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 女 55岁 衡阳市人 2008年11月21日首诊。
确诊非霍杰金氏淋巴瘤2年,化疗14次,近几次化疗效果欠佳,最后一次化疗于2008年11月中旬结束,仔细询问患者每次化疗都是因为“高热”才去做化疗,每次都必须使用激素才能退烧,近半年来,发热频作,故化疗次数明显增加,近半年几乎都是在医院渡过。我在血液科的一次会诊引起了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于是乎特来中医科找我寻求中医的治疗。我将我对于该病的中医看法一一道来,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中医治疗(其实是西医化疗效果欠佳)。出院后不到2天又出现寒战,高热,电话求医。
通过问诊得知:患者恶寒无汗,高热(39.7),口干不欲饮,心胸烦闷,全身疼痛(头痛,腰痛,肢体疼痛),二便如常, 舌淡苔润,脉不详。仔细询问得知无咽痛,小便涩痛等症。此乃大青龙汤之证,考虑患者体质较差,取大青龙汤之较小剂量主之。另防止汗出太过,另煎桂枝加附汤一剂,以备用。
方药如下:
麻黄15(先煎,去上沫) 桂枝6 生石膏6 炙甘草6 杏仁10
生姜6片 大枣6粒
一剂,急煎,服头煎。
半个小时后电话告曰:患者恶寒已除,开始出汗,体温下降。
一个小时后我电话问之:体温退至37.2度。停药观察。
第二天:体温完全正常,改桂枝类方调治。
患者及家属感动万分:原来中药退烧之效果如此之神速,才1元2毛钱,太神奇了。。。原来不是每次发烧就得搞化疗。。。
答曰:不必言谢,要谢就得谢我们中医的祖师爷医圣张仲景先生,所用之方乃他亲手所拟,我只不过是如法炮制罢了,仲景有言:“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何故备桂枝加附子汤?仲景告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
十几天过去了,患者一直未见发烧,昨天前来我处换处方,患者精神抖擞,面色略带红润,畏寒明显减退,行动自如,哪是化疗时病怏怏的样子啊,嘱咐患者要适寒温,节饮食,调情志,中药以柴胡桂枝汤调治。谁知道患者见病情好转,暴饮暴食,竟然冬日进食“鱼冻子”(就是鱼汤自然冷却后第二餐结成的冻子,食用之时不加热),又外出感寒,今天夜幕之时又突发寒战,呕吐,与小柴胡颗粒,每次两包,1个小时一次。
另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32 法夏15 黄芩12 白参12 炙甘草12 生姜12片 大枣12粒(掰)
急煎。
何故选小柴胡汤?《伤寒论》有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目前正在治疗当中(敬请关注)。。。
后记:近日连用大青龙汤治疗高热(护士长父亲80几岁了,突发感冒高热不退;科里一个高血压肾病的病人合并肺部感染高热,也是80几岁),均是头煎搞定,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花费都是一块多钱。。。
中药效果慢?中药只会调理?此话差矣,都是未读仲景书,不会用仲景方之中医“门外汉”所言。。。
上例病人经过我一次处方后对中医深信不疑,对我更是信赖有佳,这次发热直接要求入住中医科接收中医治疗,看来又多了一个铁杆中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