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原生AJAX
ajax:一种请求数据的方式,不需要刷新整个页面; ajax的技术核心是 XMLHttpRequest 对象; ajax 请求过程:创建 XMLHttpRequest 对象、连接服务器、发送请求、接收响应数据;
下面简单封装一个函数,之后稍作解释
ajax({ url: "./testXhr.php" , //请求地址 type: "POST" , //请求方式 data: { name: "WeideMo" , age: 26 }, //请求参数 dataType: "json" , success: function (response, xml) { // 此处放成功后执行的代码 }, fail: function (status) { // 此处放失败后执行的代码 } }); function ajax(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options.type = (options.type || "GET" ).toUpperCase(); options.dataType = options.dataType || "json" ; var params = formatParams(options.data); //创建 - 非IE6 - 第一步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 //IE6及其以下版本浏览器 var xhr = new ActiveXObject( 'Microsoft.XMLHTTP' ); } //接收 - 第三步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var status = xhr.status; //此处不判断304,因为增加随机数后,不命中缓存 if (status >= 200 && status < 300) { options.success && options.success(xhr.responseText, xhr.responseXML); } else { options.fail && options.fail(status); } } } //连接 和 发送 - 第二步 if (options.type == "GET" ) { xhr.open( "GET" , options.url + "?" + params, true ); xhr.send( null ); } else if (options.type == "POST" ) { xhr.open( "POST" , options.url, true ); //设置表单提交时的内容类型 xhr.setRequestHeader(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xhr.send(params); } } //格式化参数 function formatParams(data) { var arr = []; for ( var name in data) { arr.push(encodeURIComponent(name) + "=" + encodeURIComponent(data[name])); } arr.push(( "v=" + Math.random()).replace( "." , "" )); return arr.join( "&" ); } |
1、创建
1.1、IE7及其以上版本中支持原生的 XHR 对象,因此可以直接用: var oAjax = new XMLHttpRequest();
1.2、IE6及其之前的版本中,XHR对象是通过MSXML库中的一个ActiveX对象实现的。有的书中细化了IE中此类对象的三种不同版本,即MSXML2.XMLHttp、MSXML2.XMLHttp.3.0 和 MSXML2.XMLHttp.6.0;个人感觉太麻烦,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语句创建: var oAjax=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2、连接和发送
2.1、open()函数的三个参数:请求方式、请求地址、是否异步请求(同步请求的情况极少,至今还没用到过);
2.2、GET 请求方式是通过URL参数将数据提交到服务器的,POST则是通过将数据作为 send 的参数提交到服务器;
2.3、POST 请求中,在发送数据之前,要设置表单提交的内容类型;
2.4、提交到服务器的参数必须经过 encodeURIComponent() 方法进行编码,实际上在参数列表”key=value”的形式中,key 和 value 都需要进行编码,因为会包含特殊字符。每次请求的时候都会在参数列表中拼入一个 “v=xx” 的字符串,这样是为了拒绝缓存,每次都直接请求到服务器上。
encodeURI() :用于整个 URI 的编码,不会对本身属于 URI 的特殊字符进行编码,如冒号、正斜杠、问号和井号;其对应的解码函数 decodeURI(); encodeURIComponent() :用于对 URI 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编码,会对它发现的任何非标准字符进行编码;其对应的解码函数 decodeURIComponent(); |
3、接收
3.1、接收到响应后,响应的数据会自动填充XHR对象,相关属性如下 responseText:响应返回的主体内容,为字符串类型; responseXML:如果响应的内容类型是 "text/xml" 或 "application/xml",这个属性中将保存着相应的xml 数据,是 XML 对应的 document 类型; status:响应的HTTP状态码; statusText:HTTP状态的说明;
3.2、XHR对象的readyState属性表示请求/响应过程的当前活动阶段,这个属性的值如下 0-未初始化,尚未调用open()方法; 1-启动,调用了open()方法,未调用send()方法; 2-发送,已经调用了send()方法,未接收到响应; 3-接收,已经接收到部分响应数据; 4-完成,已经接收到全部响应数据;
只要 readyState 的值变化,就会调用 readystatechange 事件,(其实为了逻辑上通顺,可以把readystatechange放到send之后,因为send时请求服务器,会进行网络通信,需要时间,在send之后指定readystatechange事件处理程序也是可以的,我一般都是这样用,但为了规范和跨浏览器兼容性,还是在open之前进行指定吧)。
3.3、在readystatechange事件中,先判断响应是否接收完成,然后判断服务器是否成功处理请求,xhr.status 是状态码,状态码以2开头的都是成功,304表示从缓存中获取,上面的代码在每次请求的时候都加入了随机数,所以不会从缓存中取值,故该状态不需判断。
4、注意,ajax请求是不能跨域的!
