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ySQL优化

    第1章 参数优化

    1.1 Max_connections

    (1)简介
    Mysql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服务器的并发请求量比较大,可以调高这个值,当然这是要建立在机器能够支撑的情况下,因为如果连接数越来越多,mysql会为每个连接提供缓冲区,就会开销的越多的内存,所以需要适当的调整该值,不能随便去提高设值。
    (2)判断依据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connections | 151   |
        +-----------------+-------+
    show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used_connections | 101   |
        +----------------------+-------+
    (3)修改方式举例
    vim /etc/my.cnf 
    Max_connections=1024
    补充:
    1.开启数据库时,我们可以临时设置一个比较大的测试值
    2.观察show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变化
    3.如果max_used_connections跟max_connections相同,
      那么就是max_connections设置过低或者超过服务器的负载上限了,低于10%则设置过大.
    

    1.2 back_log

    (1)简介
    mysql能暂存的连接数量,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时候它就会起作用,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候,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该推栈的数量及back_log,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不被授予连接资源。
    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有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推栈中,只有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的时候需要增加它
    (2)判断依据
    show full processlist
    发现大量的待连接进程时,就需要加大back_log或者加大max_connections的值
    (3)修改方式举例
    vim /etc/my.cnf 
    back_log=1024
    

    1.3 wait_timeout和interactive_timeout

    (1)简介
    wait_timeout:指的是mysql在关闭一个非交互的连接之前所要等待的秒数
    interactive_timeout:指的是mysql在关闭一个交互的连接之前所需要等待的秒数,比如我们在终端上进行mysql管理,使用的即使交互的连接!这时候,如果没有操作的时间超过了interactive_time设置的时间就会自动的断开,默认的是28800,可调优为7200。
    wait_timeout:如果设置太小,那么连接关闭的就很快,从而使一些持久的连接不起作用
    (2)设置建议
    如果设置太大,容易造成连接打开时间过长,在show processlist时候,能看到很多的连接 ,一般希望wait_timeout尽可能低
    (3)修改方式举例
    wait_timeout=60
    interactive_timeout=1200
    长连接的应用,为了不去反复的回收和分配资源,降低额外的开销。
    一般我们会将wait_timeout设定比较小,interactive_timeout要和应用开发人员沟通长链接的应用是否很多.如果他需要长链接,那么这个值可以不需要调整。
    另外还可以使用类外的参数弥补。
    

    1.4 key_buffer_size

    (1)简介
    key_buffer_size指定索引缓冲区的大小,它决定索引处理的速度,尤其是索引读的速度
    《1》此参数与myisam表的索引有关
    《2》临时表的创建有关(多表链接、子查询中、union)
         在有以上查询语句出现的时候,需要创建临时表,用完之后会被丢弃
         临时表有两种创建方式:
                            内存中------->key_buffer_size
                            磁盘上------->ibdata1(5.6)
                                          ibtmp1 (5.7)
    (2)设置依据
    通过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可以直到key_ba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buffer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key_buffer_size | 8388608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mysql> 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Key_read_requests | 10    |
    | Key_reads         | 2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一共有10个索引读取请求,有2个请求在内存中没有找到直接从硬盘中读取索引!控制在5%以内.
    注:key_buffer_size只对myisam表起作用,即使不使用myisam表,但是内部的临时磁盘表是myisam表,也要使用该值.
    可以使用检查状态值created_tmp_disk_tables得知:
    mysql> show status like "created_tmp%";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0     |
    | Created_tmp_files       | 6     |
    | Created_tmp_tables      | 1     |
    +-------------------------+-------+
    3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通常地,我们习惯以 Created_tmp_tables/(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Created_tmp_disk_tables/(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或者已各自的一个时段内的差额计算,来判断基于内存的临时表利用率.所以,我们会比较关注Created_tmp_disk_tables是否过多,从而认定当前服务器运行状况的优劣。
    Created_tmp_disk_tables/(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控制在5%-10%以内
    看以下例子:
    在调用mysqldump备份数据时,大概执行步骤如下:
    180322 17:39:33       7 Connect     root@localhost on
    7 Query       /*!40100 SET @@SQL_MODE='' */
    7 Init DB     guo
    7 Query       SHOW TABLES LIKE 'guo'
    7 Query       LOCK TABLES `guo` READ /*!32311 LOCAL */
    7 Query       SET OPTION SQL_QUOTE_SHOW_CREATE=1
    7 Query       show create table `guo`
    7 Query       show fields from `guo`
    7 Query       show table status like 'guo'
    7 Query       SELECT /*!40001 SQL_NO_CACHE */ * FROM `guo`
    7 Query       UNLOCK TABLES
    7 Quit
    其中,有一步是:show fields from `guo`。从slow query记录的执行计划中,可以知道它也产生了 Tmp_table_on_disk。
    所以说,以上公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到mysql里临时表的利用率,有些情况下产生的 Tmp_table_on_disk 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因此没必要过分关注 Created_tmp_disk_tables,但如果它的值大的离谱的话,那就好好查一下,你的服务器到底都在执行什么查询了。 
    (3)配置方法
    key_buffer_size=64M
    

