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第一次作业: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一、文章开始前的话

      在构思这篇博客的时候,我脑袋里闪过的都是刚刚阅读过的优秀博文,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想好了自己要写的是什么。

      首先我想,阅读这些博文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自己从中得到感悟,思忖出自己受到的人生启发,更重要的是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放缓脚步,去对过往的经历进行总结,从中吸取自己能够学习的东西。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但在我正式开始撰写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毕竟是一次作业,因此我必须先说明自己作业晚交的原因:

      9月14日—9月17日是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日期,为期整整三天,而作业的截止日期恰好是9月17日晚上22点,因此我未能及时完成作业,希望老师和助教能够谅解。

      (虽然想顺带分享一下从本次竞赛中获得的挫败经历,但毕竟与主题无关,还是算了。。)

      二、我对阅读过的博文提出的一些疑问

      首先,拜读了老师推荐的优秀博文以后(除长篇连载博客以外),我(可能暂时)记住了各篇博客的要点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现确实有很多对我个人有指导性意见和启发的论文,但也有几篇我认为对我个人而言帮助不大甚至与其持有相反观点的博客。

      比如: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偏科生自学摸索的道路。实习经验对应届生重要吗?)

      首先我对该篇博客中“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建议” 这部分内容相当同意,我个人也认为:自学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英语对大学生的影响确实很大,不重视英语除了会给我们造成一些阅读障碍之外,甚至可能拖我们的后腿(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理性思维很强,理科成绩相当突出,但英语总是挂科 ,导致评优评奖都与之无缘)。还有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我们不能限制自己的思维,要开阔自己的眼界。

      但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我也持一些反对意见,比如原文中说“大学考试不太正规,考试范围都是平时作业,就连我那种平时几乎不听课考试前恶补一下作业习题的人都能考得差不多。",对于这段话,我并不反对,因为在有些时候这确实是事实,我想反对的是作者对大学课程的态度,其实大家现在普遍认为大学考试成绩无法作为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标准,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但这并不能反映一门课程的意义,我认为每一门课去认真学习与探索,过程都是困难的,并且在其中收获的经验与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对作者面对大学课程的态度持反对意见,如果确实忽略大学课程,岂非与之前强调的”基础“相悖?

      其次就是非科班出身同学的经历,原文列表如下:

        [1]. http://www.cnblogs.com/Tpf386/p/4798437.html
          (很多同学看不起大学老师按部就班地教课,他们心想,我看视频也能学会的,为何要来听课?请看这个学生学习的经历

        [2]. https://news.cnblogs.com/n/531362/(半路出家,认真学习,对自己狠心,不断在实践中进步)

        [3]. 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4796369.html(文科生转编程与他对大学教育的批判.

        并非对这几篇论文的观点与论述有异议,我认为,在[1]中,作者除了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外只剩下了面试时所需的问题,并未包含深入的对自己经历的思考论述,而在[2]中的经历过于匪夷所思,但作者前妻的学习态度确实令人敬佩。而[3]的受益目标应是跨专业就业人士,这与我个人情况差异较大,但这些意见并不影响我对作者的尊重。

        最后,在栏目”一流大学中的课堂“中,第一篇中所提出的美国式大学教育,我认为并不适合我们的现状,比如该论文中提到的每学期只学三门课且具有灵活多变的上课安排的授课方式与我们的现状差异过于巨大,不应是我们现在应考虑的方向,但确实给予我们前所未闻的视图与风景,或许将来中国的大学授课方式也会发展成如此这般,但我个人认为还需很长时间的沉淀与改进。

        上述是我与部分博客的一些意见差异,仅仅是个人观点,并非激烈反驳,在此仍然为辛苦撰写博客的作者表示敬意。

         三、令我印象深刻的两篇博客

        下面我想说的是这些博客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篇: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733/

        (把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分成ABCD四类:A-紧迫且重要;B-重要不紧迫;C-紧迫不重要;D-不重要不紧迫。你是否有类似的习惯?)

        [2]. http://coolshell.cn/articles/4561.html
        (热情、能力、选择)

        首先,对于[1],作者的文章覆盖到自己从大一刚入学到求职、面试,可贵的是作者始终在陈述时进行自我反省、思考,如“大学的确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能力培养机会和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但归根结底,学习和进步才是大学的主题,荒废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完整。 ”这句话正是作者经过大一一年的社团经历中感悟到的东西,这也决定了他今后几年将努力的方向,随后,作者写到自己与学长的交流经历,并为读者提出一个建议:

        “要把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分成A、B、C、D四类,然后按顺序为每件事情安排一段专属的处理时间。”

        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本文中十分出彩的一笔,也是作者在反复思考和探究,并与学长交流后得到的宝贵结论,这个建议对仍在大学中奋斗、迷茫的我们无疑非常有用。

        文章的后半篇则是作者描写自己求职面试的具体经历和面试后的感想,从自己如何准备面试,为什么这样准备,到自己实际去面试,面试后总结出一条条经验,再到最后对自己的面试经历进行总结,提出自己面对工作的观点:

