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一、基本原理
    连接池基本的思想是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将数据库连接作为对象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并非建立一个新的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取出一个已经建立的空闲连接对象。使用完毕后,用户也并非将连接关闭,而是将连接放在连接池中,以供下一个请求访问使用。而连接的建立、断开都由连接池自身来管理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池的参数来控制连接池中的初始连接数、连接的上下限数以及每个连接的最大使用次数、最大空闲时间等等。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管理机制来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等。
    二、常用名词
    1、最小连接数
    是连接池一直保持的数据库连接,所有如果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连接的使用量不大,将会有大量的数据库连接被浪费。
    2、最大连接数
    是连接池能申请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数据库连接请求超过此数,后面的数据库连接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这回影响之后的数据库操作。
    3、最小连接数与最大连接数差距
    最小连接数与最大连接数相差太大,那么最先的连接请求将会获利,之后超过最小连接数量的连接请你去等价于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不过,这些大于最小连接数的数据库连接在使用完不会马上被释放,它将被放到连接池中等待重复使用或是空闲超时后被释放。
     
    三、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带来的优势
    1、资源重用
    由于数据库连接得到重用,避免了频繁创建、释放连接引起的大量性能开销。在减少系统消耗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减少内存碎片以及数据库临时进程/线程的数量)。
    2、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过程中,往往已经创建了若干数据库连接置于池中备用。此时连接的初始化工作均已完成。对于业务请求处理而言,直接利用现有可用连接,避免了数据库连接初始化和释放过程的时间开销,从而缩减了系统整体响应时间。
    3、新的资源分配手段
    对于多应用共享同一数据库的系统而言,可在应用层通过数据库连接的配置,实现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几年钱也许还是个新鲜话题,对于目前的业务系统而言,如果设计中还没有考虑到连接池的应用,那么…….快在设计文档中加上这部分的内容吧。某一应用最大可用数据库连接数的限制,避免某一应用独占所有数据库资源。
    4、统一的连接管理,避免数据库连接泄漏
    在较为完备的数据库连接池实现中,可根据预先的连接占用超时设定,强制收回被占用连接。从而避免了常规数据库连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泄漏。
     
    了解数据库缓冲池原理后我们就清楚每次连接数据库时都是先从缓冲池中获取空闲的连接对象而你可能无法感知
     
  • 相关阅读:
    BestCoder17 1001.Chessboard(hdu 5100)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85A.Factory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85B Valuable Resources 解题报告
    BestCoder16 1002.Revenge of LIS II(hdu 5087)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374A Inna and Pink Pony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83B Friends and Presents 解题报告
    BestCoder15 1002.Instruction(hdu 5083)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83C.Diverse Permutation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83A. Counterexample 解题报告
    NSArray中地内存管理 理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yym/p/85222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