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学习——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

    笔记内容:

    • 网络编程概述
    • 网络编程三要素
    • UDP编程
    • TCP编程

    网络编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

    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编程

    就是用来实现网络互连的==不同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网络模型:

    计算机网络之间以何种规则进行通信,就是网络模型研究问题。
    

    网络模型一般是指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网络参考模型图

    网络编程三要素

    1. IP地址:InetAddress
      网络中设备的标识,不易记忆,可用主机名
    2. 端口号
      用于标识进程的逻辑地址,不同进程的标识
    3. 传输协议
      通讯的规则
      常见协议:TCP,UDP

    IP地址

    要想让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必须为每台计算机指定一个标识号,通过这个标识号来指定要接受数据的计算机和识别发送的计算机,在TCP/IP协议中,这个标识号就是IP地址。

    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的数据,所以我们的IP地址应该是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但是我们配置的IP地址不是二进制的,为了方便表示IP地址,所以我么们把IP地址上的每一个字节上的数据换算成十进制,然后用 “ , ”分开表示,这个方法被成为“点分十进制”

    IP的组成: 网络号段+主机号段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的组成:网络号段+主机号段
    A类:第一号段为网络号段+后三段的主机号段
    一个网络号:256256256 = 16777216
    B类:前二号段为网络号段+后二段的主机号段
    一个网络号:256*256 = 65536
    C类:前三号段为网络号段+后一段的主机号段
    一个网络号:256
    IP地址的分类:
    A类 1.0.0.1---127.255.255.254 (1)10.X.X.X是私有地址(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2)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B类 128.0.0.1---191.255.255.254 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169.254.X.X是保留地址。
    C类 192.0.0.1---223.255.255.254 192.168.X.X是私有地址
    D类 224.0.0.1---239.255.255.254
    E类 240.0.0.1---247.255.255.254

    两个DOS命令:

    	ipconfig 查看本机ip地址
    	ping 后面跟ip地址。测试本机与指定的ip地址间的通信是否有问题
    

    特殊的IP地址:

    	127.0.0.1 回环地址(表示本机)
    	x.x.x.255 广播地址
    	x.x.x.0 网络地址
    

    那么,我们如果获取和操作IP地址呢?
    为了方便我们对IP地址的获取和操作,java提供了一个类InetAddress 供我们使用。

    MAC地址:(身份证号):

    网卡的硬件标识
    

    InetAddress类的使用

    没有构造方法,那么如何使类提供的功能呢?
    要掌握的功能:
    static InetAddress getByName(String host):根据主机名或者IP地址的字符串表示得到IP地址对象
    获取主机名:getHostName()
    获取主机Ip地址:getHostAddre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
    		// public static InetAddress getByName(String host)
    		// InetAddress 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liuyi");
    		// InetAddress 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192.168.12.92");
    		InetAddress 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192.168.12.63");
    
    		// 获取两个东西:主机名,IP地址
    		// public String getHostName()
    		String name = address.getHostName();
    		// public String getHostAddress()
    		String ip = address.getHostAddress();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ip);
    	}
    

    端口号

    物理端口 网卡口

    逻辑端口 我们指的就是逻辑端口

    A:每个网络程序都会至少有一个逻辑端口
    B:用于标识进程的逻辑地址,不同进程的标识
    C:有效端口:0~65535,其中0~1024系统使用或保留端口。
    

    协议UDP和TCP

    UDP

    将数据源和目的==封装成数据包==中,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数据报的大小在限制在64k;因无连接,是不可靠协议;不需要建立连接,速度快
    

    TCP

    建立连接,形成传输数据的通道,在连接中进行大数据量传输;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是可靠协议;必须建立连接,效率会稍低
    

    总结:

    UDP:

    • 面向无连接。
    • 不可靠。
    • 速度快。
    • 将数据封包传输,数据包最大64k。
      举例:
      聊天留言,在线视频,视频会议,发短信,邮局包裹。

    TCP:

    • 面向连接(建立连接通道)。

    • 数据无限制

    • 安全可靠

    • 效率稍低。

    • 通过三次握手确保连接的建立。
      举例:
      下载,打电话,

    Socket

    Socket编程,网络编程,套接字编程都是一样的。

    Socket套接字:

    网络上具有唯一标识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唯一能识别的标识符套接字。
    Socket包含了: IP地址+端口号
    

    Socket原理机制:

    • 通信的两端都有Socket。
    • 网络通信其实就是Socket间的通信。
    • 数据在两个Socket间通过IO传输。

    Scoket通信原理图解:

    UDP传输

    • DatagramSocket:此类表示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报包的套接字。

    • DatagramPacket:此类表示数据报包。

    • 建立发送端,接收端。

    • 建立数据包。

    • 调用Socket的发送接收方法。

    • 关闭Socket。

    • 发送端与接收端是两个独立的运行程序。

    UDP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图解

    UDP传输-发送端思路

    1. 建立udp的socket服务
    2. 将要发送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3. 通过udp的socket服务,将数据包发送出
    4. 关闭资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创建发送端Socket对象
        //发送端的Socket对象不需要指定端口
           DatagramSocket ds=new DatagramSocket();
           //2.创建数据,并把数据打包
           byte[] bytes="hello,java".getBytes();
           //长度
           int length=bytes.length;
           //IP地址对象
           InetAddress 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z-atu-72");
           //端口
           int port=10086;
           DatagramPacket dp=new DatagramPacket(bytes,length,address,port);
           //3.调用Socket对象的发送方法发送数据包
           ds.send(dp);
           //4.释放资源
           ds.close();
    