        (1)"兴趣是我全身心工作的基础"

        (2)"Offer其实比面试更为重要。"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文章最后还根据自己的这些论述与经历从客观的角度发现了自己自身的特点,从该篇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而读完该文章后我们也大概知道作者何以如此优秀,我认为作者在许多方面足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如他面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积极思考,还有对自己的过往经历总能客观的去描述等。

        对于[2],作者根据一篇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发送的求助信展开全文的讨论,这篇求助信既表现出信主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表现出信主人面对未来的迷茫,这正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将要经历的状态,吸引我的是作者解答问题的态度,并非像其他文章一样单纯鼓励后备努力、保持积极,而是提出非常现实的观点:

        (1)你的路你的人生要你自己决定,不要轻易的让人帮你决定,那怕是你的家人。

        (2)兴趣能让你开始让你执着,但只有喜爱才会投入热情,只有投入热情才可能会出成绩。

        (3)兴趣和热情只能让你很执着,但并不一定能让你走好这条路,只有你的能力和你的强项才能让你走好这条路。

        这对面对各种鸡汤式文章早已疲劳厌倦的我们来说无疑像是一盆冷水般将我们从理想中唤醒,是啊,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的都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难不难,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只管闷头去做,反正大家都知道“努力一定能成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诚然,我们看过无数成功人士的总结,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强调:“我的成功来源于我对自己事业的热情”。这也让我们陷入其中:“有热情就一定能成功”,细细反思,恐怕有更多人面对自己喜欢的工作努力却未能做的很好,甚至事倍功半,我们确实应该正视兴趣和能力,我个人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有资本去投入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当然,我们也不应轻视自己的能力,也不应担心自己能力不足而贸然放弃自己的理想,我认为我们只是需要在做出选择时仔细斟酌,是否现在是下定决心的时机?

        

        四、Q&A

        在进行以上总结以后我想是时候开始陈述一些自己的想法,不止是为了回答问题从而完成任务,也希望机缘巧合之下与我经历相似的人能从中得出一些感悟。

        Q: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必答)

        A:相比其他同学其实我的情况相对特殊,在入学时我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士,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非科班人士”,大一时我也曾认真修习过当时专业的功课,但我始终认为那不是我以后将要从事的东西,除了发现自己兴趣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在上课、自习之后思考以后的道路,却发现满是迷雾,毫无头绪。并非是说该专业在各行业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难以找到工作,而是我确实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个专业以后该何去何从,这也是我转专业的最大原因。至于为什么我转专业时选择计算机专业,其实转专业时可选的目标专业并不多,而我姐姐也是从事这个领域的,因此我从小就发现,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很少会感觉迷茫,总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这也是我当时所需要的。至于自身条件,坦白说很一般,刚转进计算机专业时与周围同学差距都很大,因为大一一年修习的是截然不同的功课,但经过一学期后我才发现,大学的魅力就是不管你的基础如何,只要你足够专注,那么以往薄弱的基础并不会拖累你,反而是你在不断成长中基础慢慢扎实,换句话说,大学的课程关联度其实并不高,一门课的先修课往往只是为该课提供基本的思想,而这些思想老师上课时总会反复强调,因此这并没有成为我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障碍。与其他博主相比,其实差距很大,首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些博主很多本身就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学校毕业的,他们踏入社会时的机遇完全非我们能比,但我想也不应妄自菲薄,我认为只要正视这些差距,我们总有追平甚至超越的一天。除此之外,这些博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早就开始对生活、对人生的探讨,从而在生活、学习中才能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而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Q: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A:上一个问题中我有提到选择计算机的初衷并不是兴趣,而是想尽快打消自己的迷茫,但我在实际学习中却发现自己对这个领域确实很感兴趣,这个行业也确实散发着魅力,尤其是看到一个个伟大的前人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这确实很难让人不感到震动,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我想,这也正是我对其感兴趣的原因。但对这个领域我不敢说擅长,因为学习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知识面有多狭窄,比如刚转专业时,我在能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后就曾感到有成就感,但在半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发现这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这也是我眼中计算机领域的特点,我们在不断进步中也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想,正由于这个原因,我可能永远不会说自己“擅长”这个领域。

        Q:你热爱这一专业吗?你对计算机的热爱是怎样的?仅仅是口头的吗?

        A:上一个问题已经说明了我热爱这个专业的原因,我想试试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这也是我表达热爱的方式,Stay Hungry,Stay Foolish.

        Q: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吗?国内外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区别?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必答)

        A:仔细思索以后,我想了想,应该是没有,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喜欢吐槽和评价的人,在我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适时我一般会从自身寻找原因,然后调整自己,可能是个人性格使然吧,我觉得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况且在很久以后再回头思考,才发现这些不适应果然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坦白说我并不了解国外大学生活,但从[1]你也可以把你的课堂生活过得像这样(第一流的本科教学课堂该是什么样?)一文中我对美国大学生活略有了解,那确实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发挥性的氛围,也确实是一个自由的社会,但我并不认为这一定比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强,而是更适应美国的现状,而我认为中国的现代教育虽然需要不断改进,但是应是不断与社会共同进步,不断相互适应的过程。我理想的大学教育是生活节奏缓慢,是我们既有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不断与人相处,相互学习,拥有充满生机的氛围,在每一个夜晚大家有时间去思索今天的所作所为,而不是对着不断逼近的毕业逐渐恐慌。这跟学校给我的感觉还是有些不同,因为很多原因,有时我们必须做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做了以后“毫无意义”的事情,但这也应该是短时间无法改变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如果要学校给予每个人理想的生活环境,那未免太强人所难,所以我对现在学校给予的一切也保持感谢。

        Q:速成的培训班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还有mooc之间有区别吗?

