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HTTP中分块编码(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转自: 妙音天女--分块传输编码~

    参考链接:

    1. HTTP MDN--HTTP协议

       

    一、背景:

    1. 持续连接的问题:对于非持续连接,浏览器可以通过连接是否关闭来界定请求或响应实体的边界;而对于持续连接,这种方法显然不奏效。有时,尽管我已经发送完所有数据,但浏览器并不知道这一点,它无法得知这个打开的连接上是否还会有新数据进来,只能傻傻地等了。
    2. 用Content-length解决:计算实体长度,并通过头部告诉对方。浏览器可以通过 Content-Length 的长度信息,判断出响应实体已结束
    3. Content-length引入的新问题:由于 Content-Length 字段必须真实反映实体长度,但是对于动态生成的内容来说,在内容创建完之前,长度是不可知的。这时候要想准确获取长度,只能开一个足够大的 buffer,等内容全部生成好再计算。但这样做一方面需要更大的内存开销,另一方面也会让客户端等更久。
    4.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机制:不依赖头部的长度信息,也能知道实体的边界——分块编码(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二、分块编码(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1. Transfer-Encoding,是一个 HTTP 头部字段(响应头域),字面意思是「传输编码」。最新的 HTTP 规范里,只定义了一种编码传输:分块编码(chunked)。
      2. 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机制,允许HTTP由网页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分块传输编码只在HTTP协议1.1版本(HTTP/1.1)中提供。
      3. 数据分解成一系列数据块,并以一个或多个块发送,这样服务器可以发送数据而不需要预先知道发送内容的总大小。
      4. 具体方法
        1. 在头部加入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之后,就代表这个报文采用了分块编码。这时,报文中的实体需要改为用一系列分块来传输。
        2. 每个分块包含十六进制的长度值和数据,长度值独占一行,长度不包括它结尾的 CRLF( ),也不包括分块数据结尾的 CRLF。
        3. 最后一个分块长度值必须为 0,对应的分块数据没有内容,表示实体结束。
      5. 例:

           

      6. Content-Encoding 和 Transfer-Encoding 二者经常会结合来用,其实就是针对 Transfer-Encoding 的分块再进行 Content-Encoding压缩。
  • 相关阅读:
    osgi实战学习之路:8. Service-3之ServiceTracker
    使用Jquery+EasyUI 进行框架项目开发案例解说之二---用户管理源代码分享
    QQ音乐产品经理黄楚雄:产品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AsyncTask简单入门
    晨跑感悟:三快三爽三熬
    【cocos2d-x制作别踩白块儿】第九期:游戏计时功能(附源代码)
    cocos2d3.0 Scale9Sprite
    新的历程-近两个月的工作总结
    基因突变的实例:加拿大无毛猫
    ANTS Performance Profiler 破解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yy6/p/921975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