err) { return handleError(err) } fs.writeFileSync(resolve(__dirname, './index.html'), html, 'utf-8') })
5、模版 index.html 加上插槽注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index.html 中的 div#app 中要加一个注解插槽,<!--vue-ssr-outlet-->
这个是必须的,Vue SSR 文档中有说这个。这个注解是必须的,请注意!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title>vue-for-test</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 <!--vue-ssr-outlet--> </div> <!-- built files will be auto injected --> </body> </html>
6、执行
node skeleton.js
执行成功后,模版 index.html
中的 div#app
中的内容就会变成我们的骨架屏代码;
7、看一下效果
这个骨架屏,你觉得效果如何?
线上可以看到效果的例子也是有的: map-chart;记得选择,浏览器 -> network -> slow 3G 模式来预览 骨架屏效果。
在方案三中,还涉及到了 Vue SSR 的内容,关于 SSR 的知识的学习,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个教程: https://github.com/Neveryu/vue-ssr-lessons
方案四、自动生成并自动插入静态骨架屏
饿了么开源的插件 page-skeleton-webpack-plugin ,它根据项目中不同的路由页面生成相应的骨架屏页面,并将骨架屏页面通过 webpack 打包到对应的静态路由页面中,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插件目前只支持 history 方式的路由,不支持 hash 方式,且目前只支持首页的骨架屏,并没有组件级的局部骨架屏实现,作者说以后会有计划实现(issue9)。
另外还有个插件 vue-skeleton-webpack-plugin,它将插入骨架屏的方式由手动改为自动,原理在构建时使用 Vue 预渲染功能,将骨架屏组件的渲染结果 HTML 片段插入 HTML 页面模版的挂载点中,将样式内联到 head 标签中。这个插件可以给单页面的不同路由设置不同的骨架屏,也可以给多页面设置,同时为了开发时调试方便,会将骨架屏作为路由写入 router 中,可谓是相当体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