        A:说实话,我个人对这三者的看法是这样的:

        (1)培训班:那是一个教导人快速掌握知识,快速学习答题技巧的地方,是面对应试教育提升自己的捷径,但也常常让人忽略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往往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

        (2)大学教育:这是一个偏向于为我们打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概念、原理,而真正深入的东西则一般需要我们自己钻研,但大学中学习的东西虽然也会忘记,但往往会不知不觉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意识。

        (3)MOOC:这是最自由的学习环境,视频里的老师除了教学内容以外不会多讲半句闲话,一堂课的内容完全充实,不给人时间思考(但这个形式也让我们可以反复研究视频,在观看中需要思考时还可以暂停),但我觉得缺点是交互性比较弱,因为受众面太广,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毫无联系,老师不知道另一端的你是在学习还是在发呆,也不会去检验你的学习成果。

        综上,我认为我们应以大学教育为主,而必要时把培训班、MOOC当做一种节省时间的工具。

        Q: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数学,这和我们的计算机有关系吗”,你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你有自己的解答了吗?那么其他学科呢?

        A:在学习线性代数时我确实有过这样的疑问,把一切都化成矩阵来进行求解真的有意义吗?但概率论则不同,整本书经常描述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而很多题目也正是源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在学习概率论时觉得这门课确实有用。但在接触过数学建模后我才发现,原来线性代数中的主角:“矩阵”也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比如很多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等也是基于将实际参数转化为矩阵来求解的,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曾经认为无用的线性代数也能解决如此多的生活问题。所以我经常看到:“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能在生活中发挥吗?”,这时我都会想:嗯,确实能。 但很久之后我发现除此之外,数学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路,对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说,数学其实是改变了我的思维能力。对于其他学科我想也是如此,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抱怨这些知识毫无意义,但很久之后我们从某一件小事、对某一个问题的态度上突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我已经被这些科目改变了”。

        Q:对于你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必答)

        A:坦白说这是我目前比较害怕遇到的问题,其实我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安排,因为面对着如此百花齐放的科目,我暂时并没有找到可以终其一生去研究的东西,所以我目前对以后的设想只是想先沉淀自己,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再慢慢转变自己,让自己从对细节的钻研中转变成对现实世界的研究(其实就是想当一个领导者)。对于未来的规划我其实还没有完全画好自己的蓝图,我只是想先把我们应该掌握的东西学好,不断发现新事物,最终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科。至于技术方面,我想对于普通的科目我会试着学习,试着发现自己的兴趣,但如果真的遇到自己喜欢的科目,我一定会好好的去钻研。至于职业道路,我想先成为一个技术人员,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东西,比如某天我可能突然去研究金融行业的东西。。。 而社会方面的话,我会试着不断与人交流,从中学习自己不具备的素质,也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试着在生活中寻找知己,也要对周围的一切保持善意和客观。

        Q:你对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已经做了或者计划做什么样的准备?

        A:我的近期目标是学好眼前的课程,也正在为此慢慢的努力,因为我觉得每一门课都蕴含着极大的潜在魅力,我想慢慢的试着探索,也让自己的基础变得扎实一些,所以我会在课后对当前所学课程做好准备,争取能够不断进步。 短期目标是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不再像上学期一样生活混乱,一直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而长期目标则是不断让自己的学习道路走的长远,我其实并不想很早的去工作,因为相比在社会进行工作,我更喜欢在学校继续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似乎与题目有些偏离,因为我觉得梦想是一个不断打破又重构的东西,所以我不想太早定义自己的梦想,不如就让时间慢慢塑造它吧。

        五、文章结语

        其实我没有回答关于实习的问题,因为我其实打算试着提高自己的学历,能让自己学生的身份多保留几年,所以我考虑的比较多的一般是学业相关的东西,而对实习的东西知之甚少,所以我不想强行去回答自己不了解、不擅长的东西,或许以后我对实习的东西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才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吧。

        文章至此,再次对自己晚交作业的行为表示歉意。

  • 相关阅读:
    WinForm开发中几种找控件的方法
    C#读取Excel文件时提示:无法指出的错误
    数据库中取随机记录的方法
    C#写数据到Excel
    从数据库导出数据到word、excel、.txt
    Telerik RadTreeView查寻值的方法
    如何导出WinForm 控件界面的矢量图
    简单数据缓存类(c#)
    Windows Installer 清理实用工具说明
    硬盘安装Win7全攻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gsdr/p/75464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