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 绩效管理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关键业绩指标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based)。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它的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应当适当的注意。
例如:
序号 |
KPI指标 |
权重 |
指标定义/公式 |
说明 |
1 |
开发天数 |
70% |
计划完成天数/实际完成天数*100% |
此“开发天数”是指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开发天数 |
2 |
文档(分析、开发、使用文档) |
15% |
文档的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 |
为了提高和规范开发流程,要对配套文档加以规范 |
3 |
BUG比例 |
10% |
先制定一个总的标准bug比例准则,例如每1000行代码的2个bug,计算公式:标准bug数量/(实际bug数量*难度系数)*100% |
应该根据不同的Bug来区分指定相应的难度系数 |
4 |
修复次数 |
5% |
功能正式发布后要修复的次数,如果不需要修复则此项满分,否则分数为:1/(1+修复次数)*100% |
|
5 |
加减分项(额外工作、建议、态度、创新性、代码质量) |
10% |
|
这些指标相对主观因素加大,可以作为加减分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