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1.互联网协议
概念: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的标准。
功能:定义计算机如何接入internet,以及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通信的标准。
2.OSI五层模型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1物理层
将电脑连接起来的物理手段,负责传送0和1的电信号。常用的物理设备有电缆,光缆,双绞线,无线电波。
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 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固定18个字节,包括发送者/源地址、接收者/目标地址、数据类型。
Data:46-1500字节。
mac地址: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通常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广播:吧数据包发给本网络的所有计算机,计算机自己判断是否为接收方,如果是,就接收这个包,如果不是,就丢弃这个包。
2.3网络层
网络层: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IP协议: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目前广泛使用的地址是IPV4。
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标识子网)和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子网掩码: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
方法: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按位与运算,结果相同为同一子网络。
IP地址的作用:为网络上的计算机提供一个唯一的地址——IP地址。
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子网络。
IP数据包: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
ARP协议: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络,使用ARP协议可以得到对方的MAC地址。
2.4传输层
传输层: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端口:每个使用网卡的程序的编号,表示这个数据包到底是哪个程序(进程)使用。
TCP协议: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以太网头-》IP头-》TCP头-》数据
UDP协议: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以太网头-》IP头-》UDP头-》数据
TCP三次握手和4次挥手
2.5应用层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3.用户上网流程
本机获取
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
DNS协议
HTTP部分内容
TCP协议
IP协议
以太网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