JSONP跨域
JSONP(JSON with Padding) 是一种跨域请求方式。主要原理是利用了script 标签可以跨域请求的特点,由其 src 属性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返回 js 代码,网页端接受响应,然后就直接执行了,这和通过 script 标签引用外部文件的原理是一样的。
JSONP由两部分组成:回调函数和数据,回调函数一般是由网页端控制,作为参数发往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把该函数和数据拼成字符串返回。
比如网页端创建一个 script 标签,并给其 src 赋值为 http://moweide.com/json/?callback=process, 此时网页端就发起一个请求。服务端将要返回的数据拼好最为函数的参数传入,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格式类似”process({‘name’:’WeideMo’})”,网页端接收到了响应值,因为请求者是 script,所以相当于直接调用 process 方法,并且传入了一个参数。
单看响应返回的数据,JSONP 比 ajax 方式就多了一个回调函数。
function jsonp(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if (!options.url || !options.callback) { throw new Error( "参数不合法" ); } //创建 script 标签并加入到页面中 var callbackName = ( 'jsonp_' + Math.random()).replace( "." , "" ); var o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head' )[0]; options.data[options.callback] = callbackName; var params = formatParams(options.data); var oS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cript' ); oHead.appendChild(oS); //创建jsonp回调函数 window[callbackName] = function (json) { oHead.removeChild(oS); clearTimeout(oS.timer); window[callbackName] = null ; options.success && options.success(json); }; //发送请求 oS.src = options.url + '?' + params; //超时处理 if (options.time) { oS.timer = setTimeout( function () { window[callbackName] = null ; oHead.removeChild(oS); options.fail && options.fail({ message: "超时" }); }, time); } }; //格式化参数 function formatParams(data) { var arr = []; for ( var name in data) { arr.push(encodeURIComponent(name) + '=' + encodeURIComponent(data[i])); } return arr.join( '&' ); } |
1、因为 script 标签的 src 属性只在第一次设置的时候起作用,导致 script 标签没法重用,所以每次完成操作之后要移除;
2、JSONP这种请求方式中,参数依旧需要编码;
3、如果不设置超时,就无法得知此次请求是成功还是失败;
4、调用方法
jsonp({ callback: "callback" , //跟后台协商的接收回调名 data:{id: "1000120" }, success: function (json){ alert( "jsonp_ok" ); }, fail: function (){ alert( "fail" ); }, time:10000 }) |
模拟JQuery中的ready()事件
1、DOMContentLoaded事件,在DOM树加载完成之后立即执行,始终会在load之前执行。IE9+、FF、Chrome、Safari3.1+和Opera9+都支持该事件。
对于不支持该事件的浏览器,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setTimeout( function (){ // 代码块 }, 0) ; |
DOMContentLoaded 事件只能通过 DOM2 级方式添加,即采用addEventListener()/attachEvent() 方式添加才能够使用。事件对象不会提供任何额外信息。
2、readystatechange事件
IE为DOM文档中的某些部分(区别于 XHR 对象的 readystatechange 事件)提供了该事件,这个事件的目的是提供与文档或元素的加载状态有关的信息,但这个事件的行为有时候也很难预料。支持该事件的对象都有一个readyState属性,注意,不是 event 事件对象。IE、Firefox4+和Opera 支持该事件。
readyState属性的值如下: “uninitialized” - 未初始化:对象存在但尚未初始化; “loading” - 正在加载:对象正在加载数据; “loaded” - 加载完毕,对象加载数据完毕; “interactive” - 交互:可以操作对象了,但还没有完全加载; “complete” - 完成:对象已经加载完成;
2.1、并非所有的对象都会经历readyState的这几个阶段,如果这个阶段不适用某个对象,则该对象完全可能跳过该阶段,并没有规定哪个阶段适用于哪个对象。这意味着 readystatechange 事件经常会少于4次,相对应的 readyState 属性值也不是连续的。
2.2、对于 document 而言,interactive 和 complete 阶段会在于 DOMContentLoaded 大致相同的时刻触发 readystatechange 事件;
load 事件和 readystatechange 事件的触发顺序会因页面的外部资源的多少而变化,也就是说,readystatechange 事件并不会一直在 load 事件之前执行。外部资源越多,对 readystatechange 事件就越有利。
interactive 和 complete 的顺序也是不一致的,谁都有可能先执行,引用的外部资源越多,对交互阶段越有利。所以为了尽可能早的执行代码,两个状态要同时判断。
3、doScroll IE5.5+支持,当页面中有滚动条时,可以用 doScroll("right")/doScroll("down") 等来移动滚动条,这个方法只有等DOM加载完成以后才能用,所以在IE低版本浏览器中可以通过这个属性判断 DOM 结构是否加载完成。介绍这个属性主要是模仿 jquery 中的解决方案。
function ready(readyFn) { //非IE浏览器 if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DOMContentLoaded' , function () { readyFn && readyFn(); }, false ); } else { //方案1和2 哪个快用哪一个 var bReady = false ; //方案1 document.attachEvent( '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bReady) { return ; } if (document.readyState == 'complete' || document.readyState == "interactive" ) { bReady = true ; readyFn && readyFn(); }; }); //方案2 //jquery也会担心doScroll会在iframe内失效,此处是判断当前页是否被放在了iframe里 if (!window.frameElement) { setTimeout(checkDoScroll, 1); } function checkDoScroll() { try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oScroll( "left" ); if (bReady) { return ; } bReady = true ; readyFn && readyFn(); } catch (e) { // 不断检查 doScroll 是否可用 - DOM结构是否加载完成 setTimeout(checkDoScroll, 1); } }; } }; |
注: setTimeout(checkDoScroll, 1); 目的是让浏览器尽快执行 checkDoScroll 函数,间隔时间设置为 1ms,对当下的浏览器来说是不太可能的。每个浏览器都有自己默认的最小间隔时间(w3c已标准化:4ms),即使时间设置为最小间隔时间,也只是代表隔这些时间过去之后,JavaScript 会把 checkDoScroll 加入到执行队列中,如果此时 JavaScript 进程空闲,则会立即执行该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