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三层开发中容易犯的错误

    前记:

    相信大家对三层开发都已经耳熟能详,可是我却发现新公司的既有代码中有一些违背分层开发思想的东西,现在与大家分享这些错误,我们共勉之。

    如果有人觉得对三层开发拿捏得不是太准,请参照李天平的文章:分层开发思想与小笼包,这篇文章用隐喻说明分层开发,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正文:

    1.界面层参与非界面逻辑,抢业务逻辑层的饭碗

    什么是界面逻辑:

    界面层应该有的逻辑就是显示的逻辑,例如根据逻辑结果显示某一个Panel不显示另外一个Panel,或者有一个数据集应该在界面上怎么呈现,这是界面层的逻辑

    例子场景:

    用户登录时首先验证用户输入的用户名是否有效,如果用户名有效,然后再验证用户输入的密码是否和用户名匹配,如果匹配则表示用户可以登录,增加用户的登录次数,然后将用户的信息写入Session中;否则返回错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将用户信息写入Session这一步属于界面逻辑以外其他的操作都应该放在业务逻辑层。

    错误代码示例:

    private void buttonLo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
            
    {
                
    string userName = textBoxUserName.Text;
                
    string password = textPassword.Text;

                
    if (Business.Account.Exists(userName))
                
    {
                    
    bool success = Business.Account.Login(userName, password);
                    
    if (success)
                    
    {
                        Business.Account.AddLoginTime(userName);

                        Session[
    "user"= new User(userName, password);
                        Redirect(
    "/");
                    }

                    
    else
                    
    {
                        
    this.labelMessage.Text = "登录失败。";
                    }

                }

                
    else
                
    {
                    
    this.lableMessage.Text = "用户名不存在。";
                }

            }

     

    分析:在上面的代码中一个UI层的一个事件中调用了三次rules层的方法:

    Business.Account.Exists(userName)

    Business.Account.Login(userName, password)

    Business.Account.AddLoginTime(userName);

    还附加有条件判断,这种方法在执行效果上面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可是却造成了逻辑前移;本来应该在逻辑层执行的判断放在了界面层,是不合适的。

    2.数据访问层参与了大量的业务逻辑

    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大量使用存储过程的系统中,将一大堆逻辑统统放在一个存储过程中实现了,乍一看可能很有效率,其实造成了系统结构的失调,给维护带来困难,数据访问层甚者数据库要抢逻辑层的饭碗了。

    还以用户登录为例:

    下面是业务逻辑层的登录方法: 

    //业务逻辑层的登录方法
            public int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return DataAccess.UserAccount.Login(userName, password);
            }


     

    下面是数据层的登录方法: 

    //数据访问层的登录方法
            public int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qlParameter[] parameters 
    = new SqlParameter[]{
                    
    // 
                }
    ;
                
    return SqlHelper.ExecuteProcedure("Login",parameters);
            }


     

    下面是登录的存储过程: 

    CREATE PROC Login
                
    @userName varchar(20),
                
    @password varchar(20)
             
    AS 
                
    IF NOT EXISTS(SELECT * FROM UserAccount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RETURN -1
                
    IF NOT EXISTS(SELECT * FROM UserAccount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AND password = @password)
                    
    RETURN 1
             
                
    UPDATE UserAccount
                
    SET LoginTimes = LoginTimes + 1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RETURN 0


     

    分析:从上面三段代码中我们可以很显然得看到登录的业务逻辑已经全部被后移到了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中。这样使用的三层结构就失去了意义,逻辑层名存实亡了;而数据库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修改业务逻辑的时候不是到逻辑层修改,而是要到数据库中去修改了。

    3.将界面层上的数据组件(如SqlDataSource)作为参数传递到业务逻辑层去赋值

    这样做的坏处很明显,本来是界面层依赖于业务逻辑层的,现在业务逻辑层反过来去依赖界面层的类,需要逻辑层引用System.Web命名空间,显然是错误的。

    4.为了省事儿,不是直接将参数传递到业务逻辑层,而是通过HttpContext直接获得界面层应该传递的参数

    例子:在系统设计的初期没有记录用户登录的IP地址,而到了后期发现了这个问题,要求纪录用户IP了,为了不修改业务逻辑层方法的定义,也不用修改界面层的调用方法,于是便写出了下面的代码:

    public int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string userIP = System.Web.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UserHostAddress;
                
    //follow is login steps
            }

     

    这一点犯的错误和3中的错误相同,导致层之间形成了依赖环。

    5.将事务处理放在数据访问层来做

    事务处理应该放在业务逻辑层处理,原因是

    1)事务的划分是根据业务逻辑来定义的,通常一个事务就代表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操作;

    2)一个业务逻辑可能有几个数据操作,修改几个表中的数据,而通常数据层的类的划分是根据数据库表来划分的,如果把事务处理放在数据访问层,那么业务层的方法需要调用两个以上的数据层方法时,就会出现执行两个事务的情况,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总结:

    1.在三层结构的划分中我们应该使三层各负其责,谁也不能越权,谁也不能懒惰,通常情况下,逻辑层应该在满足各负其责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厚。

    2.三层结构中的依赖关系很明确,界面层依赖于逻辑层,逻辑层依赖于数据访问层,不能互相依赖,而形成依赖环。

  • 相关阅读:
    CodeForces 7B
    CodeForces 4D
    离散化
    线段树入门
    洛谷 P3951 小凯的疑惑(赛瓦维斯特定理)
    Codeforces 1295D Same GCDs (欧拉函数)
    Codeforces 1295C Obtain The String (二分)
    Codeforces 1295B Infinite Prefixes
    Codeforces 1295A Display The Number(思维)
    Codeforces 1294F Three Paths on a Tree(树的直径,思维)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kaizhao/p/layer_develop_errors.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