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不论是道家的炼心炼气,儒家的修心养性,还是佛家的“六根清静”,都无不以炼静为入手。一个人心不能静便无所安,心不能定便无所守,也就是说,人静不下来就会没了主心骨,就会心绪不安,就会一事无成。
静能排除杂念,宁静以致远,则专心致志,将智能、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而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宁静,才会有非凡的创造。
静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以不变应万变。道家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情感纠葛、竞争激烈,杂务缠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如果不懂得忙里偷闲,不适当调节心情、舒缓放松,就会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动。与其紧张去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先凝神静下心来。
陶冶性情,需要宁静。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正如先哲说,“动以养身,静以养性,静以修身”。处于现代生活,虽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景,但只要 “心远地自偏”,保持内心的平和安静,面对纷繁喧闹的世界同样可以进入宁静的境界。“无欲望则静止,静止则明朗”,宁静人生,更需要清静的心态去养性。
享受生活,需要宁静。生活需要鲜花掌声,灯红酒绿,歌舞喧腾的繁华热闹,但热闹之中,往往包含着捧场和虚假,热闹过后,留下的常常是无奈的冷清和失落。只有宁静才是一方净土,不但能为你带来心灵的感念,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和自在、洒脱。
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情感世界,只要你保持一种超然清静的心境,守住一片温馨的宁静,于宁静中明晰一切,于宁静中陶冶情操,就能修好身,养好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轨迹。
宁静难得。宁静源于内心,但是它的敌人也源于内心,差不多和它是同根所生。细细说来,宁静有五大敌人,这就是嫉妒之心、功利之心、贪婪之心、骄傲之心和野心。
有野心的人,肯定得不到宁静,因为他总是树立一种高不可攀的目标,非得要不断拼搏才行。有野心,肯定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而不满则永远得不到宁静。心灵的宁静,首先得有一种对人生的满足感,不企求更高生活目标,只图自己一日三餐,心灵保持自由自在。
贪婪之心则来自欲望,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有的人终日被欲望搅得心神不安,躁动不已。得之,则心花怒放,得意忘形,手舞足蹈;不得之,则朝思暮想,劳心劳神进行策划;如此怎么能得心灵的平静呢?
嫉妒之心更是人心恶念丛生的根源之一。它会像毒蛇一样吞噬着人的心,然后再把毒液吐向别人,这种人心烦意燥,最不平静。
功利之心,更是人心疲惫的重要原因,老是不断计较自己的得失,为一分一毫费尽心思,忽喜忽忧,心理一点都无超脱,人生也就根本无平静而言。
骄傲之心得时时处处保护自己,为自己辩护。他在看不起别人、指责他人的同时,必定也会招来许多不愉快的回报,人生必不平静。
这五大敌人都来自人之内心,虽然克服它们很不容易,但只要摆正心态,学会克制,有意培养和修炼,就能让自己处于宁静之中。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静中触景,于“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宁静轻松的环境中生活,你就会感觉到每天阳光都很灿烂,就会享受到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