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S-232协议和RS-485协议

    RS232

    RS232是一种异步传输标准接口。通常 RS-232 接口以9个引脚 (DB-9) 或是25个引脚 (DB-25) 的型态出现 。RS232最经常使用的连接方式是三根线: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
    电平信号:逻辑1(MARK)=-3V~-15V,逻辑0(SPACE)=+3~+15V
    传输距离: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同意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比如,採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能够添加。传输距离短的还有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两条传输线上的信号同一时候变大或变小)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RS232不能实现多机通信。
    原因:RS232为全双工的通信方式,一般的连接方式都为TTL电平<--电平转换芯片-->RS232电平,线路空暇时发送和接收的TTL电平都是高电平,电平转换芯片之后得到的RS232电平总是低。如今假设A为主机,B和C为从机,那么A想给B发送信号的时候没有问题,由于A的TXD线连接在B和C的RXD线上面,此时B和C的RXD线都是正常的处于等待接收(空暇)的状态,可是假设B假设收到信号想给A回复的时候,B的TXD与C的TXD线都同A的RXD线连接在一起的,B此时处于发送数据的状态(B即想控制自己的TXD线高低电平之间变化),然而C此时处于空暇状态(C想保证自己的TXD线为低电平不变),这个时候B和C的TXD线之间就出现了通信冲突。所以RS232能够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但这样的方式不能实现组网的功能。
    传输速率:RS232的传输速率较慢,可以达到1Mbps的已经比較少。

    RS485

    RS485一般採用两线制传输:A、B两条传输线。
    电平信号:-2V~-6V表示“0”,+2V~+6V表示“1”,电压为A-B的电压。
    传输距离:一般1Km以内都没有问题。理论上,通信速率在100Kpbs及下面时,RS485的最长传输距离可达1200米,但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的距离也因芯片及电缆的传输特性而所差异。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採用添加中继的方法对信号进行放大,最多能够加八个中继,也就是说理论上RS485的最大传输距离能够达到9.6公里。假设真须要长距离传输,能够採用光纤为传播介质,收发两端各加一个光电转换器,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是5~10公里,而採用单模光纤可达50公里的传播距离。
    RS485能够实现多机通信。
    原因:RS485为半双工通信方式,即分时实现收和发。总线空暇的状态下须要保证状态为逻辑1,也就是A-B的电压符合逻辑1的电平值。如果此时1为主机,2和3为从机,数据线的连接方式为1,2,3的A连接在一起,1,2,3的B也连接在一起,不存在RS232连接方式的问题。
    补充:

    同步传输是一种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的传输数据方式,该方式下数据块与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必须严格地规定它们的时间关系。每一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開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能够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能够在不论什么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样例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
    同步异步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收发两方的时钟是否同步。

    波特率计算:假设设置波特率为115200,数据位为8bit,起始位为1bit,结束位为1bit,校验位为1bit;
    那1s钟不间断可传送的字符(1bit起始位+8bit数据位+1bit校验位+1bit结束位,共11bit)为115200/11=10472;10472/1024结果约为10.227所以速率约为10kB/ps。
  • 相关阅读:
    转载 | python inferface使用
    gasshopper之python电池输出dict结构
    Tensorflow 2.0 搭建神经网络(局部)
    grasshopper之python电池执行逻辑
    springboot中给属性文件内容加密(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
    使用docker安装rabbitmq
    关于宝塔Linux面板
    winsw来设置window自启服务
    docker的使用,Nginx,Tomcat,Portainer可视化
    内网穿透(window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fyouxi/p/450532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