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化
一个项目发展到一定的环境或者一开始就是为多国打造的,就需要考虑国际化了。简单来说,就是一套页面,多套语言。
前不久做了一个国际化的项目,基于react和antd,里面用到了国际化,使用方式也很简单
import zhCN from 'antd/lib/locale-provider/zh_CN'; return ( <LocaleProvider locale={zhCN}> <App /> </LocaleProvider> );
然后,页面所有的官方组件都变成了中文(默认是英文)。
如果你使用其他工程,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
- vue + vue-i18n
- angular + angular-translate
- react + react-intl
- jquery + jquery.i18n.property
具体使用方式可以自行搜索,无非就是看各种api和配置文件。
可以说相当成熟了,那么,如何自己实现?
国际化的实现原理
其实原理很简单,这里只讲最基本的原理,不谈框架的特性。
上面列举这里这么多js框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有一个类似语言包的东西。
zh.json en.json jp.json ...
这个也很好理解,把各种语言独立开来,便于管理和维护。
便于测试,我们把请求的过程去掉了,直接写在一个json对象里面,如下
intl.js
var intl = { "zh": { "title": "测试", "content": "这是一个测试" }, "cn": { "title": "test", "content": "this is a test" } }
大概会写一些这样的配置语言,然后通过某种手段把对应的字段设置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了。
下面是伪代码
<h2 id="title">测试</h2> <p id="content">这是一个测试</p> var lang = getGlobalvar('LOCALE')||'zh';//获取语言 var local = intl['lang']; $title.innerhtml = local['title']; $content.innerhtml = local['content'];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实现思路,如果是一个简单的静态页面,大可以用这种方式,也不需要引入一些第三方库,然后啃他的api。
当然,国际化还远不止页面静态文字的简单翻译,还包括本地化服务(时间、货币等等),如果涉及到这些还是使用现成的库来的快。
另类的尝试
除了以上js的思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这不是废话吗,如果没有就不会来写这篇文章了。
下面重点来了,如何不借助js来实现国际化?
国际化的解决要点
实现国际化有两个基本要素
- 语言配置
- 前端呈现
语言配置是指如何设置多语言,也就是说如何把多种语言记录下来,就像前面js里面的配置文件。
前端配置是指如何根据需要把需要展示的语言显示在页面,比如在中文环境下显示中文,英文环境下显示英文,用户看得到才算数。
乍一看,好像不借助js根本行不通啊,又要配置文件,又要渲染页面内容,简直无解啊。
content生成技术
css中有个content生成属性,一般配合伪类:before或者:after来使用。
可能一提到content,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没错,content就可以实现内容生成。
那么,试一试?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body> <h2 class="title"></h2> <h3 class="paragraph"></h3> <h4 class="summary"></h4> </body> </html>
/**ch**/ html:lang(ch) .title:after{ content: '标题'; } html:lang(ch) .paragraph:after{ content: '段落'; } html:lang(ch) .summary:after{ content: '描述'; } /**en**/ html:lang(en) .title:after{ content: 'title'; } html:lang(en) .paragraph:after{ content: 'paragraph'; } html:lang(en) .summary:after{ content: 'summary'; }
怎么样?是眼前一亮还是。。很锉?
好吧,我也觉得很挫,写起来比较麻烦,不过也是一种思路。
content+attr
上面的方式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思维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下面用到了使用属性值作为content内容,之前的用纯css实现打星星效果(三)也使用这个特性,大家有兴趣可以回过去看下,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用法
<style> span:after{content:attr(a)} </style> <span a="我是A"></span>
这样就可以通过属性值来生成内容。
为什么要用属性值呢?
上一种方式之前不好原因还有一点,就是语义化太差,单独看html文件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h2 class="title"></h2> <h3 class="paragraph"></h3> <h4 class="summary"></h4>
下面我加点属性
<h2 data-lang-ch="标题" data-lang-en="title"></h2> <h3 data-lang-ch="段落" data-lang-en="paragraph"></h3> <h4 data-lang-ch="描述" data-lang-en="summary"></h4>
这下语义化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很清楚知道每个标签的内容
大家应该知道我要做什么了吧,如下
/**ch**/ html:lang(ch) [data-lang-ch]:after{ content: attr(data-lang-ch); } /**en**/ html:lang(en) [data-lang-en]:after{ content: attr(data-lang-en); }
摄图网https://www.wode007.com/sites/73204.html VJ师网https://www.wode007.com/sites/73287.html
很简单,各自取各自对应的属性即可,需要什么语言直接在html添加属性即可
结合之前讲过的css地址选择器,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根据地址栏来适配各种语言
[data-lang-ch]:after, #ch:target~[data-lang-ch]:after{ content: attr(data-lang-ch); } #en:target~[data-lang-en]:after{ content: attr(data-lang-en); }
页面添加一点元素
<body> <div id="ch"></div> <div id="en"></div> <h2 data-lang-ch="标题" data-lang-en="title"></h2> <h3 data-lang-ch="段落" data-lang-en="paragraph"></h3> <h4 data-lang-ch="描述" data-lang-en="summary"></h4> <a href="#ch">中文</a> <a href="#en">英文</a> </body>
小节
以上主要探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国际化方式,前一种主流,后一种完全属于另类,但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如果你的页面不太复杂,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没有了js,速度也快了,视野也开阔了,药业不疼了,腿也不酸了...
虽然以上跳过js实现了国际化需求,但是如果说是一些动态内容,比如时间,就没法放在属性里面的,这一部分,就只能通过js来处理了,实属无奈。。
还有一个就是,如果页面复杂,或者需适配语言太多,那就意味着属性要写很多
<h2 data-lang-ch="标题" data-lang-en="title" data-lang-fr="XXX" data-lang-jp="XXX" data-lang-de="XXX" data-lang-fi="XXX" data-lang-it="XXX" > </h2>
这样就不太友好了,这种情况下就推荐主流的js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