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其实很简单,或者说学了设计模式到现在,虽然每次看到各种名字的设计模式就觉得很高端,但当真正了解过后才知道其实也没有那么玄乎,有的东西在我们平时的时候都已经用到过了。比如这次我们要说的适配器模式,说白了,就是以前的代码接口,和我们客户端需要调用的接口不一致,但以前代码功能又是我们想要的功能。这个时候我们不必去修改以前代码的接口,我们只需要新增加一个类的,这个类符合客户端需要调用的接口,而在这个是适配类里调用我们以前代码的接口,这样就能做到不修改以前代码的接口,也不修改客户端就能实现接口匹配。
UML类结构同样很简单,代码就不难写出。
1 package day_26_adapter; 2 3 /** 4 * 客户端期待访问的目标接口,或者是类 5 * @author turbo 6 * 7 * 2016年9月26日 8 */ 9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10 void request(); 11 }
1 package day_26_adapter; 2 3 /** 4 * 需要适配的类 5 * @author turbo 6 * 7 * 2016年9月26日 8 */ 9 public class Adaptee { 10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11 System.out.println("这是最终要用到的方法,或者需要适配的方法"); 12 } 13 }
1 package day_26_adapter; 2 3 /** 4 * 适配器,适配需要被适配的接口或类,以此提供接口给客户端 5 * @author turbo 6 * 7 * 2016年9月26日 8 */ 9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10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 new Adaptee(); 11 12 /* (non-Javadoc) 13 * @see day_26_adapter.Target#request() 14 */ 15 @Override 16 public void request() { 17 adaptee.specificRequest(); 18 } 19 20 }
1 package day_26_adapter; 2 3 /** 4 * 客户端 5 * @author turbo 6 * 7 * 2016年9月26日 8 */ 9 public class Client { 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1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 12 target.request(); 13 } 14 }
适配器模式,并不是什么很高端看不懂的模式,也很简单。我们最后利用《大化设计模式》中的例子画出UML图(不再写出代码),一家篮球俱乐部里有一名外籍篮球运动员,但是教练和外籍运动员语言不同,当然不能换教练更不能换运动员,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翻译在其中,翻译者充当的就是适配类角色,我们用这实际的例子来看看UML类结构是怎样的,以此来加深我们对适配器模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