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linux性能分析及调优

    第一节:cpu 性能瓶颈
    计算机中,cpu是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负责所有计算任务;

    基于摩尔定律的发展,cpu是发展最快的一个硬件,所以瓶颈很少出现在cpu上;

    我们线上环境的cpu都是多核的,并且基于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结构的。

    通过观察线上机器cpu使用率会发现,使用率很低很低,不到5%; 说明我们的资源浪费情况多么严重啊;(但为什么不能一台机器多部署几个应用呢,后边我会解释); 我们线上的cpu一个核支持超级线程,也就是一个核上可以并行运行几个线程)

    机器CPU使用情况监控:

    1、良好状态指标

                        CPU利用率:User Time <= 70%,System Time <= 35%,User Time + System Time <= 70%。
                       上下文切换:    与CPU利用率相关联,如果CPU利用率状态良好,大量的上下文切换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运行队列:   每个处理器的可运行队列<=3个线程。

    2、监控工具   vmstat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4 0 140 2904316 341912 3952308 0 0 0 460 1106 9593 36 64 1 0 0

    17 0 140 2903492 341912 3951780 0 0 0 0 1037 9614 35 65 1 0 0

    20 0 140 2902016 341912 3952000 0 0 0 0 1046 9739 35 64 1 0 0

    17 0 140 2903904 341912 3951888 0 0 0 76 1044 9879 37 63 0 0 0

    16 0 140 2904580 341912 3952108 0 0 0 0 1055 9808 34 65 1 0 0

    重要参数:

    r, run queue, 可运行队列的线程数,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状态,只不过CPU暂时不可用

                                一般要求小于CPU*3的数量。

           cat   /proc/stat         可以看到有几个CPU。

    b被blocked的进程数,正在等待IO请求;

    in,interrupts,被处理过的中断数

    cs,context switch,系统上正在做上下文切换的数目

    us,用户占用CPU的百分比

    sys,内核和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id,CPU完全空闲的百分比

    上例可得:

    sy高us低,以及高频度的上下文切换(cs),说明应用程序进行了大量的系统调用;

    这台4核机器的r应该在12个以内,现在r在14个线程以上,此时CPU负荷很重。

    一般我们认为,如果是4核机器,r高于8是,应该就是负载很高了。

    可调优性能参数:
    1、 通过调整进程优先级调整: nice 命令来调整进程优先级别;可调范围(-20到 19) 如: renice 5 pid
    2、 通过调整cpu的亲和度来集中处理某一个中断类型:(比如网卡中断)

          将系统发出的中断都绑定在一个cpu上,这样其他cpu继续执行自己正在执行的线程,不被中断打扰,从而较少了线程上下文切换时间,增强性能;
           注: cpu亲和度的概念: 在多核cpu中,linux操作系统抢占式调度系统,按照cpu时间片/中断/等不断调度进程给cpu去执行的;

    如果在一个时间片调度线程1在cpu1上运行,另外一个时间片调度线程1在cpu2上去运行,这样会造成线程执行速度慢,性能降低。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SMP上多核都是共享L1 ,L2 CPU Cache的。并且各个核的内存空间都是不可共享的,一个线程如果多次时间片上在不同的cpu上运行,会造成cache的不断失效和写入,性能会降低;

           而linux的进程调度有个亲和度算法可以将尽量将进程每次都调度到同一个cpu上处理;

           linux调度时当然也有Loadbalance算法保证进程调度的均匀负载的;
           例如: echo 03 > /proc/irq/19/smp-affinity (将中断类型为19的中断绑定到第三个cpu上处理)


    第二节:内存性能瓶颈
    首先,linux的内存管理是聪明和智能的;

            linux通过(virtual memory manage)来管理内存的; 对于大多数应用,linux是不直接写到硬盘上去的,而是先写到 virtual memory manage 管理的文件系统缓存(也在内存中的)里 ,方便应用的后续的读请求;因为和磁盘的I/O操作是昂贵的;linux会根据一些算法策略适当的时候同步到硬盘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运行linux一段时间后,发现可用内存那么少的原因,多数被cache+buffer占用咧;
    所以我们提高性能的办法就是减少写到磁盘的次数,提高每次写磁盘时的效率质量;    

    机器内存使用情况监控:

            1、良好状态指标

               swap in (si) == 0,swap out (so) == 0
               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系统物理内存 <= 70%

    2、监控工具    vmstat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3 252696 2432 268 7148 3604 2368 3608 2372 288 288 0 0 21 78 1

    0 2 253484 2216 228 7104 5368 2976 5372 3036 930 519 0 0 0 100 0

    0 1 259252 2616 128 6148 19784 18712 19784 18712 3821 1853 0 1 3 95 1

    1 2 260008 2188 144 6824 11824 2584 12664 2584 1347 1174 14 0 0 86 0

    2 1 262140 2964 128 5852 24912 17304 24952 17304 4737 2341 86 10 0 0 4

    重要参数:

    swpd,    已使用的 SWAP 空间大小,KB 为单位;

    free,      可用的物理内存大小,KB 为单位;

    buff,       物理内存用来缓存读写操作的buffer大小,KB 为单位;

    cache,   物理内存用来缓存进程地址空间的 cache 大小,KB 为单位;

    si,          数据从 SWAP 读取到 RAM(swap in)的大小,KB 为单位;

    so,         数据从 RAM 写到 SWAP(swap out)的大小,KB 为单位。

    上例可得:

