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式化输出。
就是用%s(字符串占位符)、%d(数字占位符),它们是占位符,可以替代你想替代的
name=input=("姓名:") hobby=("爱好:") print("%s先生爱好%s"%(name,hobby))
当代码中使用占位符,那么代码中所有的%都会当成占位符,所以需将代码中的%写成%%
二、基本运算符。
1、算数运算符:
+、-、*、/、%(取余数)、//(取整数)、**(幂、次方)
2、比较运算符:
==、!=或<>、<、>、<=、>=
3、赋值运算符:
+=、-+、*=、/=、**=、//=、%=
4、逻辑运算符:
not,and,or
运算优先级按照not,and,or,同样的运算符由左到右;1or2值为1,0or2值为2,and与or相反,True相当于1但不等于1,False相当于0,但不等于0.
三、编码。
ASCII 多也就256个位置. 所以ASCII不行了. 怎么办呢? 这时, 不同的国家就提出了不同的编码用来适用于各自的语言环境. 比如, 中国的GBK, GB2312, BIG5, ISO-8859-1等等. 这时各个国家都可以使用计算机了.
GBK, 国标码占用2个字节. 对应ASCII码 GBK直接兼容. 因为计算机底层是用英文写的. 你不支持英文肯定不行. 而英文已经使用了ASCII码. 所以GBK要兼容ASCII.
这里GBK国标码. 前面的ASCII码部分. 由于使用两个字节. 所以对于ASCII码而言. 前9位都是0
国标码的弊端: 只能中国用. 日本就垮了. 所以国标码不满足我们的使用. 这时提出了一个万国码Unicode.
unicode一开始设计是每个字符两个字节. 设计完了. 发现我大中国汉字依然无法进行编码. 只能进行扩充. 扩充成32位也就是4个字节. 这回够了. 但是. 问题来了. 中国字9万多. 而unicode可以表示40多亿. 根本用不了. 太浪费了. 于是乎, 就提出了新的UTF编码.可变长度编码
UTF-8: 每个字符 少占8位. 每个字符占用的字节数不定.根据文字内容进行具体编码. 比如. 英文. 就一个字节就够了. 汉字占3个字节. 这时即满足了中文. 也满足了节约. 也是目前使用频率 高的一种编码
UTF-16: 每个字符 少占16位.
GBK: 每个字符占2个字节, 16位.
单位转换:
8bit = 1byte
1024byte = 1KB
1024KB = 1MB
1024MB = 1GB
1024GB = 1TB
1024TB = 1PB
1024TB = 1EB
1024EB = 1ZB
1024ZB = 1YB
1024YB = 1NB
1024NB = 1DB
四、in 和not in语句。
content=input("评论内容:") if "红色" in content: print("你输入了敏感字") else : pri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