    
       }
    

    代码优化:

    public class Sen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创建发送端的Socket对象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
    
    		// 创建数据并打包
    		byte[] bys = "helloworld".getBytes();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ys, bys.length,
    		InetAddress.getByName("192.168.12.92"), 12345);
    		// 发送数据
    		ds.send(dp);
    		// 释放资源
    		ds.close();
    	}
    }
    

    UDP传输-接收端思路:

    1. 创建UDP接收端的Socket对象
    2. 创建数据包用于接收数据
    3. 调用Socket对象的接收方法接收数据
    4. 解析数据包
    5. 释放资源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Sen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创建发送端Socket对象
            DatagramSocket ds=new DatagramSocket();
            //2.创建数据,并把数据打包
            byte[] bytes="hello,java".getBytes();
            //长度
            int length=bytes.length;
            //IP地址对象
            InetAddress 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z-atu-72");
            //端口
            int port=10086;
            DatagramPacket dp=new DatagramPacket(bytes,length,address,port);
            //3.调用Socket对象的发送方法发送数据包
            ds.send(dp);
    
            //4.释放资源
            ds.close();
        }
    }
    

    代码的优化:

    public class Receiv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创建接收端的Socket对象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12345);
    
    		// 创建一个包裹
    		byte[] bys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ys, bys.length);
    
    		// 接收数据
    		ds.receive(dp);
    
    		// 解析数据
    		String ip = dp.getAddress().getHostAddress();
    		String s = new String(dp.getData(), 0, dp.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from " + ip + " data is : " + s);
    
    		// 释放资源
    		ds.close();
    	}
    }
    
    

    注意:

    多次启动接受端会报java.net.BindException:Address already in use:Cannot bind 异常,表示端口别占用

    UDP案例

    从键盘录入数据进行发送,如果输入的是886那么客户端就结束输入数据。

    
    

    TCP传输

    Socket和ServerSocket
    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建立连接后,通过Socket中的IO流进行数据的传输
    关闭socket
    同样,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两个独立的应用程序。

    TCP传输-客户端思路:

    Socket 客户端Socket套接字

    1:建立客户端的Socket服务,并明确要连接的服务器。 (这一步如果创建成功,就说明连接已经创建成功)
    2:如果连接建立成功,就表明,已经建立了数据传输的通道.就可以在该通道通过IO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该通道称为Socket流,Socket流中既有读取流,也有写入流.
    3:通过Socket对象的方法,可以获取这两个流
    4:通过流的对象可以对数据进行传输
    5:如果传输数据完毕,关闭资源
    
    /*
     * TCP协议发送数据:
     * A:创建发送端的Socket对象
     * 		这一步如果成功,就说明连接已经建立成功了。
     * B:获取输出流,写数据
     * C:释放资源
     * 
     * 连接被拒绝。TCP协议一定要先开启服务器。
     * java.net.ConnectException: Connection refused: connect
     */
    public class Clien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创建发送端的Socket对象
    		// Socket(InetAddress address, int port)
    		// Socket(String host, int port)
    		// Socket s = new Socket(InetAddress.getByName("192.168.12.92"), 8888);
    		Socket s = new Socket("192.168.12.92", 8888);
    
    		// 获取输出流,写数据
    		// public OutputStream 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os = s.getOutputStream();
    		os.write("hello,tcp,我来了".getBytes());
    
    		// 释放资源
    		s.close();
    	}
    }
    

    TCP传输-服务器端思路

    ServerSocket 服务端Socket套接字

    1:建立服务器端的socket服务,需要一个端口,
    2:服务端没有直接流的操作,而是通过accept方法获取客户端对象,在通过获取到的客户端对象的流和客户端进行通信
    3:通过客户端的获取流对象的方法,读取数据或者写入数据
    4:如果服务完成,需要关闭客户端,然后关闭服务器,但是,一般会关闭客户端,不会关闭服务器,因为服务端是一直提供服务的
    
    
    

    TCP传输案例

    服务器给客户端反馈

    客户端键盘录入,服务器输出到控制台

    客户端键盘录入,服务器输出文本文件

    客户端文本文件,服务器输出到控制台

    客户端文本文件,服务器输出文本文件

    上传图片案例

    服务器的代码用线程进行封装,这样可以模拟一个同时接收多人上传文件的服务器。(用循环也可以但是效率低,是单线程的程序)

    TCP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图解

    TCP传输容易出现的问题

    客户端连接上服务端,两端都在等待,没有任何数据传输。
    通过例程分析:
    因为read方法或者readLine方法是阻塞式。
    解决办法:
    自定义结束标记
    使用shutdownInput,shutdownOutput方法。

  • 相关阅读:
    java枚举enum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二分法排序、快速排序、二叉树排序、堆排序总结
    Django-tinymce富文本的使用
    Redis-基本操作总结
    git-总结大全
    css-总结
    html-table布局
    html表单示例
    html总结
    python-浅拷贝、深拷贝实例以及讲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oyuan72/p/1130623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