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亲身体验,不要再拖! 拖! 拖!

    亲身体验,不要再拖! 拖! 拖!

    拖延症其实是自我管理的一种放松,意志力极强或者非常自律的人是很少有拖延症的。我一直在思考对于像自己这样意志力薄弱的人,该如何摆脱拖延的坏习惯呢?方法总是有的,效果也总是有的。

    >>>Anya

    拖延症的成因

    Procrastination根据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公开课《Learning How to Learn》的解释,形成拖延症的原因在于我们面对困难时,会刺激大脑中管理痛感的区域岛叶皮层(insular cortex),这种神经痛感会让你觉得不开心。为了从这种痛感中自救,你的大脑会自发转向别的让你觉得快乐的事情,比如刷个朋友圈,浏览网页之类。通常这种舒服和快乐都是短暂的,之后你很可能会产生自责或者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但是,根据Barbara Oakley教授提供的资料显示,如果人们能克服这种初始的神经痛之后,随着工作的进行,这种痛感会渐渐减轻,甚至消失。比如,在写论文之前觉得百般痛苦不情愿,可是当你强迫自己开始写作,并进入状态后,这种痛感便不再强烈。因此,和拖延症的战斗实际上最困难的是开始的痛感期和之后的专注期。
    No.1 任务清单对拖延症say No任务清单的作用在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明晰目的,增强执行力。很多人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却是时间花了,人也累了,事情还没办完。因此,任务清单的第二个好处就在于让你更好的休息。完成既定目标后,剩下的时间都是供你自由挥霍的。
    制定任务清单的要点:1.每天晚上制定。
    一方面便于检视一天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睡眠时大脑处于发散模式的便利,可以在潜意识中思考如何执行第二天的计划,以及加深执行这些任务的意念。
    2.规定任务完成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比如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其实书没读几页,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那里玩手机。还不如给自己制定一个截点,比如5:30之前一定完成,如果提前完成,就提前解放。
    3.量力而行。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更容易执行的任务。人不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否则你更容易放弃。建议大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挑战难度太高的任务,就从你真正想做并且比较容易执行的任务开始。
    4.随时改进。有些任务没有完成,不要气馁,而是分析为什么没有完成。是任务过重,还是有什么意外情况,下次制定的时候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备用计划。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制定的任务可能并不可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做出更适合自己的清单。

    个人心得推荐一个app,叫做《奇妙清单》。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会通过这个应用check当天的任务,并制定第二天的计划。个人觉得做这个任务清单最酸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一条一条划去完成任务时,相当的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二是完成任务之外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做多无聊的事情都相当的心安理得,这也是对自己的奖励。

    No.2 番茄工作法

    对拖延症say No番茄工作法不仅在Learning How to Learn这门课程里,在很多名人的采访里都有提及。所谓的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简单易行时间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定时器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定时器响为止。顺便补充一下,之所以叫番茄工作法而不叫香蕉橘子工作法,是因为在欧洲定时器最常见的造型就是番茄。番茄工作法要点:1. 25分钟。这个时长其实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比如作家Amy Alkon为自己写作设定的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一组。只是25分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多人都可以做到。

    2. 无干扰。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专注就是干扰源太多。本来你的大脑就在神经痛不想干活,它正在寻找其他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你还在它周围还放上那么多干扰源,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诱惑么。试问哪个君子能坐怀不乱?至于有的先人当街读书锻炼意志力的做法,普通人还是不要尝试了。倘若你有那样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又怎会为拖延症而困扰?

    3. 专注。一旦你排除干扰,进入状态,保持专注的状态其实并不困难,尤其当你养成了习惯以后,其实需要使用意志力的地方,往往也只是刚开始大脑不情愿的那个阶段。

    4. 奖励。

    由于我们的大脑倾向于短期、即时的奖励,每完成一组,我们都要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吃点东西,耍耍朋友圈,也可以是出去走走等。

    个人心得就我个人实践来说,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一是适用于自己特别不想做的事情,给自己一个期限,一旦开始就好了。二是确实可以提高效率,比如翻译一篇长文,按照以前一气呵成的习惯,可能刚开始会聚精会神,但越到后来会越疲惫,效率也越来越低。但是如果把它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每个任务使用番茄法,由于每一组期间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效率,加上适时的休息,最后的结果是时间花的少了,人也更轻松。最后提示一点,尽管现在手机也有计时器功能,但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用手机计时,原因你懂的。

    No.3 习惯养成

    对拖延症say No

    有人说习惯就是力量,但我觉得Barbara Oakley教授把习惯称之为“energy saver(省力)”的说法更为贴切。战胜拖延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很难做到的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很多人认为对付拖延症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其实不然。意志力其实是我们很宝贵的一种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而我们一旦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对付拖延症也不需太多的意志力。
    那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呢?
    四要素:1. Cue触发点
    每一个习惯往往都有触发点,当然我们的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正面的例子:每天睡觉之前很多人会看一下手机,拿起手机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想起去任务清单里check一下你当天的任务。反面的例子:刚开始要写论文,好头疼,这时看见了手机,拿起手机刷个朋友圈吧。除此之外,这个触发点可以是某一样东西,某一个场合,甚至某一个时间。比如,很多人一到晚上10点,就会按时睡觉。

    2. Routine惯例
    习惯的主体,每天坚持做的事情。在培养新习惯时,建议选择简而易行的事情,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习惯做任务清单,习惯每天用番茄法处理一些较难的任务,甚至培养每天早起的习惯也可以。

    3. Belief信念
    如果自己都没有信心坚持下去,又怎么可以养成习惯呢。如果觉得自己的自信不足,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彼此支持,共同进步。

    4. Reward奖励

    根据大脑的运作机制,奖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它既包括类似番茄工作法中小的即时奖励,也包括长期性的,大的奖励。比如,坚持学习英语30天,奖励自己一件超贵、超不实用、超想买的东西。

    个人心得30天。30天足够培养一个新的习惯,给自己制定一个30天计划。在这30天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我不想做”,你可以给自己很多个借口。这个时候,可以拿出任务清单问自己,我真的要放弃吗?在我的30天进展表里,我每天都打勾了,只有今天,我真的要让它空白吗?出于强迫症的心态,我希望我的30天进展表里是30个连续的勾。这也是一种坚持的方法。

    总结

    形成拖延症的原因是,人遇到困难,大脑里确实会产生化学物质,让你感觉不开心。但是不能因为不开心,我们就不干活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番茄工作法,强迫自己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专注的工作学习25分钟(这个时长可以因人而异)。一旦你进入状态,那些让你不开心的化学物质就会骤减,不愉快的情绪就会慢慢减弱消失。如果你想长期高效的坚持下去,可以通过任务清单和30天习惯养成计划来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

    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大家一起共勉。

  • 相关阅读:
    用Python完成一个汇率转换器
    鸿蒙如何用JS开发智能手表App
    鸿蒙如何用JS开发智能手表App
    SAP Spartacus SplitViewComponent Migration 的一个具体例子
    SAP Spartacus B2B 页面 Popover Component 的条件显示逻辑
    SAP Spartacus 升级时关于 schematics 的更新
    SAP Spartacus B2B 页面 Disable 按钮的显示原理
    SAP Spartacus B2B 页面 Disable Confirmation 对话框的显示原理
    通过 Feature Level 动态控制 SAP Spartacus 的页面显示
    SAP Commerce Cloud Build Manifest Component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ymn/p/464371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