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看的有点模糊,对比邹老师和我院的教学大纲,我是更喜欢邹老师的那个教学大纲。比如邹老师所说:把 <计算机新技术与产业发展> 放到大一上学期, 并用 <浪潮之巅>, 等反映行业变化, 生动活泼的著作作为教材 (原教学计划无教材)。 能让大一的同学知道 “学计算机软件能做什么?” “计算机行业是怎样一个有意思的行业” 这点就很有意思!这样说吧,一进来,基本上老师都是直接上课,可能有介绍一些为什么学这本书的知识,可是感觉远远不够,那么学这本书到底有何用呢,这本书学了之后,我到底能做什么?所教的知识上课到底够我用吗?这是个未知数。
感觉邹老师有明确的指出各个时期该学什么以及其原因。邹老师强调实践课的重要,把基础课的时间缩短,我也觉得挺好,因为讲了在多,先不提会忘的,就说再从没接触过着专业的我来说,立马上机实验的效果肯定不错。一进来就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博客,记下所学等,感觉衔接了高中还未离去的激情,像现在,感觉自己已经被沾染了大学懒惰的气息。
而我院的教学大纲让我觉得写的是挺好看的,然而实行的力度我不好说。像目标要求这些写的就是很漂亮,可是对于我来说,真的只是好看的作用。真正起到了什么作用,相信大家不言而喻。
其实,我个人觉得像思修,导论等这些课不应该设置太多节课,说真的这些课大多数都是给我们学生补眠什么的,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能多点时间用在专业课上,我个人认为,上大学最主要的还是学好专业。我听说上课教的都是些基础,等以后到了公司里不一定有多大用处,况且就像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许多人照样得过且过,连基础课都是没学好,这样就尴尬了。
我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能培养出人才的地方,而不是让学生堕落,变得更懒,浪费钱的地方。我想说的其实就是:大学学好专业课真的很重要,与其浪费是间搞那些有的没得,为何不多做点对专业课有帮助的呢,我是个菜鸟,我想自己不是菜鸟,当然我也知道,其实靠自己才是最好的,最有用的,但是我还是希望有一颗指明灯,让我知道我该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