    物理可用内存 free 基本没什么显著变化,swapd逐步增加,说明最小可用的内存始终保持在 256MB(物理内存大小) * 10% = 2.56MB 左右,当脏页达到10%的时候就开始大量使用swap。

    这个10%来自"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

    可调优性能参数:

    1.、通过调节缓存的脏数据同步到硬盘的策略:(脏数据表示没有被当前的线程使用的数据
           例如: echo 10 >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当脏数据占据物理内存10%时,触发pdflush同步到硬盘):

    小心调节,会大幅度的影响性能;
           echo 2000 >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当脏数据在物理内存的逗留时间超过2000ms时被同步到硬盘);
    2、通过调节swap参数,来优化linux虚拟内存管理:基于程序的局部性原理,linux通过虚拟内存机制来实现并发运行进程,linux发现物理内存不够用时,会根据LRU算法将一部分内存swap out到硬盘;当运行被换出的那个线程时,在swap in 到内存里;
          例如: echo 10 > /proc/sys/vm/swappiness (值为0表示尽量都用物理内存,值为100表示积极的使用swap分区;)这个参数很重要;小心调节; 一般为60;                              ##在紧急处理线上问题时,可以紧急使用一下。

           更多的参数:

    linux性能调分析及调优—cpu 性能瓶颈调优可调性能参数 、内存性能瓶颈可调性能参数、磁盘I/O可调性能参数、网络可调性能参数 - 无影 - 激情、专注、坚持、思考

    一、操作系统设置swap的目的
           程序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足够的内存,而内存往往是系统里面比较紧张的一种资源。为了满足更多程序的要求,操作系统虚拟了一部分内存地址,并将之映射到swap上。对于程序来说,它只知道操作系统给自己分配了内存地址,但并不清楚这些内存地址到底映射到物理内存还是swap。物理内存和swap在功能上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物理存储元件的不同(内存和磁盘),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别。操作系统会根据程序使用内存的特点进行换入和换出,尽可能地把物理内存留给最需要它的程序。但是这种调度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某种规则的,并不能完全符合程序的需要。

           一些特殊的程序(比如MySQL)希望自己的数据永远寄存在物理内存里,以便提供更高的性能。于是操作系统就设置了几个api,以便为调用者提供“特殊服务”。

    二、Linux提供的几个api
    1、mlockall()和munlockall()
            这一对函数,可以让调用者的地址空间常驻物理内存,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此特权取消。mlockall()的flag位可以是MCL_CURRENT和MCL_FUTURE的任意组合,分别代表了“保持已分配的地址空间常驻物理内存”和“保持未来分配的地址空间常驻物理内存”。对于Linux来说,这对函数是非常霸道的,只有root用户才有权限调用

    2、shmget()和shmat()
            这一对函数,可以向操作系统申请使用大页内存(Large Page)。大页内存的特点是预分配和永驻物理内存,因为使用了共享内存段的方式,page table有可能会比传统的小页分配方式更小。

           对于多进程共享内存的程序(比如ORACLE),大页内存能够节省很多page table开销;

           而对于MySQL来说,性能和资源开销没有显著变化,好处就在于减少了内存地址被映射到swap上的可能。至于为什么是减少,而不是完全避免,之后再讲解。

    3、O_DIRECT和posix_memalign()
            以上两个方法都不会减少内存的使用量,调用者的本意是获取更高的系统特权,而不是节约系统资源。

           O_DIRECT是一种更加理想化的方式,通过避免double buffer,节省了文件系统cache的开销,最终减少swap的使用率。O_DIRECT是Linux  IO调度相关的标志,在open函数里面调用。通过O_DIRECT标志打开的文件,读写都不会用到文件系统的cache。

            传统的数据库(ORACLE、MySQL)基本都有O_DIRECT相关的开关,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减少了内存的使用。至于posix_memalign(),是用来申请对齐的内存地址的。只有用posix_memalign()申请的内存地址,才能用来读写O_DIRECT模式下的文件描述符。

    4、madvise()和fadvise()
            这对函数也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将调用者对数据访问模式的预期传递给Linux,以期得到更好的性能。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MADV_DONTNEED和FADV_NOREUSE这两个flag。前者会建议Linux释放指定的内存区域,而后者会建议文件系统释放指定文件所占用的cache。

    当mysql出现内存导致的性能瓶颈时,可以:

    1、/proc/sys/vm/swappiness的内容改成0(临时),/etc/sysctl.conf上添加vm.swappiness=0(永久)
           这个参数决定了Linux是倾向于使用swap,还是倾向于释放文件系统cache。在内存紧张的情况下,数值越低越倾向于释放文件系统cache。当然,这个参数只能减少使用swap的概率,并不能避免Linux使用swap。
    2、修改MySQL的配置参数innodb_flush_method,开启O_DIRECT模式。
          这种情况下,InnoDB的buffer pool会直接绕过文件系统cache来访问磁盘,但是redo log依旧会使用文件系统cache。值得注意的是,Redo log是覆写模式的,即使使用了文件系统的cache,也不会占用太多。
    3、添加MySQL的配置参数memlock
          这个参数会强迫mysqld进程的地址空间一直被锁定在物理内存上,对于os来说是非常霸道的一个要求。必须要用root帐号来启动MySQL才能生效。

    4、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方法,指定MySQL使用大页内存(Large Page)。Linux上的大页内存是不会被换出物理内存的,和memlock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参考:http://harrison-fisk.blogspot.com/2009/01/enabling-innodb-large-pages-on-linux.html


    第三节: 磁盘I/O可调性能参数 
            linux的子系统VFS(virtural file system)虚拟文件系统;从高层将各种文件系统,以及底层磁盘特性隐藏,对程序员提供:read,write,delete等文件操作;这就是之所以我们可以在linux上mount多种不同格式的文件系统的,而window确不行;

    当然基于:虚拟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硬件特性方面,都能找到性能瓶颈;
    1、选择适合应用的文件系统;
    2.、调整进程I/O请求的优先级,分三种级别:1代表 real time ; 2代表best-effort; 3代表idle ;
    如:ionice -c1 -p 1113(给进程1113的I/O优先级设置为最高优先级)
    3、根据应用类型,适当调整page size 和block size;
    4、升级驱动程序;


    第四节 :网络可调性能参数
           对于我们web应用来说,网络性能调整如此重要,linux的网络支持是无与伦比的;是作为网络服务器的首先;对于web服务来说:除了应用的响应速度外,linux网络管理子系统,网卡,带宽都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网络参数可以在/proc/sys/net/ipv4/   下面的文件中进行配置。

    可以查看和设置的参数:
    1、查看网卡设置是否全双工传输的: echtool eth0
    2.、设置MTU(最大传输单元),在带宽G以上的时候,要考虑将MTU增大,提高传输性能;

           如: ifconfig eth0 mtu 9000 up

           如果数据包的长度大于mtu的长度时,很容易出现丢包情况。
    3.、增加网络数据缓存;传输数据时linux是将包先放入缓存,填满缓存后即发送出去;读操作类似;
           sysctl -w net.ipv4.tcp_rmem="4096 87380 8388608" :设置tcp读缓存:最小缓存,初始化时,最大缓存
           sysctl -w net.ipv4.tcp_wmem="4096 87380 8388608" :设置tcp写缓存:最小缓存,初始化时,最大缓存

           由于是先将数据放入缓存再发送,或收取收据,那么当内存紧张或内存不够用时,网络丢包就可能出现
    4、禁用window_scaling,并且直接设置window_size;(就像我们经常设置jvm的参数:xms = xmx一样
           sysctl -w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0
    5、设置TCP连接可重用性: 对于TIME_OUT状态的TCP连接可用于下一个TCP重用,这样减少了三次握手和创建时间,非常提高性能,尤其对于web server;
          如: 开启可重用tcp功能: sysctl -w net.ipv4.tcp_tw_reuse=1 sysctl -w net.ipv4.tcp_tw_recyle=1
    6、禁用掉没必要的tcp/ip协议功能:比如icmp;broadcast包的接收;
    7、linux对于keeplive的tcp连接有一个默认的过期时间;可以减小这个时间,让没用的连接释放掉,毕竟tcp连接数是有限的嘛;
         如: sysctl -w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1800 (设置过期时间,1800s)
    8、设置最大tcp正在连接状态(还没ESTABLISHED)队列长度;避免由于太多的tcp连接过来,导致服务器挂掉;比如DoS攻击
         如:sysctl -w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4096
    9、 绑定tcp类型的中断到一个cpu上;(让cpu去亲和这个类型中断,避免频繁的中断,影响线程调度性能)


           总结: 我们在性能优化一个应用时,首要的是设定优化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寻找瓶颈,调整参数,达到优化目的;但是寻找瓶颈时可能是最累的,要从大范围,通过很多用例,很多测试报告,不断的缩小范围,最终确定瓶颈点;以上这些参数只是个认识,系统性能优化中可能用到,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有的参数要边测试,边调整的;

    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hn2002/article/details/7426907

  • 相关阅读:
    [转载]kafka分布式消息机制
    mysql partition(mysql range partition,对历史数据建分区)
    【转载】MySQL Show命令总结
    【转载】hive优化之一
    【转载】SQL必知必会点
    先行发生原则Happens-before
    指令重排序
    并发编程常见面试题
    CAS无锁机制
    锁机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oungerchina/p/56245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