    1.5 max_allowed_packet

    (1)简介:
    mysql根据配置文件会限制,server接受的数据包大小。
    (2)配置依据:
    有时候大的插入和更新会受max_allowed_packet参数限制,导致写入或者更新失败,最大值是1GB,必须设置1024的倍数
    (3)配置方法:
    max_allowed_packet=32M
    

    1.6 thread_cache_size

    (1)简介
    服务器线程缓存,这个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当断开连接时,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以响应下一个客户而不是销毁(前提是缓存数未达上限),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2)配置依据
    通过比较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
    设置规则如下:1GB内存配置为8,2GB配置为16,3GB配置为32,4GB或更高内存,可配置更大。
    服务器处理此客户的线程将会缓存起来以响应下一个客户而不是销毁(前提是缓存数未达上限)
    试图连接到MySQL(不管是否连接成功)的连接数
    mysql>show status like 'threads_%';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Threads_cached    | 8     |
    | Threads_connected | 2     |
    | Threads_created   | 4783  |
    | Threads_running   | 1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Threads_cached :代表当前此时此刻线程缓存中有多少空闲线程。
    Threads_connected:代表当前已建立连接的数量,因为一个连接就需要一个线程,所以也可以看成当前被使用的线程数。
    Threads_created:代表从最近一次服务启动,已创建线程的数量,如果发现Threads_created值过大的话,表明MySQL服务器一直在创建线程,这也是比较耗cpu SYS资源,可以适当增加配置文件中thread_cache_size值。
    Threads_running :代表当前激活的(非睡眠状态)线程数。并不是代表正在使用的线程数,有时候连接已建立,但是连接处于sleep状态。
    (3)配置方法:
    thread_cache_size=32
    整理:
    Threads_created  :一般在架构设计阶段,会设置一个测试值,做压力测试。
    结合zabbix监控,看一段时间内此状态的变化。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Threads_created趋于平稳,说明对应参数设定是OK。
    如果一直陡峭的增长,或者出现大量峰值,那么继续增加此值的大小,在系统资源够用的情况下(内存)
    

    1.7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1)简介
    对于InnoDB表来说,innodb_buffer_pool_size的作用就相当于key_buffer_size对于MyISAM表的作用一样。
    (2)配置依据:
    InnoDB使用该参数指定大小的内存来缓冲数据和索引。
    对于单独的MySQL数据库服务器,最大可以把该值设置成物理内存的80%,一般建议不要超过物理内存的70%。
    (3)配置方法
    innodb_buffer_pool_size=2048M
    

    1.8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1)简介
    主要控制了innodb将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并flush磁盘的时间点,取值分别为0、1、2三个。
    0:表示当事务提交时,不做日志写入操作,而是每秒钟将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并flush磁盘一次;
    1:每次事务的提交都会引起redo日志文件写入,flush磁盘的操作,确保了事务的ACID;
    2:每次事务提交引起写入日志文件的动作,但每秒钟完成一次flush磁盘操作。
    (2)配置依据
    实际测试发现,该值对插入数据的速度影响非常大,设置为2时插入10000条记录只需要2秒,设置为0时只需要1秒,而设置为1时则需要229秒.因此MySQL手册也建议尽量将插入操作合并成一个事务,这样可以大幅提高速度。
    根据MySQL官方文档,在允许丢失最近部分事务的危险的前提下,可以把该值设为0或2。
    (3)配置方法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双1标准中的一个1
    

    1.9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1)简介
    此参数用来设置innodb线程的并发数量,默认值为0表示不限制.
    (2)配置依据
    在官方doc上,对于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的使用,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下:
    如果一个工作负载中,并发用户线程的数量小于64,建议设置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0;
    如果工作负载一直较为严重甚至偶尔达到顶峰,建议先设置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128,
    并通过不断的降低这个参数,96, 80, 64等等,直到发现能够提供最佳性能的线程数,
    例如,假设系统通常有40到50个用户,但定期的数量增加至60,70,甚至200。你会发现,
    性能在80个并发用户设置时表现稳定,如果高于这个数,性能反而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建议设置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参数为80,以避免影响性能。
    如果你不希望InnoDB使用的虚拟CPU数量比用户线程使用的虚拟CPU更多(比如20个虚拟CPU),
    建议通过设置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参数为这个值(也可能更低,这取决于性能体现),
    如果你的目标是将MySQL与其他应用隔离,你可以l考虑绑定mysqld进程到专有的虚拟CPU。
    但是需 要注意的是,这种绑定,在myslqd进程一直不是很忙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非最优的硬件使用率。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能会设置mysqld进程绑定的虚拟 CPU,允许其他应用程序使用虚拟CPU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某些情况下,最佳的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参数设置可以比虚拟CPU的数量小。
    定期检测和分析系统,负载量、用户数或者工作环境的改变可能都需要对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参数的设置进行调整。
    128   -----> top  cpu  
    设置标准:
    1、当前系统cpu使用情况,均不均匀
    top
    2、当前的连接数,有没有达到顶峰
    show status like 'threads_%';
    show processlist;
    (3)配置方法: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方法:
    1. 看top ,观察每个cpu的各自的负载情况
    2. 发现不平均,先设置参数为cpu个数,然后不断增加(一倍)这个数值
    3. 一直观察top状态,直到达到比较均匀时,说明已经到位了.
    

