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八.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从3款产品学到的3点

    摘要:先后开发了3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有两款产品是从创意阶段就參与进去,从中学会了最重要的3点:高速迭代,不断试错。了解用户的需求。

    健生干货分享:第8篇

    第一款社交app:移客ekeo

    第一款产品是个社交app“移客ekeo”,一款以熟人社交和真实聚会为核心的社交工具。移客以解决聚会难题为核心,你能够通过移客高速发起或者參与聚会活动。掌握參加者是否已经出发或者到达。

    做这款产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停地改版本号。前前后后改了4个版本号(中间跨越了1年多的时间),却没有及早把它投入到市场。我们希望做一个完美的产品。才投入到市场。但其实。因为一直没投入市场,到资金链断裂时,android才刚研发完,还没来得及推广。

    假设我们做这款产品时有高速迭代,先把最核心的功能做出来投入市场去验证这个产品究竟行不行。可能就不会浪费了1年半的时间在这款产品上。

    事后我们总结。这款产品在需求的把握上有偏差。人们在聚会上核心的需求不是解决參与者的到达參与问题。核心需求是晒。晒好吃的,晒好玩的,晒各种奇葩的事情。

    第二款社交app:米信

    米信简单介绍:全球第一款地域感应式场景社交应用, 为你随时感应来到附近的朋友和二度好友,触发你和TA互相的”隔空相遇“。联系方式立即到手,从此不再错过不论什么一个你喜欢的新朋友、心仪的对象。

    这个产品团队是上个app“移客ekeo”的团队,所以大家是已经非常熟了,当时我们吸取了上个app的教训。1个月的时间就出产品了。在研发的过程中,推广预热就同步进行了。

    在不断迭代和试错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这款产品的问题:

    1. 这是一种被动社交而不是主动的社交,用户想通过这款产品来认识陌生人,必需要距离500m以内,但大多数场景下,用户是不会常常走动的,仅仅生活在一定的地域。

    2. 这款针对屌丝的产品,没法提供足够的话题来实现社交的需求。

    比如,我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了,提示我们相遇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聊下去。

    3. 这款产品必需要用到手机号和通信录,但其实,想要拿到用户的手机号,成本非常高,那时又刚好遇到短信行业的整顿,短信常常延迟非常严重。

    在试错的过程中,我慢慢认为这款产品不行了。

    这个app产品终于运营到今年8月,团队就解散了。

    第三款:云后端服务bmob

    我是春节后參入到这家公司,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全员客服”的理念。

    在一个公司里。和用户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角色是客服,但在传统的观念中。仅仅有特定的客服才干接触用户,团队里的其它角色是不接触用户的。

    全员客服,意味着创业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接触用户,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打成一片。

    连用户都不了解,还能开发开发出什么好的产品?

    但真正接触用户后,才发现非常多我认为非常easy的问题,非常多用户都是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不停地换位思考,站在开发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沟通,去解释。

    这样子。慢慢地,学会了怎么和用户沟通,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就更明细了。

    曾健生简单介绍: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的组建。发展和倒闭。经历过两百万的创业资金一点点的耗光。QQ&个人微信号:384164942。


  • 相关阅读:
    1014 Waiting in Line (30)(30 point(s))
    1013 Battle Over Cities (25)(25 point(s))
    1012 The Best Rank (25)(25 point(s))
    1011 World Cup Betting (20)(20 point(s))
    1010 Radix (25)(25 point(s))
    1009 Product of Polynomials (25)(25 point(s))
    1008 Elevator (20)(20 point(s))
    1007 Maximum Subsequence Sum (25)(25 point(s))
    1006 Sign In and Sign Out (25)(25 point(s))
    1005 Spell It Right (20)(20 point(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tingliuyl/p/68934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