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隐马尔可夫模型(二)维特比算法

    接着上篇

    隐马尔可夫模型

    隐马尔可夫的三个问题,上文提了问题1的三种解决办法,本文接着讲问题2

    问题2,即在给出一串观测序列的情况下和已知HMM模型的情况下,找到最可能的隐性状态序列

    问题2的解决:

    维特比算法

     

    1 简介

    维特比算法是一个特殊但应用最广的动态规划算法,它是针对最短路径问题而提出的。凡是使用隐含马尔可夫模型描述的问题都可以用维特比算法来解码,包括今天的数字通信、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拼音转汉字、分词等。

     

    2 示例

     下面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做说明:求S到E的最短路径。如下图(各点之间距离不相同):

    我们知道,要找到S到E之间最短路径,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穷举法。也就是把所有可能的路径都例举出来。从S走向A层共有4种走法,从A层走向B层又有4种走法,从B层走向C层又有4种走法,然后C层走向E点只有一种选择。所以最终我们穷举出了4X4X4=64种可能。
    显然,这种方法必定可行。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对于数量极其庞大的结点数和边数的图,其计算复杂度也将会变得非常大,而计算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因此,这里选择使用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方式来寻找最佳路径。
    所谓动态规划。其核心就是“动态”的概念,把大的问题细分为多个小的问题,基于每一步的结果再去寻找下一步的策略,通过每一步走过之后的局部最优去寻找全局最优。这样解释比较抽象,下面直接用回刚刚的例子说明。如下图:

    首先,我们假设S到E之间存在一条最短路径,且这条路径经过C2点,那么我们便一定能够确定从S到C2的64条(4X4X4=64)子路径当中,该子路径一定最短。(证明:反证法。如果S到C2之间存在一条更短的子路径,那么便可以用它来代替原先的路径,而原先的路径显然就不是最短了,这与原假设自相矛盾)。
    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出从S到B2点为两点间最短子路径的结论。
    这时候:既然如此,我们计算从S点出发到点C2的最短路径,是不是只要考虑从S出发到B层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就可以。因为,从S到E的“全局最短”路径必定经过在这些“局部最短”子路径。没错!这就是上面提及到的通过局部最优的最优去寻找全局最优,问题的规模被不断缩小!


    回顾之前的分析:我们计算从S起到C2点的最短路径时候只需要考虑从S出发到B层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B层也如是。对B2来说,一共有4条路线可以到达,分别是A1→B2,A2→B2,A3→B2,A4→B2。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A2→B2这条最短路线保留,而其他3条删除掉(因为根据以上的分析,它们不可能构成全程的最短路线)。OK,来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小“漏洞”,这段S→A2→B2→C2→E的路线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假设,最短路径不一定是经过以上这些点。所以,我们要把每层的每个节点都考虑进来。

    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step1:从点S出发。对于第一层的3个节点,算出它们的距离d(S,A1),d(S,A2),d(S,A3),d(S,A4),因为只有一步,所以这些距离都是S到它们各自的最短距离。

    step2:对于B层的所有节点(B1,B2,B3,B4),要计算出S到它们的最短距离。我们知道,对于特定的节点B2,从S到它的路径可以经过A层的任何一个节点(A1,A2,A3,A4)。对应的路径长就是d(S,B2)=d(S,Ai)+d(Ai,B2)(其中i=1,2,3,4)。由于A层有4个节点(即i有4个取值),我们要一一计算,然后找到最小值。这样,对于B层的每个节点,都需要进行4次运算,而B层有4个节点,所以共有4X4=16次运算。

    step3:这一步是该算法的核心。我们从step2计算得出的结果只保留4个最短路径值(每个节点保留一个)。那么,若从B层走向C层来说,该步骤的基数已经不再是4X4,而是变成了4!也就是说,从B层到C层的最短路径只需要基于B层得出的4个结果来计算。这种方法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状态,每一步计算的复杂度为相邻两层的计算复杂度为4X4乘积的正比!再通俗点说,连接这两两相邻层的计算符合变成了“+”号,取代了原先的“X”号。用这种方法,只需进行4X4X2=32次计算!

    这就是维特比算法

     

     

     

  • 相关阅读:
    深入理解决策树算法
    【机器学习】一文读懂分类算法常用评价指标
    Git常用操作指南
    深度学习工作站攒机指南
    一文看懂Transformer内部原理(含PyTorch实现)
    【中文版 | 论文原文】BERT:语言理解的深度双向变换器预训练
    机器学习数学基础总结
    平均精度均值(mAP)——目标检测模型性能统计量
    【Java面试宝典】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Faster R-CNN:详解目标检测的实现过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cjcsl/p/95204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