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笨木头Lua专栏】基础补充08:协同程序之resume-yield间的数据返回

     

    这次要介绍几个事实上非常easy,可是一定要小心的返回值规则。

     

    笨木头花心贡献,哈?花心?不,是用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www.benmutou.com/archives/1736

    文章来源:笨木头与游戏开发

     

    1.resume的參数

    resume函数除了第一个參数是协同程序外,还能继续传其它參数,例如以下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print(name);
    3.     end);
    4.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resume第二个參数为“resume parame”,这个參数将会传递给协同程序的函数。

    输出结果例如以下:

    [LUA-print] resume param

    这非常easy。对吧,记住这个规则了,接下来不要混乱了。

     

    2.resume函数的第二个返回值

    还记得resume函数的两个返回值吗?一个代表协同程序是否正确运行,一个代表错误信息。

    那。假设协同程序正确运行,错误信息这个返回值自然就是nil了。

    然后,这里另一个规则,那就是yield函数的參数能够传递到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里。

     

    例如以下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print(name);
    3.         coroutine.yield("yield param");
    4.     end);
    5.     local result, msg =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6.     print("msg:" .. msg);

    输出结果例如以下: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这次我们不过加了一句yield的调用,同一时候yield函数我们传递了一个參数进去。

    而这个函数将作为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前提是。resume函数的第一个返回值是true。

     

    怎么样?是不是開始有点混乱了?

    没关系,接下来更加混乱。

     

    3.yield的返回值

    这次轮到yield的返回值了,来看看以下的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for i = 1, 2, 1 do
    3.             print(name);
    4.             print("co:" .. coroutine.yield("yield param"));
    5.         end
    6.     end);
    7.     for i = 1, 2, 1 do
    8.         print("=========第" .. i .. "次运行:")
    9.         local result, msg =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10.         print("msg:" .. msg);
    11.     end

    这次的协同程序会运行一个for循环,而我们也会调用两次resume函数,输出结果例如以下:

    [LUA-print] =========第1次运行: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LUA-print] =========第2次运行:
    [LUA-print] co:resume param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第一次运行的时候。协同程序第一次被挂起。所以yield的返回要等待第二次resume被调用时才干得到。

    于是,第二次调用resume时。首先就得到了上一次yield的返回值了,这个返回值正是resume的第二个參数。

     

    没错,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是yield的參数。而yield的返回值,是resume的第二个參数。

    再简单一些,resume的返回值是yield的參数,yield的返回值是resume的參数。

    同一时候。resume的第二个參数也能传递给协同程序的函数。

     

    怎么样?略微有点点混乱了吧?

    没关系喇,更混乱的情况还会接着发生的,呵呵。

    (小若:呵呵你个头啊。我走了)

     

    4.协同程序结束。主函数的返回值

    这最后一种情况了,那就是协同程序的函数返回值,没错,它也能有返回值。

    先看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for i = 1, 2, 1 do
    3.             print(name);
    4.             print("co:" .. coroutine.yield("yield param"));
    5.         end
    6.         return "协同程序函数结束喇!

      "

    7.     end);
    8.     for i = 1, 3, 1 do
    9.         print("=========第" .. i .. "次运行:")
    10.         local result, msg =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11.         print("msg:" .. msg);
    12.     end

    我在协同程序函数的最后加了一个返回值,不过一个字符串。

    而resume的调用我添加到了3次,这是由于协同程序的for循环会运行两次,也就是会调用yield两次。

    所以,须要第三次运行resume函数时。第二次yield才干得到返回。

     

    输出结果例如以下:

    [LUA-print] =========第1次运行: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LUA-print] =========第2次运行:
    [LUA-print] co:resume param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LUA-print] =========第3次运行:
    [LUA-print] co: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协同程序函数结束喇。

    前两次的运行结果没变,第三次就有点特别。

    第三次运行resume时,首先就得到了第二次yield的返回,输出“co:resume param”。

    注意一下,这里是不会继续运行print(name);这句代码的,也就是说,整个协同程序函数的for循环是不会被运行的。

    这里不过第二次的yield函数返回了结果,这个可不能理解错了。

     

    最后,协同程序函数返回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做成为resume函数的第二个返回值。

    是的,当协同程序运行完成时,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就不再是yield的參数了。

     

    5.结束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不小心扫了几眼后。就不得不细致研究的地方了。

    尽管临时还没了解这些规则的实际应用,但。这必须得记录下来,由于我非常快就会混乱,到时候还得回头看这篇文章吧~

     

    好吧,已经9点了…美好的周五晚上T_T

     

  • 相关阅读:
    在现有项目中使用AspNet Identity 2.0 实战
    SQL 带自增长列的表的插入
    在C++中子类继承和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方法
    C++继承
    C++中重载、重写(覆盖)和隐藏的区别实例分析
    C++类
    C++中头文件(.h)和源文件(.cpp)都应该写些什么
    C++模板
    C语言字符串操作总结大全
    C++ 标准模板库(ST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fyouxi/p/51683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