    1.10 innodb_log_buffer_size

    此参数确定些日志文件所用的内存大小,以M为单位。缓冲区更大能提高性能,对于较大的事务,可以增大缓存大小。
    innodb_log_buffer_size=128M
    设定依据:
    1、大事务:存储过程调用 CALL
    2、多事务
    

    1.11 innodb_log_file_size=100M

    设置 ib_logfile0  ib_logfile1 
    此参数确定数据日志文件的大小,以M为单位,更大的设置可以提高性能.
    innodb_log_file_size=100M
    

    1.12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3

    为提高性能,MySQL可以以循环方式将日志文件写到多个文件。推荐设置为3
    

    1.13 binary log

    log-bin=/data/mysql-bin
    binlog_cache_size=2M 
    #为每个session分配的内存,在事务过程中用来存储二进制日志的缓存,提高记录bin-log的效率.没有什么大事务,dml也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小一点,如果事务大而且多dml操作也频繁,则可以适当的调大一点!前者建议是1M,后者建议是:即2-4M
    max_binlog_cache_size = 8M 
    #表示的是binlog 能够使用的最大cache内存大小
    max_binlog_size= 512M 
    #指定binlog日志文件的大小,如果当前的日志大小达到max_binlog_size,还会自动创建新的二进制日志.你不能将该变量设置为大于1GB或小于4096字节.默认值是1GB.在导入大容量的sql文件时,建议关闭sql_log_bin,否则硬盘扛不住,而且建议定期做删除。
    expire_logs_days=7 
    #定义了mysql清除过期日志的时间。
    二进制日志自动删除的天数.默认值为0,表示“没有自动删除”。
    log-bin=/data/mysql-bin
    binlog_format=row 
    sync_binlog=1
    双1标准(基于安全的控制):
    sync_binlog=1   什么时候刷新binlog到磁盘,每次事务commit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set sql_log_bin=0;
    show status like 'com_%';
    

    1.14 安全参数

    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fsync) 
    1,fsync:
    (1)在数据页需要持久化时,首先将数据写入OS buffer中,然后由os决定什么时候写入磁盘
    (2)在redo buffuer需要持久化时,首先将数据写入OS buffer中,然后由os决定什么时候写入磁盘
    但,如果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的话,日志还是直接每次commit直接写入磁盘
    2,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1)在数据页需要持久化时,直接写入磁盘
    (2)在redo buffuer需要持久化时,首先将数据写入OS buffer中,然后由os决定什么时候写入磁盘!但如果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的话,日志还是直接每次commit直接写入磁盘!
    最安全模式: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最高性能模式: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
    innodb_flush_method=fsync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偏向于安全。 
    “双一标准”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sync_binlog=1                                
    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第2章 MySQL主从的优化

    1.1 前提

    基本要求:
    5.7以上的版本
    必须开启GTID 
    binlog必须是row模式 
    

    1.2 MTS从库多线程

    gtid_mode=ON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ON
    log_slave_updates=ON
    slave-parallel-type=LOGICAL_CLOCK
    slave-parallel-workers=16
    master_info_repository=TABLE
    relay_log_info_repository=TABLE
    relay_log_recovery=ON
    
    5.7 :
    slave-parallel-type=LOGICAL_CLOCK
    slave-parallel-workers=8
    cpu核心数作为标准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0.0.0.128',
      MASTER_USER='repl',
      MASTER_PASSWORD='123',
      MASTER_PORT=3307,
      MASTER_AUTO_POSITION=1;
    start slave;
    
    学习的进阶之路
  • 相关阅读:
    go module基本使用
    jquery的radio的change事件
    etcd 快速入门
    linux下查看php-fpm是否开启以及如何开启
    js 获取某年的某天是第几周
    gland go list-m:无法识别的导入路径
    Xshell连接有跳板机(堡垒机)的服务器
    PHP中时间戳和时区
    SQL分页过多时, 如何优化
    MySQL语句的优化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fenchi/p/1279248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